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老人到了退休年齡,為了不想造成家人負擔,會堅持繼續工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娘家父親在兩年前又開始從事新的工作,即將年屆七旬的他,早已過了法定退休年齡,卻還是堅持繼續工作。勸父親不要把自己弄得這麼累,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仍舊拗不過父親的固執。
「我要繼續工作才行,不想造成你們的負擔!」
父親總是說,他這一生的目標就是努力賺錢,讓妻小不必挨餓受凍、可以栽培孩子念好的學校、好好侍奉父母。白手起家的他,比誰都還要拚命認真工作。
童年的記憶裡,對父親的印象很模糊。早上起床眼睛還沒睜開,父親就已經出門上班;直到晚上睡著後,父親才下班回家。就算是週末假日,也時常得工作加班,上班的日子比沒上班的日子還多,父親在家時反而還會覺得有點不習慣。
父親成天沒日沒夜地工作,連旁人看了都覺得累,更何況是他本人。辛苦努力賺來的錢,只為了養家餬口,讓妻小吃飽穿暖、讓父母衣食無憂。即使有剩餘的錢,自己也捨不得花,一點一滴存起來,幫子女們準備結婚基金,這是他一輩子努力工作的目標。
「至少不要讓你們將來為了養我還要過得這麼辛苦!」
其實不光是只有父親這樣,在嬰兒潮世代出生的中生代父親們,大部分都是如此。他們除了要撫養年邁的雙親外,還要養育妻小,但自己卻不希望小孩長大了還得要撫養自己。也因為這樣,這個世代的人被稱作是「三明治世代」。
父親說他不希望讓我們將來還要背負撫養父母的經濟負擔,而我也是如此,也一樣不希望造成子女的負擔,不希望造成他們的「心理負擔」。
把最好都留給孩子
猶記得學生時期,每到父母節時,總是會琅琅上口哼唱著一首歌名為〈母親的心〉的歌。這首歌據說是在一九三○年代後期所創作的歌曲,印象中歌詞的一部分是這樣唱的:「您總把最好的都留給我,無私為兒女付出一切,母親恩比山高比海深,母親的犧牲奉獻真偉大。」
歌詞的內容唱得一點也沒錯,吃魚的時候,媽媽總是會把魚肚裡最鮮美的肉放到孩子碗裡,自己吃魚頭;削蘋果的時候,她總是把最香甜可口的果肉留給孩子,自己吃果皮;每到季節變換的時候,都會幫孩子添購新衣,自己一年四季都穿一樣的衣服。
「媽媽呢?」
每次問她,她總是笑而不答。
教我們唱這首歌的老師,也是告訴我們:「父母親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因此你們要好好用功讀書,將來好好報答父母。」
因此,為了報答父母,我認真念書;為了報答父母,我努力當一個聽話的好孩子。然而,這麼做卻與原本想感謝父母的心意背道而馳。比起感謝父母,更多時候其實是害怕父母對我感到失望。並不是因為考試考不好而難過,而是會先想到父母一臉失望的樣子,心裡面覺得很對不起他們,對父母會產生一種「心理債」。
女性學者朴慧蘭曾說,當媽媽的照顧孩子,也要懂得照顧自己。我們總以為愛孩子就是要為了孩子犧牲奉獻,心甘情願地付出一切。因此會認為那些稍微有所保留的媽媽,是自私自利、缺乏母愛的媽媽。
朴慧蘭是一位年屆七旬的老奶奶,她所說的是上一代的媽媽們,在這類犧牲型媽媽們底下長大的我們,心裡面的負擔是很沉重的。直到後來才知道,並不是為了子女犧牲奉獻才是所謂的好媽媽,媽媽的過度犧牲,反而會成為孩子的心理負擔。就如同詩人慎達子所說的一樣,犧牲型母親對孩子其實是一種傷害。
因此,我希望不要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希望孩子和我之間能夠維持著互相感謝、互相支持的關係。如果要這麼做,就必須先從我開始,放下所謂的「犧牲」。當放下犧牲的信念後,才不會對孩子說出:「你知道媽媽為了你有多辛苦嗎?」孩子才不會一輩子都在「為了迎合父母的期待」而努力。
不當犧牲型母親,而是當一個懂得愛自己的母親。生活的重心不該每天圍繞著孩子轉,只要有盡心盡力照顧好孩子就好,該適時放手就放手,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人生,我也有我自己的人生,彼此互相尊重,像這樣健康的親子關係才是我想要的。
本文整理、節錄自金雅緣《媽媽不只是媽媽》一書。由采實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責任編輯:聆風 来源:采實文化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