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 豇豆紅鐋鑼洗 (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香港蘇富比拍賣行)
康熙大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他在位統治六十一年,雖為滿人入主中原,但重視中華傳統文人學養、美德以及藝術,同時大量吸收舶來精髓,反映在其一朝的工藝成就當中。他深諳中華傳統之博大精深,自己需要很高的學養才足以令群臣服膺,因此禮聘漢人大儒入宮,一起討論古籍經典,研習書法。康熙大帝高瞻遠矚,虛心問學,日理萬機之餘雅好藝術,閑時偶發雅興寫字作畫。
清康熙 康熙帝便裝寫字像 (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故宮博物院)
在一幅宮廷畫像裡,康熙大帝雖然身穿滿服,但仍以傳統文人形象示人,可見學問和書法修為備受重視。他將自身的滿族根源、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和西方科技共冶一爐。
明末清初正值改朝換代,景德鎮御窯一度沉寂多時,停止燒制宮廷御瓷,直至康熙年間才復重啟興,為北京皇室生產大量瓷器。清代陶瓷史上最著名的四位督陶官,都是在康熙時期出現,他們是開窯先鋒臧應選、制瓷達人年希堯、全能冠軍唐英和低調窯王郎廷極。臧先生創製了「花神杯」,年先生創製了「胭脂水」,唐先生創製了「洋彩」,而郎先生則創製了「豇豆紅」。
在江西巡撫兼右副都御史郎廷極督度下,官窯出產的質量出類拔萃。除青花瓷和五彩瓷外,單色釉瓷的工藝更是登峰造極,包括復興而自明初宣德帝之後絕跡一時、極難燒製的銅紅釉,其中尤以創新品種「豇豆紅」最為名貴。因其造型輕靈秀美,色調淡雅宜人,以不均勻的粉紅色猶如紅豇豆一般而得名。又因其淺紅嬌艷似小孩臉蛋、如三月桃花,又被人稱為「娃娃臉」、「桃花片」、「美人醉」。豇豆紅沒什麼大件器傳世。我們今天看見的主要為清康熙宮廷內的文房用具,主要有太白尊、菊瓣瓶、柳葉瓶、萊菔尊、凸蟠螭瓶、印泥盒、鏜鑼洗、蘋果尊八種造型,被稱為「八大碼」。它們的高度不超過20厘米,器底都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的楷書官窯款。
清康熙 琺琅彩碗 (圖片来源: 公用领域 香港蘇富比拍賣行)
康熙大帝秉性好學,他重視科技,廣任賢能,開拓宮廷藝作,為清代工藝發展帶來新姿。康熙大帝將擁有科學知識和一技之長的歐洲耶穌會傳教士留在清廷供職,他在宮內設立造辦處,廣任賢儒,歐洲藝匠和中國技師在同一屋檐下,為宮廷製作科學儀器、時計和琺琅彩瓷。這些傳教士引入西方琺琅技藝,為瓷胎、金屬胎及玻璃胎器注入一股西洋風,形成琺琅彩,並於雍正、乾隆兩朝繼續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通過藝術及文化,康熙大帝安治了穩定盛世,鞏固了大清正統。他取道儒家經典,師法漢人美學,復甦前朝絕藝,照證清國風華,締造出一個欣欣向榮的新帝國。他為戰亂之後的大清人民帶來長治久安的富庶日子,同時為雍乾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