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與胡適。(網絡圖片)
接上文:與劉伯溫同地誕生 陳誠的傳奇往事
1930年代中期,很多人對剿共軍事為何勞師動眾又曠日持久表示不解。1935年,在北平的一次宴會中,胡適也就此問陳誠,剿共「何以如是之難?」
廬山峨眉山訓練團
位於江西的廬山自古以「神仙之廬」、「修煉之廬」得名,歷代名流、高僧都在此留下過重要的歷史印跡,李白題「青天削出金芙蓉」,「日照香爐生紫煙」。1930年代,陳誠依蔣中正指示在此舉辦軍官訓練團;1937年,蔣中正在廬山發表對日作戰演講。
廬山自古以「神仙之廬」得名,歷代名流都在此留下過重要的歷史印跡。(Pfctdayelise/wiki/CC BY-SA 2.5)
1930年代,對於該先安内還是先攘外的問題,國人普遍不清,其中包括大部分軍人。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蔣委員長即揭示「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攘外必先安內,去腐乃能防蠹」,「剿匪戡亂,就是抗日禦侮的初步,如果剿匪不能成功,抗日就沒有基礎。」
1933年7月,蔣中正指示在廬山舉辦軍官訓練團,以培養軍官的「自信力、信任力與信仰力」,並要軍官明白「目前最大最近的敵人,就是江西的赤匪」。訓練科目有〈剿匪手本〉〈剿匪訓練要旨〉〈戰時政治工作〉〈民衆組織〉等。
在訓練中,陳誠任廬山軍官訓練團副團長,協助蔣中正,總共辦訓練團3期,訓練學員3000餘人,形成了剿匪的戰略思想,為接下來第五次剿匪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廬山訓練為接下來第五次剿匪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網絡圖片)
陳誠回憶,這3000多學員中,竟有70%不識字,但諸如「為什麼剿共?為什麼先剿共?敵我的短長何在?」這類問題,經過反覆說,他們不僅可以理解,還表示歡迎接受,達到了「聽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的效果。這3000多學員返回部隊,使部隊精神煥然一新,戰鬥意志旺盛起來。相比之下,江西共軍成了烏合之眾,第五次圍剿方得克奏膚功。
1934年暑期,陳誠依指示辦廬山軍官訓練團3期,這是國民革命軍隊的一次基本建設,對未來抗戰的準備,有著相當的影響。當年9月11日,蔣委員長為軍官團親講大學之道:「我們大家都是天地父母所生,受了國家的教育,國民的供養,帶了軍隊不是為個人的利益,也不是為任何一個人的工具,乃是為整個國家和民族來奮鬥,以救亡復興為職志。大家責任既然如此的重大,怎樣可以不知道這個修己治人、成功立業的大學之道?」
1935年,陳誠再次籌劃廬山暑期訓練事宜,同時隨蔣中正赴峨眉山創辦峨眉山訓練團。位於四川的峨眉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享有「峨眉天下秀」美譽。7月27日,蔣中正在此留詩:「步上峨眉頂,強消天下憂;逢寺思慈母,望兒感獨遊。」當年,峨眉山訓練團籌辦3期,訓練軍官千人左右。
1935年,陳誠隨蔣中正赴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創辦峨眉山訓練團。(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答胡適剿共不易問
1935年,在北平的一次宴會中,胡適問陳誠剿共「何以如是之難?」(網絡圖片)
1930年代中期,很多人對剿共軍事為何勞師動眾又曠日持久表示不解。1935年,在北平的一次宴會中,胡適也就此問陳誠,剿共「何以如是之難?」陳誠答覆說:
「簡單的說起來,誠如貴本家胡漢民先生所說:『不是無能,就是不力』,但我以為天下事並不如此簡單。民國二十年(1931)以前,我未參加剿匪,可以置而不論。自二十年我卒十八軍入贛剿匪以來,直到現在,實際經過情形是這樣的。二十年七月,匪車受我軍壓迫,已如釜底遊魂,而石友三之亂作,匪軍遂得苟延殘喘。同年九月,國軍再度進剿,十八軍已克瑞金,而『九一八』事變發生,剿匪軍事因而停頓。二十二年(1933年)二月,再次大舉進剿,會日寇侵據熱河,進犯長城各口,國軍北調者多,匪勢乃益坐大。二十二年十月未次圍剿開始,在此期間內憂外患,較為緩和,國軍得以專心征剿,匪遂大潰。故剿匪軍事之長期頓挫,實因內憂外患交乘迭至之所致。」
