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訪美,和前AIT處長包道格會面。(作者提供)
【看中國2019年3月23日訊】柯文哲市長充分展現身為「醫生」的思維。身為一位醫生,他的使命就是要「救活」病患,所以「生存」的信念才是最重要的。他的兩岸、臺美也是圍繞這核心概念而來。
臺灣能生存是最大命題。而談到如何生存,首先必須具備對於不同環境的適應力,以及針對變化的應變能力。如果談到兩岸只著重意識形態,反而會失去彈性,失去應變的空間,並不是身為醫生的他所關切的,所以他才會一直重複統獨是假議題。
再來,根據生物學的命題,要生存還要強化「物種特殊性」。如同水族箱裡,不同的物種共同相處在同一空間,反而相安無事,各自生活,維持一種平衡的關係。但是同物種生活在同一空間,反而彼此「競爭性」,鬥爭更為強烈。所以,臺灣應該要強化與中國的「分別性」,如果彼此漸趨同,只是臺灣被中國「吸收」而已。所以,捍衛臺灣的自由民主價值是生存的重要課題。
關於大家最擔心,如果中國出兵臺灣的恐懼,臺灣如果要生存下來,能做的是,盡一切最大可能讓中國「猶豫」去武統臺灣。他認知到,一小國要生存,是必須讓敵對的一方,「充分體認」到如果攻擊,「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讓對方知道傷害是雙方面的,結局是「兩敗俱傷」。維持住這樣「恐怖平衡」,才是臺灣的重點。所以加強臺灣自我防衛,以及更重要對付「不對稱戰爭」的能力才是生存的重點。
那麼美國的角色呢?在這裡分兩部分,第一,美國在臺灣人民的存在感「薄弱」,臺灣的媒體生態可以感覺到中國「實質」介入,那是看得到,感覺的到的。但是美國的存在,在臺灣人的感覺卻非常「飄渺」,這會造成臺灣人民意志的動搖(shake the will),當然就往中國漸漸靠過了。所以他建議美方,如果要「維持現狀」,應該要想辦法增加在臺灣人民心中的存在感,以牽制這股拉力。
第二,柯文哲認知到「天助自助者」。臺灣要生存,除了自己,還有美國的幫忙。但是在這裡,美國只是援助的角色,兩岸問題並不是理所當然是美國的義務,臺灣自己的依賴心不能太強,事事都靠美國撐腰。柯文哲此務實的想法深得美方的「欣賞」。
目前看來,柯文哲由於醫學背景,在兩岸、臺美領域有漸漸發展出自己的邏輯及論述的「雛形」。而美國對於柯文哲對於事物的「認知」,是持正面態度。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
来源:上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