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公園,坐在長椅上聊天的老人(NICOLAS ASFOURI/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7月1日訊】近日,大連,一張老人乘地鐵,別著一塊「勿需讓座」LED胸牌的照片刷爆朋友圈。老人名叫劉增盛,今年76歲,當過三年兵。他說:現在年輕人也都不容易,我站著也沒問題。為避免被讓座,就網購了這塊胸牌。
與那些動不動就因為讓座慢了,而謾罵學生和上班族的老人相比,這位大爺簡直就是一股清流。這條新聞被無數人點讚,來看看網友們點讚的理由吧:老人站在年輕人的立場為年輕人著想,年輕人就應該做的更好一點。這樣良性循環我們會越來越好。
不得不說,近幾年關於老人的負面新聞很多,諸如自殺老人拉警察溺水墊背,廣場舞老人和年輕人搶籃球場動手打人,老人高鐵嗑瓜子故意弄髒車廂等。這些新聞有諸多相似之處:老人、用身份說事、自己有錯還罵人!
過去見諸報端的大都是年輕人給老年人讓座,老年人或笑著婉拒,或感謝後才落座。現在不同了,給老年人讓座幾成天經地義,不論什麼原因,只要一時沒有讓座,老年人可能就會出口訓斥,進而扇人耳光,直至攔住公交車。這種老人暴力要座的事屢屢發生,不僅讓眾人失去了對老年人應有的尊重感,還會讓更多人覺得有些老年人是為老不尊,認為老年人的道德水準也在急速下滑。因此,「老人污名」漸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老年人年齡大了,身板不靈活,這誰都可以體諒,哪個兒女沒爹娘,誰忍心看著自己的年邁的父母在公交車上顫顫巍巍?但是不可否認,個別老人把公共場所的座位當成了自家的「沙發」,好像別人坐就侵犯了自己的權益。上車後往座位旁一站,氣定神閑,優雅從容,給人以強大的「小宇宙」壓迫,一屁股坐下後,更是對讓座之人眼都不斜一下。如此狀況之下的讓座,有時候真會讓出一肚子氣,說句「謝謝」真的很難嗎?
更何況,任何規則是雙向的,受讓者也不是什麼都無需做。現如今,在給老人「讓座」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生以下的情況:1,不道謝(道謝不是必須);2,不返還(下車之前已經忘記了曾經讓座的人);3,私自轉讓(一個老太太把座位讓給他的半成年的孫子);4,得意忘形(完全忘記了站著的人很辛苦);5,不回報(讓座的人有很重的箱子,受讓者卻不主動協助扶持)。這些都會使讓座者即使讓了座也心生不快。
回溯這幾年關於讓座糾紛的新聞,會發現讓座這個問題,從十幾年前的呼籲讓座、譴責對弱勢群體視而不見的無良人群,變成了如今探討強制讓座、暴力索座的道德綁架問題。只是在這十幾年裡,也許很多當年的孩子們被教育出了讓座的自覺,而那些當年某些拒不讓座的人也已年華老去。
說到根源,或許是他們的成長年代及背景,在物質和精神雙重匱乏的環境下,有些人並沒有得到良好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他們得到的是一種叢林裡比劃誰的拳頭大的價值觀。而最要緊的是,沒有什麼禁忌也沒界限。又或許是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奉,很多人缺乏矛盾衝突時理智而溫和的解決方式,必然很容易走入鬥爭模式,非黑即白,非敵即友的思維慣性。所以,你不給老年人讓座,就「該打」,年輕人就該聽老年人的。這種思維,在一些上了年紀的父母心中根深蒂固。
因為讓座問題,大打出手至流血和死亡,這樣的事聽著就讓人糾結百味。公交車上年輕人是不是應當給老人讓座?相信多數人都會給出肯定的回答,畢竟大家都接受過尊老愛幼的教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價值觀深入人心。然而我們也不能迴避這樣一個社會現狀:無論是學生越來越沉的書包,還是工作越來越辛苦的上班族,他們想在公交車上坐一會兒的想法也情有可原。甚至有時你就是讓座了,也難得到一句「謝謝」。正是這種「你應該給我讓座」的霸王心理,使得打人者囂張,使得公眾漸生反感。
那些打著年紀的幌子動粗的老人,可憐而不可敬。這位戴胸牌的老人成功的為老年人挽回一局!跟那位讓孫子在地鐵上尿完不清理的老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的榜樣來了,這才是我們期待的老去而該有的樣子,好人變老了,還是好人!
来源:作者微信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