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之戰(3)——「逢八必亂」(組圖)

——2018上半年宏觀經濟綜述之三

作者:蠻族勇士 發表:2018-09-08 09: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自里根之後,經濟世界出現了一個奇怪的規律:逢八必亂
自里根之後,經濟世界出現了一個奇怪的規律:「逢八必亂」(合成圖,源圖來自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9月8日訊】(接前文:人心之戰(2)——里根之後,天下無「神」:2018上半年宏觀經濟綜述之二

三 逢八必亂

里根之後,老布希總統繼續里根的政策,推進信息產業發展,全球到90年代初期進入了全新的信息時代,個人電腦得到了普及,並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辦公室人手一台電腦成為了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工作標配,當然,中國在這方面要稍微遲一點,要到2005年前後才能普遍實現電腦化辦公。在這裡順帶說一下,筆者在本世紀初剛入行的時候,遇到計算一塊地形複雜的土地面積的事,使用的方法還是在圖紙上畫無數個三角形,然後累加三角形面積。一直到2010年,中國依然有一大批建築設計師,習慣親手在燈光台上用直尺畫圖。整體來說,中國的信息建設,在起步時期就比美國晚了足足十五年。

言歸正傳,在個人電腦得到普及之後,企業的運營效率總歸要得到提升的。所以歐洲方面很快就消化了美國新興的信息產業的衝擊,開始進入經濟上升通道。至於日本方面,則由於搞出了地產泡沫,在地產泡沫被信息產業捅破之後陷入長期的蕭條,這算是自作孽,也不值得同情。

1993年克林頓就任美國總統,上任之後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啟動「信息高速公路」計畫,這被視為信息產業的一個全新的分支:網際網路產業正式啟動的標誌。該計畫總投資約4000億美元,計畫將信息光纜鋪設到每個美國家庭。美國自此在網際網路硬體建設領域取得了長期的優勢地位。在今天看來網際網路建設是理所當然的事,通光纜已經是今時今日普通住宅的標配,然而在當時來說,「信息高速公路計畫」具有跨時代的偉大意義。想想吧,在政府的主持之下完成大大小小的信息基站和網路鋪設,實現人人互聯,每個人都是信息發布的主體,這反過來又能顛覆政府或強勢媒體的信息壟斷地位。在商家而言,就能通過網際網路直接面對千萬客戶,直接收集客戶數據,瞭解客戶喜好並實現直接銷售。這前景真是想一想都美好,歐美金融界對接下來的「網際網路時代」充滿了期待。既然信息網路的硬體投入由美國政府負責,那金融界就來投網站吧。在當時來說,真是隨便註冊個網站,賣賣概念,比如交友,比如搜索,比如二手貨交易平臺之類,都能拉到無盡的投資,網站估值動輒以百億計。這期間的典型案例就是雅虎網站(YAHOO),從搜索到電子郵件到新聞,算是將網際網路網站的所有概念都包了進來,實在是資金拿來炒作的最好素材。雅虎於1996年上市,上市當年的市值僅5億美元,到2000年初的時候劇烈膨脹到了2154億美元的峰值。想想看,當時的歐美資金炒作網際網路概念,到了多麼瘋狂的程度。這裡順帶說一下,2017年雅虎以不到50億美元將自己給賣了,算是網際網路泡沫史的最後印記。

就在歐美金融界從全球抽調資金去炒網際網路概念,弄出來一個「網際網路泡沫」的同時,卻引發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後果: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作。

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在里根的治理下解決了國內的經濟滯漲問題之後,轉而開始擴張其在亞洲的影響力,逐步加大對亞洲各國的投資,由此帶動起歐洲各國向亞洲各國投資並轉移基礎製造業。在這個過程中,亞洲各國和地區逐漸發生分化:新加坡、臺灣和韓國逐漸建立起完備的煉鋼造船等重工業體系,並由此開始發展其自己的優勢產業。新加坡走上了煉油和精細化工之路,臺灣和韓國同時選擇了電子作為發展方向。而香港則在此過程中一步步放棄了製造業,將其原本強大的紡織化工電子等產業遷移到大陸,自己專心的發展金融和地產。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則壓根沒有發展起完備的製造業體系,它們干了點來料加工和裝配之類的簡單工業就志得意滿,轉身就引導歐美資金進入到房地產領域,在首都等地大建高樓,吹起了一波房價泡沫。

