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保險的糾紛很多。
「當初業務在拉保險的時候,把這張保單說的好好,所以才保的,結果現在……」這是許多保戶在投保後,發現與預期有所出入時,常見的抱怨。只是跟客服反映時,往往得不到想要的回應,一切只能照條款的約定執行。
在台灣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處理的申訴案件中,保險類的佔比相當高。根據統計,在今年第一季中,壽險業的申訴案件就占將近6成。其中非理賠類最多的就是業務招攬爭議,占了28%。
除了保險時要看清條約外,許多保單的文宣也是業務員私下印製的,若沒仔細問清楚的話,常常容易被誤導。想解約,卻也常因為投保年數不夠,解約金比保戶實繳金額大,也讓保戶進退兩難。
而業務員為了在短時間讓客戶簽下保單,常會運用一些話術,誘導客戶,雖然各險種會因業務員誇大,發生投保糾紛,而強調高報酬的投資型保單更是裡面最容易發生糾紛的險種,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但就算如此,純保障的傳統保單,在投保時也要看清楚,別貿然投保。
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單,人生才會真正多一分保障。(以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常見的保險話術
那麼常見的保險話術有哪些?又該如何破解呢?以下提供常見的保險話術供您參考。
1、儲蓄險比定存好
不一定。儲蓄險有還本型、增額型……等,有些儲蓄險沒繳上個幾年,根本無法與定存比;而有的儲蓄險因為能定期領回生存金,所以也無法打敗定存。
2、保證保本
保本前提沒有說清楚,像持有到期、原幣別……等。有的保險員甚至會利用話術,將身故保險金說成保本,讓人誤會。
3、投資報酬率高
報酬率與風險是相關的,報酬率高,投資人要負擔的風險自然也高。
4、宣告利率高
宣告利率有可能調降,也不等同實質報酬率。
5、活存提領
保戶提領的錢實際上是「保單質借」,是有利息成本的。
6、保費有去有回
還本型商品通常保費較費。
7、可以強迫儲蓄
若提前解約,有可能拿不回本金。
8、存款送保險
明明是保單型商品,卻讓人誤以為是存錢。
9、買基金送保險
其實就是投資型保單,卻沒有清楚說明風險及費率成本。
10、意外險有賠住院
通常指「意外」住院才有理賠,若是「生病」住院就不理賠。
11、醫療險都會賠
如果沒有住院,就不能賠日額;如果是非必要性醫療,也不理賠。
12、這張理賠最高
理賠金比別家高,但理賠門檻也比別人高。
保險業務員為了業績,難免會運用一些話術,講客戶想聽的,卻把客戶應該知道的部份隱藏在條款中,沒有當面告知。所以想要一份適合自己的保單,除了聽業務員的介紹外,記得多花點時間完整了解保單哦,才不會在事後懊悔,浪費自己的時間與金錢。
責任編輯:朱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