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總公司改製成為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6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6月18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改製成為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變為國有獨資企業。其債務已超過5萬億元人民幣,分析指,高鐵票務收入連利息也還不起,終會成為中國金融的「灰犀牛」。
中國鐵路總公司閃轉騰挪一番 債務只增不減
6月18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官方網站發布消息,其已改製成為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由中央管理的國有獨資公司。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授權投資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註冊資本為17,395億元人民幣,由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以鐵路客貨運輸為主業,實行多元化經營。負責鐵路運輸統一調度指揮,統籌安排路網性運力資源配置。
名稱改變後有三個變化,一、公司類型由原先的全民所有制變更為國有獨資;二、公司不設股東會,由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公司設董事會、經理層;三、總部本級機構調整為27個內設機構、3個直屬機構、12個派出機構和1個國務院授權管理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原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債權、債務、品牌、資質證照、知識產權等均由改制後的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承繼。
輿論認為,中國鐵路總公司閃轉騰挪一番之後,換了「馬甲」把債務又塞到了國家手裡,全體納稅人買單。
據中國官媒《新華網》4月29日報導,中國鐵路總公司財務報告顯示,公司債務由2010年底的1.8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2018年9月底的5.28萬億元。具體到2013年至2017年,鐵總債務還本付息分別為2,157.39億元、3,301.84億元、3,385.12億元、6,203.35億元和5,405.07億元,其中利息支出分別為535.33億元、629.98億元、779.16億元、752.16億元和760.21億元,個別年份如2016年,還本付息金額還超過了客貨運輸收入。
北京交通大學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趙堅,今年初在《財新網》發表長文,列舉了中國高鐵項目的具體風險。
趙堅指出,截至2018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營業里程已達2.9萬公里。人們通常只看到中國高鐵運營里程的世界第一和高鐵的快捷,卻對事件的另一面——高鐵債務和運營虧損的世界第一,及中國交通運輸結構的嚴重惡化視而不見。趙堅預言,以高鐵目前的財務狀況,終有一天會成為中國金融的「灰犀牛」,即巨大的金融風險。
文章認為,中國鐵路總公司對高鐵的收支狀況嚴格保密,但從其公布的負債和客運收入數據,可得出如下判斷:即使不考慮高鐵的運營成本,高鐵的全部運輸收入尚不夠支付建設高鐵的貸款利息。
日本高鐵的平均運輸密度為3400萬人公里/公里,是中國高鐵平均運輸密度的2倍。中國10多年間建設的高速鐵路已經是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半個世紀建設的高速鐵路總和的2倍以上。
趙堅直言,債務對應的資產如果不能創造收益,政府就只能靠發行貨幣來沖銷債務。而這將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帶來巨大的金融風險。一些人樂於誇耀中國高鐵運營里程世界第一,而對高鐵債務世界第一的金融風險視而不見。
中國鐵路總公司成立過程
2013年3月14日,中國國務院批復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註冊資金10,360億元,原鐵道部相關資產、負債和人員劃入新公司,原鐵道部對所屬18個鐵路局(含廣州鐵路(集團)公司、青藏鐵路公司)、3個專業運輸公司及其他企業權益作為新公司的國有資本。同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成立,中國財政部為出資人,原鐵道部部長盛光祖正式被任命為首任總經理兼黨組書記。
2013年3月17日,原鐵道部大門上牌子被摘下,「中國鐵路總公司」牌子挂出於同處。
改革後,中國鐵路總公司設辦公廳、改革與法律部、計畫統計部、財務部、科技管理部、人事部、勞動和衛生部、國際合作部(港澳台辦公室)、資本運營和開發部、物資管理部、信息化部、建設管理部、安全監督管理局、審計和考核局、宣傳部、監察局、運輸局(設綜合部、營運部、調度部、機務部、車輛部、供電部、工務部、電務部、價格管理部)、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共青團全國鐵道委員會、直屬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等21個內設機構。
文中名詞:運輸密度
一定時期內,某種運輸方式的某一段運輸線路上,平均每公里線路所承擔的貨物(旅客)週轉量。它是考核運輸線路能力的利用程度和運輸部門運輸工作強度的指標,可以反映運輸能力與運量之間的適應程度。
貨物運輸密度(噸公里/公里)計算:貨物運輸密度= 貨物週轉量/線路總長度(營業里程)
旅客運輸密度(人公里/公里)計算: 旅客運輸密度=旅客週轉量/線路總長度(營業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