話說人類世界的天性就是不把歷史教訓當教訓,一再跳進同一個坑裡。明明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在1990年就已經爆了,但是東南亞四國和香港依然義無反顧的跳進同一個坑裡。1985年到1990年期間,這些地區的房價還算是溫和上漲,年均漲幅約15%左右,然而在日本的地產泡沫破滅之後,東南亞四國和香港居然就敢膨脹起來了,1990年之後,房價泡沫迅速放大,房價每年都翻一番。1990年代初期的時候香港中心區房價每平米約折1萬塊人民幣,泰國曼谷中心區公寓房價約5000元。到1996年金融風暴前夕,香港房價漲到約8萬,曼谷公寓房價漲到約3萬。在當時,香港近5成的銀行貸款投給了房地產,而泰國甚至達成了7成。房地產成為了這些地區經濟的絕對支撐,一旦資金從地產領域撤出,就必然導致泡沫破滅,並帶來殘酷的連鎖反應。

前面已經講了,1995年之後美國開始掀起了網際網路投資熱潮,以雅虎為代表的各種網站吸引了歐美資金的瘋狂追捧,各路財團紛紛從世界各地抽調資金去炒網際網路股票。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美資金開始紛紛出售自己位於東南亞地區的房產,結利退出。泰國首當其衝,成為了第一個受害者。這是由於泰國的公寓市場體繫在管理上本來就非常特殊,由於禁止外國客戶購買獨立式房屋,因此它的公寓事實上就是面對外國投資者的,有很多都是由歐美財團直接整棟購買的。現在外國投資者紛紛賣樓退出,本地居民根本承受不起如此高昂的房價,這就意味著找不到新韭菜了,於是房價暴跌。曼谷的房價在1997年當年就遭遇腰斬,到2000年整體跌去了8成。房價的劇烈下跌引發外國投資者的奪路而逃,泰國的外匯儲備劇烈下降。同時由於大量的購房者拒絕再繳付按揭款,銀行的壞賬率暴增,對於近7成的貸款都是地產貸款的泰國銀行業來說,這就是噩夢。到1997年7月2日,也就是香港回歸大陸的第二天,無從履行外匯兌換義務的泰國政府被迫放棄從1984年的開始實施的盯住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實施浮動匯率制,當天泰銖就爆貶30%,此後的一年內又貶值了30%。

1997年7月2日由此成為亞洲金融風暴的起始日,歐美投資者啟動了避險模式,紛紛加速撤出自己在東南亞國家的地產投資,轉而投入到一眼看上去就前途無限的網際網路領域。東南亞各國房價因此一路下跌,危機由此從泰國逐步蔓延到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這些國家的危機模式與泰國一模一樣:外資撤出引發房價下跌,並導致銀行壞賬高企,金融系統癱瘓,反過來這又會刺激外資加速出逃,併進而導致匯率爆貶。

