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臺新政策,消費者購買冷凍食品需實名制(圖片來源:微博)
【看中國2021年1月1日訊】(看中國記者文儷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在中國爆發後,中共官方一直試圖甩鍋,一開始把病毒來源歸咎於義大利、西班牙、美國等外,後又改口新的說法,稱病毒來源於海外的冷鏈食品。近期,河南官方發通告稱,冷鏈食品追溯系統已經上線,消費者在河南購買進口冷鏈食品必須實名制。
綜合陸媒報導,「河南省冷鏈食品追溯系統」已上線運行,除了相關進口食品的信息要全部登記外,消費都購買時也需實名制登記。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於12月30日發布了關於《推廣應用河南省冷鏈食品追溯系統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
通告稱,為了落實武漢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進一步加強進口冷鏈食品防控風險,河南省建立了「河南省冷鏈食品追溯系統」(以下簡稱豫冷鏈),並稱該系統可實現河南省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等進口冷鏈食品全程追溯管理。
通告指,河南省現有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者應於2021年1月5日前在「豫冷鏈」中完成用戶註冊,使用「豫冷鏈」如實上傳庫存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等進口冷鏈食品的來源、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證明、預防性消毒證明、流向等追溯數據,並完成賦碼工作。已經建好追溯系統的則應聯繫當地監管部門上傳相關數據。
通告稱,「豫冷鏈」實行「提前報備、首站賦碼、一碼通用」管理。即日起從海關各口岸或者省外採購的進口冷鏈食品運入河南省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需在「豫冷鏈」中提前上報相關信息,包括產品品種、規格、批次、產地、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報告、預防性消毒證明等追溯數據。經當地疫情防控指揮機構安排核酸抽檢後,並確認符合相關標準後,按批次為相關產品進行「豫冷鏈」追溯碼賦碼後方可銷售。「豫冷鏈」還將支持外省已經賦碼產品直接掃碼入庫。
此外,通告還指出,自2021年1月6日起,沒有入境貨物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證明、預防性消毒證明、「豫冷鏈」追溯碼的進口冷鏈食品一律不得銷售。
除此之外,消費者購買進口冷鏈食品實行實名制。而對於不能使用微信掃碼購買的消費者,則應該進行實名登記,包括姓名、地址、電話等詳細信息,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需將登記信息上傳至「豫冷鏈」。
相關消息一出,便引發大量關注,有中國網友認為這樣做對武肺疫情能起到很大的防控作用,但有網友認為這些操作太麻煩,並擔憂個人信息完全泄露出去。還有網友認為,如此麻煩,乾脆不要進口冷凍食品豈不是更好。
中國官方將疫情源頭甩鍋冷鏈食品的做法備受外界質疑
事實上,早在去年6月北京疫情大爆發時,當局把感染源甩鍋給進口鮭魚;深圳8月出現確診病例時,官方將責任推給巴西冷凍雞翅;青島10月出現確診病例時則甩鍋給了冷凍鱈魚;到11月,天津確診病例時,天津官方再甩鍋給德國冷凍豬腳、北美豬頭。
德國農業部曾表示,德國西北部城市布來梅(Bremen)出口至中國的該冷凍豬腳「不太可能」會造成中國的疫情。德國布來梅大學病毒學家也說,這實在不太可能會發生。
去11月武肺疫情接連在上海、四川、江西、浙江、河南、山東等地持續出現確診病例後,官方仍然把感染源嫁禍給進口冷凍食品,包括厄瓜多爾的冷凍鯧魚、巴西豬肉製品和大比目魚、阿根廷豬肉、印度魚肉、紐西蘭進口牛肉等等。
但針對中共官方指稱從進口食品檢測出新冠病毒的這一說法,日內瓦世貿組織聽取簡報的外交官員也於去年11月6日曾指出,中國對進口食品強行進行檢測,相關做法毫無科學根據,實質上等於「不合理的貿易限制」。而且,世界衛生組織(WHO)至今也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人們可以通過接觸冷凍食品或其包裝感染武肺病毒。
另外,除了進口冷鏈食品被官方指是疫情源頭外,國產食品外包裝檢測結果陽性,也依然被中共官方指與進口冷鏈食品有關。
去年12月15日,官方通報稱,嘉吉蛋白營養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購進的三批次國產雞腿中有一批次外包裝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但官方依然甩鍋進口冷凍食品。據黨媒《環球時報》報導指,一名不願具名的免疫學專家表示,這批雞腿在冷鏈運輸中被國外進口食品包裝所帶病毒污染的可能性更大些,或者是冷鏈工人感染病毒後污染了食品外包裝。對此,網友調侃稱,「不管哪裡發現的,總會將鍋成功甩出去,厲害了我的國。」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