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落花。(圖片來源: pixabay)
幼年閲讀諸葛亮的《鳳翔軒》一文時,對其中的「晴耕雨讀」的田園生活升起過憧憬之念。因此,我對於風雨從未有過厭惡之心,反而認爲它是大自然恩賜給人類的一種浪漫。中國的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下雨天就是大家休閒的日子。在濛濛細雨中獨自一人行走而不打傘,是我生命中最愜意的時光;在瓢潑大雨來臨不能出門之際,沏上一杯熱茶後去聆聽一段優美的古典樂曲,是我生命中最輕鬆的日子。
古代的文人墨客,不乏賞雨的詩句。宋朝陸游有「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絕句,唐朝孟浩然的《春曉》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吟唱;最讓我心靈震撼的卻是唐朝詩聖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好一個「好雨知時節」和「潤物細無聲」!百吟不厭。
春天萬物生發 春雨是及時雨
這是一首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讚美「雨」。在生活中,「好」常常被用來讚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來讚美雨,就會喚起人們對美好的聯想。後面的詩句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說它懂得人們的心情!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你看它多麼為人們「好」!第二聯,進一步表現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而且「無聲」。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的。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雲散天晴,那「潤物」就不很徹底了。這首「春夜喜雨」詩,不僅切夜、切春,而且寫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了詩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愛這樣的「好雨」。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於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地叫「好」。
第二聯所寫,顯然是聽出來的。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裡綿綿密密地下,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著覺。由於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作者心中的「好雨」是這樣的雨:它知道什麼時候來最好,能在萬物渴求的春天應急而來。它有心來無聲無息的、細細的滋潤萬物,惠澤大地生靈,卻無意讓人「評功擺好」,毫無「討好」之心。因此他才悄悄的隨著和風、趁著黑夜,在人們酣睡之時輕輕的到來:既不打攪人們的工作和休息,又不張揚造勢、風風火火的讓人們來感謝自己、讚美自己。
秋雨綿綿 夜讀其樂無窮
與春雨相比較,秋雨就略有悲涼之感了。晏殊的詩詞〈踏莎行.碧海無波〉中有「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之句,隱隱的牽動人們心中的相思之情。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的描述頗有荒涼之感。但是唐詩宋詞中也不乏對秋雨的讚美之詞,唐朝王維的〈欒家瀨〉中說:「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跳波自相漸,白鷺驚復下。」讓人感受到詩中的仙境,質樸高雅,真實神來之筆。他在〈山居秋暝〉中描寫的美景也令人神往:「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唐朝劉長卿的〈游休禪師雙峰寺〉中的「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也是一幅美麗的畫卷。
嘈雜的環境讓人無法靜心,物慾的誘惑讓人不能神寧。但是作為一個看淡了世情的修煉人,每當在雨夜展燈靜讀,我的內心總是有一種無法言表的喜悅。在寂靜的深夜,雨水不斷地敲打在屋檐上,時緩時急,好似在彈奏一首優美的交響曲。霎那間世俗的喧囂就像一時被澆滅了,天地間就只剩下這美妙的雨聲。蜷縮在溫暖的小屋裡,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恬靜。雨夜中充滿了詩情畫意。所以我喜歡在這樣的時光中去凝神靜心閱讀文字。全身心沉浸在文字中,心中就只有清泉汩汩流動,一切名利皆浮於身外。明朝的洪自誠在《菜根譚》一書中說:「登高使人心曠,臨流使人意遠;讀書於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嘯於丘阜之巔,使人興邁。」可見古代的文人們也樂於在雪雨之夜讀書。在淅淅瀝瀝的細雨中一邊聆聽雨聲的悠揚,一邊凝神閱讀聖賢之作,其樂無窮。
下雨如在白天,我經常樂於在雨中散步。雨水無私的滋潤著大地山川,雨聲也給我帶來了無限的靈感,因此許多詩歌和散文都是伴隨著雨聲誕生的。感謝上天,感謝神靈,人生中常有風雨相伴,靈性才能在磨難中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