上海油條。(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接前文:《上海老鄉 你還記得小時候吃過的早餐嗎(上)》)
分分鐘賣光的上海口味粽王
上海口味粽王鋪,真的不太好找,又很難形容地址,淡水路和重慶南路中間夾著的那一段,靠街的北邊,沿著那條路走,仔細朝圍牆裡面瞧,若是有緣,便會遇到!
他們家的大肉粽,粽子真心大!米糯肉香,也許有人看到全精肉有些失望,其實豬油都已經融入了粽體中,避免了大塊肥肉帶來的油膩口感,造就了米粒鬆軟,香鮮多汁的美味。
獨家秘方的南陽路粢飯糰
這個粢飯糰的攤頭年數可長了,也是小有名氣。在這裡做了20年的粢飯生意,每天凌晨一點起床準備食材,一直忙到早上九點才回去。
團的同時,還會跟相熟的客人聊聊家長裡短,鄰里間的八卦怕是就在這聊開了。粢飯糰裡的花頭很多,那麼這個攤頭最經典的搭配是什麼呢?
血糯米的底,鋪上一層脆油條,澆一層每天早上自己燒的肉醬,加肉鬆,頂上塞隻虎皮蛋,最後再以肉醬收尾。這個肉醬可謂是獨門絕技,是這家滋飯糰獨有的味道,這麼多年被很多人惦記著。
上海小籠包。(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幸福中華路蔥油餅
大叔速度很快,大概10分鐘左右就能出一爐。煎的不是太過,一點焦黑都看不見的。口感香、脆,麵餅咬下去很實在。老式蔥油餅的味道,裡麵包一小坨豬油,煎完放爐子裡烘烤,熱的時候又香又脆。
全年排隊的牛肉煎包攤
小攤店面普普通通,沒有裝修,堪比水泥房,和周圍一條街的新疆美食——新疆牛羊肉一起。可謂是未至其店先見其長龍,來買的基本都是阿姨爺叔。煎包10分鐘出一鍋,個頭紮實,包子皮厚脆有韌勁,餡是大塊緊實的牛肉配上京蔥,趁熱吃還有咖喱味的湯汁在其中,十足過癮!
一次買一大袋的好泳包子
開了20多年的包子店,從地下室發展到在路邊有家店面,包子店的食客簡直是遍佈上海灘。開在黃浦區,但排隊的大爺大媽中有許多是從浦東坐地鐵過來的。一般的包子都是剛出鍋的時候最好吃,回去熱一次味道就變差了,但這家的包子還是就算放一晚上,第二天用微波爐或者上水蒸,味道還跟剛出鍋的時候一模一樣,就連汁水都沒有變少哦!
雨天都人滿為患的大王鍋貼
大王鍋貼的口味多年不變,多汁、皮薄、爽脆,鍋貼的確好吃。湯水很足很鮮,肉很大,底很脆,門面很小沒有堂吃只有外賣。下雨天生意都很好,天好豈不人滿為患了啦!
上海一家最全的早餐店張記油條
這家早餐店可以從早上一直營業到下午5點,早上一般都是需要排隊買,無明礬油條是他們家明星產品,很鬆脆,即使冷掉了油條也不會軟塌塌,但最好還是趁熱吃,再來碗熱豆漿就完美了。
只做傳統的劉飛放心無鋁油條
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店,但是卻一直保留著傳統的製作方法。將鹼水發麵反覆揉搓20多分鐘,再用刀敲三下形成裂口,貼在爐火內壁裡烘烤,撒一把糖就新鮮出爐了。老虎腳爪微焦的碳香配上砂糖的甜香,忍不住得想要咬上一口,外脆裡嫩,雖不敵西式蛋糕的造型精緻,但是別有一番韻味,慢慢地嚼上一會兒,你會感覺到微微的甘甜,可不是一般添加劑可以調製出的!
就是這麼一間舊舊的小鋪子,藏著一位攤得一手好蔥油餅的王師傅。別看蔥油餅簡單,想讓餅子不焦不爛,熟得剛剛好,金黃鋥亮,也不是這麼簡單的事。好吃到讓年輕人冒著上班遲到的危險也要去吃。老人家做蔥油餅做了很多年,兩塊一隻餅,蔥灑得很足。這是一項很累人的絕活,不像別處壓餅子都是用鐵器,王師傅是徒手的。因為溫度很高,他的手掌根厚實通紅,感覺練了一手好鐵砂掌。從小吃到大的味道,老闆老闆娘都是住在胡同裡的,每天很早起來熬豬油,生爐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傳遞熟悉的味道。
上海赤豆酒釀元宵。(圖片/攝影:安妮)
老上海傳統蛋餅
老上海傳統蛋餅,基本已經絕跡江湖,要找到十分困難。老闆是一對夫妻,大叔做糍飯,阿姨做煎餅,分工明確,阿姨動作很麻利,記性非常好,你要的蛋餅什麼口味她都會記得。這裡的蛋餅是上海蛋餅,跟山東的包腳布不一樣,是口感比較濕的那種,熱騰騰的軟蛋皮蛋餅吃的好滿足。尤其喜歡他家的辣椒醬,辣的很過癮。
這個小攤開了30年左右了,阿婆也有七八十歲了,為了保證口感品質,大多數時候還依然堅持親自出攤,現在阿婆負責捏麵團,她女兒媳婦煎餅,如果過去沒見到阿婆就改天再去試試!剛煎出來熱熱的很香,蔥的咸味很明顯。這家蔥油餅是老式做法,完全油裡煎炸出來,外面一般吃不到的口感,很脆。阿婆還會推薦說加個蛋,加點辣醬的更好吃!
這家店也是經常是早飯的「排隊重災區」,一鍋一鍋根本停不下來。他們家的鍋貼每天都是現包的,皮很薄,咬下去湯汁很多,肉質非常的新鮮,沒有肉腥氣,底又薄又脆,非常好吃!
一元一個的餛飩個頭很大!
食材新鮮,手工剁出的餡料,不是很碎,口感不細膩,但吃起來很有層次。
這家店簡直簡陋到不行!雖然破舊,但生意一直爆火。可愛的是,點單要看的小黑板上還有中英文對照。他們家的餛飩是正宗的醬油湯底,皮子發黃,湯底泛紅,在其他店裡很少能吃到的。
上海人,吃慣了自己的早餐,哪兒都去不了。
上海西餐廳。(圖片/攝影: 安妮)
上海的幸福不是那些平地聳起的高樓,也不是那些高大上的西餐廳。而是彎彎繞繞的巷子裡的煙火味和人情味。這條弄堂裡的居民,每天早上一定是被第一鍋出爐的早餐喚醒的。揭開鍋蓋冒出裊裊炊煙,完美的勾勒出一幅上海市民的生活膠卷。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