到1997年10月份,危機終於蔓延到了香港。這個時候的香港跟東南亞四國簡直是一模一樣:整個地區陷入了產業空心化的境地,除了純粹的地產泡沫之外毫無實業可言。看著周邊各國的地產泡沫一個接一個的破滅,香港市民驚慌失措,紛紛的賣出房產換成美元避險,於是一邊是房價劇烈下跌,一邊是港幣的聯繫匯率體系岌岌可危。不過香港的情況跟東南亞四國不一樣。東南亞四國的地產市場有大量的歐美資金參與,而香港的地產市場是靠的是本土資金以及小部分的大陸紅色資本,它們並沒有出逃的需求。香港的問題在於居民的信心崩塌帶來的擠兌問題,只要信心能夠恢復,資產拋售潮能夠停下來,香港居民不再主動兌換美元避險,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就能守住,就不會發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到1998年8月份,香港樓市已經腰斬,恆生指數從一年前的14000點跌到了7000點,同樣也是腰斬,在匯市,香港政府為了捍衛聯繫匯率制度應對香港市民的擠兌而焦頭爛額,一千億美元出頭的外匯儲備,一年下來已經花了兩百多億,然而在香港市民前仆後繼的擠兌就跟無底洞似的,市民信心如果無法恢復,多少外匯儲備都會耗盡。到這個時候大陸政府終於明確表態,宣布大陸的全部外匯儲備都將作為香港金融市場的堅強後盾。香港政府有了底氣,於是高調出手,大量購入股票救市。大陸的明確表態乃是挽回香港市民信心的關鍵因素,市民不再擠兌政府,香港金融市場就沒有了壓力,恆生指數開始回升。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本來正在押注港幣扑街,看到這種情況,於是順勢退出。

說到這裡,筆者我必須強調的是:亞洲金融風暴的形成乃至發展,與索羅斯可以說是毫無關係。亞洲金融風暴的起因在於東南亞各國不搞實業,引導外資進入地產領域,吹起了巨大的房價泡沫。在外資撤離房價泡沫破滅時,東南亞各國又毫無辦法,想要封堵外資撤離,在自由金融體制下根本就做不到,最終引發慘烈的銀行壞賬和匯率暴跌,金融市場一片狼藉。索羅斯只不過提前看到東南亞各國外資撤離的趨勢,趁勢在匯市下了幾筆空單而已。量子基金在巔峰時期也就是區區60億美元的規模,根本無從主動誘發任何國家或國際金融中心級的金融危機。索羅斯無非就是押注危機的時機押對了而已,操作手法就是在危機發作前押幾把匯市的空單,趁機掙點小錢。而在當時的國際金融市場,最大的盈利點還是在美國網際網路投資領域,除了索羅斯,各大國際主流金融機構壓根就沒看上在亞洲地區下空單的所謂盈利機會。

在這場亞洲金融風暴中,吹起了樓市泡沫的香港和東南亞四國遭受了重創,房價暴跌,銀行業巨虧,匯率劇烈貶值。所謂房地產可以在貨幣貶值時起到保值作用的說法,根本就是一個笑話。這5個國家和地區的房價一直要跌到2005年左右,較1996年的峰值時期普遍跌去了七成以上,才算是勉強止住了跌勢。而專心於實業的韓國臺灣和新加坡,則幾乎沒有遭遇風暴的洗禮,期間這三個國家和地區的股市和匯率稍微波動了幾下,政府出面干預了一把,很快就穩定了人心和市場。這樣看來,實業,乃是對抗金融危機的終極王道,這算是這場危機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的教益。

98年亞洲金融風暴並不是故事的終結,歐美的資金從東南亞各國的地產領域撤出,固然捅破了它們的房價泡沫,然而這些資金紛紛聚集到美國的網際網路領域,卻引發了另一個泡沫:著名的納斯達克泡沫!

當時美國的網際網路企業主要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納斯達克指數因此被稱為科技指數。1996年美國網際網路投資風潮剛剛開始興起的時候,納斯達克指數隻有1000點出頭,到2000年3月最狂熱的時候,納斯達克指數達到了階段性高點5100點,四年時間指數漲了足足5倍。到這個時候,人們逐漸清醒過來,發現所謂的網際網路也不過如此而已。網路對經濟效率的提升是有極限的,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也是有邊界的,指望網際網路路徹底改變經濟發展格局,根本就是白日做夢。於是各路資金開始結利退出,但是人們很快發現,這個總市值已經達到6.7萬億美元的市場,根本就已經沒有其它資金可以前來接盤了。於是泡沫當場破滅,到2001年3月份,短短一年時間,納斯達克指數跌到2000點以下,總市值暴跌到2.7萬億,4萬億美元的紙面財富,就此煙消雲散。一直到這個時候,98年金融風暴,才算是畫上了句號。