陳誠在回憶錄中,談及了在江西剿共時的慘烈見聞,並痛陳原因說:「江西人民初則怨我而迎共黨,繼而無不恨共黨刺骨,但他們雖恨共黨並不助我而助共黨,因為他們怕共黨,甚至連話也不敢和我們說。他們深深知道共黨和我們的作法不同,人民幫了共黨,被我軍捉著,大不了治他一個人,如人民幫了我,被共黨捉著,就要株連全家。這就是人民恨共黨卻還要助共黨的理由。」
第五次圍剿論功過
1933年9月,第五次圍剿的前1個月,在克復黎川之役中,陳誠率部將占據黎川3年之久的共軍擊退,共軍蕭勁光偽第七軍團僅戰2日便退去。這不僅給第五次圍剿開了一個勝利先聲,更是一個戰略上的成功,因黎川是贛閩兩省交通孔道,國軍占據此地可以截斷贛閩兩境共軍之間的聯絡。
1933年10月,第五次圍剿開始,剿共軍組成東(蔣鼎文)、南(陳濟棠)、西(何鍵)、北(顧祝同、陳誠),四路軍。陳誠受命任北路軍第三路軍縂指揮,轄守備隊、補充團、第三縱隊(樊崧甫)、第五縱隊(羅卓英)、第八縱隊(周渾元),向黎川東南的德勝関、泰寧方面推進。作戰目標一是堵截偽三(彭德懷)、七(蕭勁光)軍團,殲滅其實力,二是掩護東路軍第二路軍推進入閩。
12月10日,第三路軍第五、八兩縱隊在黎川附近集結,共軍偽三、五、七軍團也已竄集德勝關附近,阻截第三路軍前進。閩邊德勝關之役於12日打響,第三路軍發動攻擊,15日攻克德勝關,俘敵500餘名,斃敵千餘,擊斃偽第六師師長張錫龍,偽十三師幾於全師覆沒。殘敵向泰寧退竄,第三路軍加強封鎖,徹底制止共軍在閩贛兩省流竄。掩護友軍入閩任務也完滿達成。
1934年1月21日,入閩第二、四、五路軍在沙溪大捷,叛逆十九路軍(蔡廷鍇)餘部通電擁護中央,閩變接近尾聲,於是剿共軍無須分心東顧。2月13日,陳誠任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兼第三路軍總指揮,準備從南豐南下進攻共匪門戶廣昌。
3月14日,第五次圍剿後的第一次大決戰開始。共匪為保衛門戶,於是集中偽一(林彪)、三(彭德懷)、五(董振堂)、九(羅炳輝)軍團,全力與剿共軍搏戰。以往共軍以埋伏突擊為策略,這次在國軍築碉修路辦法施行後完全施展不得,國軍以往則是欲求敵決鬥而不得,這次見其來攻,正中所懷。決戰在大風雨中展開,國軍全線迅捷出擊,共軍大潰。15日,第五縱隊攻佔白舍,趕築南豐白舍段公路。4月初,該段公路與第三、八兩縱隊所築德勝關、泰寧間封鎖線完成,進取廣昌條件成熟。
4月10日起,北路軍步步向廣昌進擊,連克要隘多處,26日兵臨廣昌城下。22日起,共軍首領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等,組織「前方委員會」,親臨前線督戰,揚言死守廣昌。但國軍軍士氣甚盛,所向無前,經過數日之激戰,共軍大敗,受到鉅創。28日,剿共軍完全佔領廣昌城。
克復廣昌之役勝利後,剿共軍又克復建寧、石城。共軍一面象徵性抵抗,一面調集主力準備西竄。10月,北路軍第六師佔領寧都;11月,東路軍第九師收復長汀,第三師收復會昌,第十師收復瑞金,至此,贛南共區不復存在。
第五次圍剿,國軍消滅贛南共區,圖為共匪逃竄路線。(Guimard/wiki/CC BY-SA 3.0)
自1927年、1928年,毛澤東、朱德嘯聚井岡山,到瑞金建都以來,共黨發展迅速,贛南淪為共黨巢穴已歷時7年。陳誠自1931年率十八軍入贛,也已4年。
期間,百姓深受共匪所害,稠密的人口數量銳減。剿共軍幾無日不與共軍戰鬥於叢山峻嶺中,犧牲謂之烈矣。
第五次進剿之役,剿共軍奮勇決鬥的精神驚天泣地。第三路軍總指揮陳誠、副總指揮羅卓英為將士們寫的祭文曰:「嗚呼!戡亂救民,軍人之責,況當赤匪猖狂之際,神州鼎沸之時,不有犧牲,冬簧能擒渠殲寇,而奠定復興民族之始基。慨自群匪亂華,於茲八載,萬民淪於溝壑,國家陷於傾危。……又兼廢棄綱常,推翻禮教,竟將五千年中國文化,摧毀靡遺。嗚呼!……此革命領袖之所以躬親督剿。……因是五次進剿之役,驚天泣地,奮勇決鬥,有我無匪,有匪無我,犧牲之烈,洵教鬼哭而神悲。」
一副輓犧牲將士的輓聯讓人感動悲泣:「戰東陂以還,倡廬山之訓,二三年內曰禮曰義曰廉曰恥,另倡生活,迄今風氣日新,人心丕變,卒克削平禍亂,最堪痛功成先死,贏兩行清淚,博兩字忠貞!」
「戰東陂以還,倡廬山之訓,二三年內曰禮曰義曰廉曰恥,另倡生活,迄今風氣日新,人心丕變,卒克削平禍亂,最堪痛功成先死,贏兩行清淚,博兩字忠貞!」(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所謂「時也、命也、運也」,陳誠在回憶錄中悲痛的說:「竭數年之力,糜鉅萬之餉,勞百萬之師,以剿此一隅之共軍,照理講,是應當草薙禽獼,根株斷盡的了。殊不料我們於攻下石城之後,共黨竟開始突圍,其中渠魁如朱、毛等,盡皆漏網,遂使九仞之功,虧於一簣。這讓我們當時剿共有責的人,眞不知應何以自處!」
(未完待續)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