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0年10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前國會助理陳惟仁、李易諴、林雍達涉共諜案,臺北地檢署8月依違反國家安全法起訴。臺北地方法院昨開庭,陳惟仁承認大部分指控,林雍達認罪,李易諴已因病過世。另外,針對親中學者「被臺諜」案,學者認為,可能是自身專業的利用價值已結束,中方想透過逮捕他們,來嫁禍臺灣政府,「這就是所謂的用完就丟的概念。」
相關新聞報導如下:
退校陷共諜案:我是赫赫有名的大特務
共諜案頻傳 立委提案:追訴權延為終身
臺灣民眾上央視「認錯」 朝野籲北京放人
共諜案與吳斯懷索國防資料 涉同一軍機
涉嫌當共諜的原因?張超然竟抱怨此事
前國會助理涉共諜案 2被告大部分認罪
中央社報導,陳惟仁在庭訊期間雖然承認大部分指控,但否認吸收一名彭姓警員,以及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陳姓助理研究員,而他也表示,如果觸法願意認罪;林雍達則表示,自己欠缺主觀上守法意識,但若觸犯國安法就認罪,希望法官能從輕量刑。
陳惟仁、林雍達的委任律師表示,檢方起訴陳惟仁的部分內容與事實不符,希望能傳喚陳姓助理研究員等人到庭;公訴檢察官亦聲請傳喚陳姓助理研究員等人,盼能釐清事實。法官庭訊後諭知候核辦。
經檢方起訴表示,陳惟仁、林雍達、李易諴涉嫌遭中國情報人員吸收,在臺灣發展組織,並企圖蒐集國民黨內部國共論壇資訊、總統蔡英文的健保就醫病例資料,以及警政署內部法輪功等反共團體的活動情報等。不過,多數未遂。
北檢8月間依照國家安全法為大陸地區的公務機關發展組織既遂、未遂案,以及為大陸地區的公務機關刺探蒐集關於公務上應秘密的消息物品未遂罪嫌起訴3人。
在偵查期間,陳、李被檢方聲押獲准,案件移審之後,北院裁定陳、李各別以新臺幣10萬元、6萬元交保,同時限制出境、出海。李易諴於9月間在醫院因大腸癌過世,因此北院將判決公訴不受理。
「被臺諜」學者遭用完就丟 專家曝北京4種利用模式
大紀元報導,臺灣學者施正屏、蔡金樹等人「被臺諜」的案件,凸顯了兩岸學術交流背後的危險性,但中國當局近年來又持續通過千人計劃等模式,對臺展開教育滲透及人才拉攏,致使風險難控制。
專家表示,中方對待臺灣學者通常會採取4種模式,若學者沒有利用價值,除被當作臺諜樣板之外,也可能遭方共要求回臺灣進行內應,或是赴海外搜集情報,「中共利用民主縫隙滲透臺灣,這是臺灣政府必須注意的。」
在被臺諜的名單中,施正屏、蔡金樹是臺灣學界及教育界的人士。中國當局近年來以千人計劃向全球吸納學術人才,並將觸手伸向臺灣,特別是兩岸學術交流十分頻繁。然而,施、蔡等人最終處境,卻顯示兩岸學術互動並非沒有風險。
對此,臺灣國際法學會副祕書長林廷輝分析說,前往中國大陸的臺灣學者,可以分成幾種類型,第一種是已經前往中國任教,並認同中共思想的,此類人通常已經切斷跟臺灣之間的關係,形同向中方投誠。他表示,原則上,這類人不會被當作臺諜;第二種的臺灣學者則比較危險,他們是前往中國大陸進行短暫交流、擔任客座教授,並利用兩岸之間的槓桿力道獲取利益,這一類人被臺諜的機會就很大。
林廷輝表示,施正屏及蔡金樹2人均是比較親共的學者,也是不斷批評臺灣政府的學者,至於他們被臺諜的原因,首先可能是因自身專業的利用價值已經結束了,但中方想通過逮捕他們,嫁禍給臺灣政府,「這就是所謂的用完就丟的概念。」
「對於臺灣的學者,中共會先榨乾他們的資源與知識。」林廷輝說,這通常需要利用幾年的時間,而後續若發現他們沒有利用價值了,這些學者能有4條路可走,最幸運的即是可以直接返回臺灣;比較不幸的是無法回來的人,若他們留在中國,並繼續向中方索要經費及資源,中方可能會利用他們回到臺灣來擔任內應;第三種就是用作被臺諜,當宣傳的,施、蔡2人就是這樣的例子;而第四條路澤是承接中國當局所交付的任務,前往國外刺探、進行各種情資蒐集。
林廷輝表示,他們對待臺灣的學者,採取很多模式,但這也得看這些人被利用的價值是什麼,「現在很多學者戰戰兢兢。」
藉著兩岸學術交流 中國當局擴展對臺灣的影響力
兩岸學術交流存在著風險,中國當局也同時通過千人計畫在對臺灣教育界進行滲透,對此,林廷輝認為,因孔子學院早就遭到西方社會視作間諜機構、間諜中心,「臺灣因為沒有孔子學院,不管是馬政府還是蔡政府,都沒有對這塊(中共的教育滲透)特別重視。」
林廷輝表示,中國大陸近年來通過學術機構,跟臺灣展開交流,但實際上是對外擴展中方的影響力,而當政府要處理這一類的狀況時,經常被視為在打壓兩岸交流,這甚至導致去年底的《反滲透法》,被限縮成跟選舉有關係,才能夠立案並裁罰。
林廷輝說,但若與選舉無關,而實際上卻會破壞臺灣社會安定,並形成中方的第五縱隊等案件,就只能夠依循周泓旭等共諜案處理、防治,「在處理類似孔子學院這類狀況,臺灣法規與處理力度不如國外」,「中共就是看到這一點,利用民主的空隙滲透臺灣,這是我們未來必須思考與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