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集裝箱(圖片來源:MARK RALSTON/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1月28日訊】2020年11月15日,亞太十五個國家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英文全稱: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簽署國家包括東盟十國,外加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RCEP達成並簽署後,有媒體報導和評述:這是由中國牽頭和主導的區域經濟協定,把美國排除在外,增加了中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力,云云。
事實並非如此。首先,RCEP最早由東盟十國倡議,邀請周邊大國加入,經八年多談判,最終達成了10+5的區域經濟貿易協定。故而準確而言,RCEP是東盟而非中國牽頭。其次,原本還有印度參與,但印度在最後階段退出了談判。原因之一:
中國不斷升高與印度的衝突,尤其在中印邊界升高成戰爭或准戰爭的敵對態勢。印度誓言,今後不會參加任何有中國在內的區域或國際經濟貿易協定。可見,對此協定,中國的加入不僅沒有起到主導作用,反而起到了破壞作用。
再者,所謂「把美國排除在外」,純屬幻覺。在這十五國中,包括中國在內,無不把美國視為最大的出口市場。尤其,在美中爆發貿易戰之後,產業鏈和供應鏈從中國轉向東盟國家,美國大市場更成為東盟各國的總站。而各國對美國技術產品的依賴,更是排在第一的進口市場,無可替代。
鑒於中國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經濟體,RCEP是否增加了中國的領導力?這可從RCEP的意義來解析。RCEP規定:區域內各國相互減免關稅,直至十年內實現零關稅。包括,「協定生效立即降為零」、「過渡期降為零」(包括10年內降為零)、「部分降稅」以及少量「例外產品」等四大類商品。
RCEP的死穴就在於,作為該協定最大經濟體和最大貿易體的中國,多半不會遵守協議,它以最不遵守承諾而著稱於世。中國之崛起,就建立在對他國產品徵收高額關稅、任中國產品低價傾銷、用不平等貿易佔他國便宜的脅迫模式上。
就在中國與十四國簽約前後,僅僅因為澳大利亞要求調查大瘟疫(COVID-19)的來源,中共就對澳大利亞實施經濟制裁,並不斷加碼。對澳大利亞的大麥、牛肉、葡萄酒等商品徵收高關稅,發展到限制澳大利亞的小麥、龍蝦和棉花等進口,再發展到限制澳大利亞的煤炭進口。
中國原本是澳大利亞煤炭的最大進口國,但就在中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簽約RCEP的同時,大量澳大利亞煤炭卻滯留中國海關。實際上,50多艘、裝載570萬噸煤炭的澳大利亞貨輪按雙邊貿易合同運抵中國,卻已在中國港口滯留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中方以「安檢」為由不予放行,其實出於政治報復,故意刁難。
換言之,北京剛簽約就違約。中共針對澳大利亞的行為等於在警示各國,中國加入RCEP與其說是展示領導力,不如說是展示拖後力,或者破壞力。其實,豈止RCEP?加入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中國,何曾遵守聯合國憲章,尤其聯合國人權宣言?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中國,何曾履行《國際衛生條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中國,又何曾遵守該組織基本規則?惟引發最多的訴訟和最多的敗訴。中共加入國際組織的記錄猶如野牛闖進瓷器店,帶給世界的是一場接一場的驚悚劇。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