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就業形勢嚴峻,大規模失業潮來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12月28日訊】民以食為天,吃飯穿衣都需要資金的支撐,百姓需要收入應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但是現在,就業出現了大問題。外部與內部因素疊加,中南海難以應對大規模的失業潮,這對給社會的「穩定」造成衝擊,而其發布的文件更顯事態急迫。
中國總理李克強近日簽批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將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對於進行經濟性裁員的企業,指導其制定和實施「職工安置方案」,全力防範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全力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中國官方上述舉措,凸顯中國就業形勢嚴峻,大規模失業潮來臨。
我們先看一下來自內部的壓力:
中國教育部2019年10月31日發文稱,2020屆高校畢業生預計874萬人,相比2019年增加了40萬人,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大局成為重中之重。(這其中不包括中專、職高、技校的畢業生,這部分人群數量粗略估算超過600萬)
中國發改委2019年4月8日在其網站發布《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其中,包括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
2014年,中國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要求「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而後在2016年宣布正式實施《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提出剛性目標:2016年-2020年期間,年均轉戶1,300萬人以上。
2014年3月,李克強答記者問時說,「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也難以增加社會財富。我在基層曾經訪問過一些‘零就業’家庭,一個家庭沒有一個人就業,真是毫無生氣,沒有希望。現在我們全國每年要新增城鎮勞動力就業1000萬人以上,還要給600—700萬新增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留有一定的空間,所以要有合理的GDP增速。」
李克強在2013年10月21日做經濟形勢報告時稱,「經人社部和有關方面反覆測算,都認為要保證新增就業1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經濟增長」。
2019年中國經濟情勢持續下滑有目共睹,經濟成長率能否保住官方規劃的6%受到矚目。2019年一季度(GDP增長)是6.4%、二季度是6.2%、三季度是6.0%,四季度則可能「破6」。這還是假設官方數據沒有水分的情況。
此前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預測,中國2020年GDP增長幅度會進入「保四爭五」階段。未來數年,中國的經濟將維持減速,他以「保四爭五」形容對未來10年的展望,主要受中美貿易戰衝擊加上中國以「國進民退」為代表的改革停滯影響,估計2020至2030年平均經濟增速不會超過5%,甚至擔心GDP能否保持在4%以上。
官方智庫中國社科院2019年12月23日發布的《社會藍皮書:202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顯示,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和中美貿易戰影響持續發酵,週期性、結構性、摩擦性因素疊加作用,中國就業局勢變數和壓力都在增加,各種風險集聚。
然後再看一下來自外部的壓力,外需不振與貿易戰等因素:
2019年12月26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洛朗斯-布恩發出預警,2020年世界經濟增速最多將以2.9%封頂,這將是2009年世界經濟衰退之後的最低值,「全球進入了令人焦慮的時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預計,2020年將有小幅上升空間,可達到3.4%,但其首席經濟學家基塔-哥皮娜特認為,可能性「非常渺小」。明年世界經濟增速節奏如何,主要影響因素逃不過中美之間的貿易戰走向。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12月初發布報告認為,未來一段時間,中美貿易戰演變可能嚴重衝擊中國就業。根據現有各行業銷售利潤率進行的測算表明,加征關稅的幅度如果達到21%至24%,對就業的負面衝擊將會迅速顯露。如果關稅進一步提高,通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橡膠和塑膠製品及金屬製品等行業可能會出現較大規模的失業,廣東、浙江、江蘇和山東等對美出口行業較為集中的省份可能會面臨較大的失業壓力。
2019年7月24日,中國大型投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CICC)發表的報告說,中國的工業就業人數自2018年7月起減少了約500萬,佔總工業就業人口的3.4%以及全國總就業人數的0.7%,其中有將近200萬的職位喪失是與中美貿易戰有關。有8個製造業行業直接受到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在此當中,計算機和通訊設備行業的崗位流失最嚴重,減少了4.9%;橡膠塑料行業的就業率下降了3.8%;電氣機械行業的下降了2.8%,金屬行業下降了2.6%。(該報告的數據截止於2019年5月底)
一些跨國公司也關閉了部分或全部在中國的工廠,並把生產線轉移到東南亞國家,也影響了整個產業鏈與人員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