今天我們回頭來看,98年金融風暴從來沒有在國際經濟學界得到過認真的梳理。大家津津樂道的,無非是規模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索羅斯量子基金掙了多少不義之財,以及東南亞各國的開放金融模式未能阻止外資撤離。至於最關鍵的問題:棄實就虛,放棄製造業而鼓吹房價和網際網路,先後弄出了房價泡沫和網際網路泡沫,造成東南亞各國經濟大動盪之餘,最終歐美各國也沒落到啥好處,在網際網路泡沫上嚥下了苦果。要知道,里根當年發明「以債為錨」的印錢方式,骨子裡是要以星球大戰計畫推進實業發展,並將人類帶入了了全新的信息時代。現在各國政府和各路財團只記住了借債印錢的便利,但卻忘記了推進實業的根本,這種根子上的毛病沒解決,危機必定會再次發作。

網際網路泡沫的鍋得由2001年1月離職的克林頓總統來背,而新上任的小布希總統,拿著輕易就借債印出來的錢,突然就陷入了無所事事的境地。傳統的信息產業每隔兩年就全面更新一次CPU和系統,按部就班規規矩矩,也不再需要加大投資;網際網路這個大泡沫看著就沒譜,各大財團避之唯恐不及;至於其它領域的新興產業,根本就沒有影子。反恐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也花不了多少錢。小布希閑著沒事,於是放縱華爾街去房地產領域吹泡沫,到2007年,終於搞出了震驚世界的次貸危機。

當時的美國,已經把借債印錢這一套玩得爐火純青,金融體系流動性氾濫,但是可以花錢的領域實在是太少了。為了找到新的借債人,美國金融界發明瞭所謂的「次級貸款」,也就是給付不起首付的窮人提供全額購房貸款,鼓勵窮人買房。在次級貸的推動下,從2001年到2007年,美國房價迎來了一波劇烈上漲,整體漲幅達到70%。好吧,從第一章開始,我們已經反複閱讀到了一個終極定律:所有吹起房價泡沫的國家都沒有好下場。即便是美國這樣的全球經濟第一強國,也逃不過規律的作用。

更加作死的是:美國金融界有著發達的金融產品體系,它們將所謂的次級貸款打包,弄成無數層的金融產品,拿出去加槓桿賣給整個歐美日韓的金融機構,大家一起來分擔借錢給窮人買房的風險。而一旦美國窮人還不起錢,這就意味著整個歐美的金融體系都要遭遇慘烈的衝擊。

到2007年3月的頂峰時期,美國次貸餘額達到1.3萬億美元,並且由於層層轉手,層層加槓桿,參與到這場地產泡沫的資金超過10萬億美元。然而窮人總歸是還不起錢的,大規模的斷供潮就此出現,到4月份美國第二大次級貸款抵押機構「新世紀金融」就宣布破產,危機就此爆發,並迅速向整個歐美日韓金融界擴散,8月份德國工業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相繼宣布遭遇巨額虧損,接下來就是集體比慘時間,各發達國家金融機構輪流發布重大虧損消息,時不時就有一家老牌金融企業宣告破產,全球金融市場一片慘淡,現金流瀕於枯竭,並向實體經濟蔓延,金融海嘯就此成型。8月份之後,各發達國家政府眼看局面已經不可收拾,相繼宣布救市。最典型的是美聯儲,將聯邦基準利率從危機發作前的5%一路下調,到2008年9月份降到0.15%的最低值並長期維持。然而哪怕是降息降到這樣接近零的程度,依然不足以阻止危機,於是美聯儲開始執行「量化寬鬆」策略,在金融市場上直接購買政府債券或其它由政府擔保的債券,也就是美國央行直接印錢給美國政府花,以挽救經濟。2009-12年間,美聯儲總共買進了約2.7萬億美元的債券,此後美聯儲的買債行為成為常態,每個月都要買入450美元的國債和400億美元的其它債券,一直維持到2014年底。

2008年9月,老牌投行雷曼兄弟破產
2008年9月,華爾街老牌投行雷曼兄弟破產(圖片來源:Oli Scarff/Getty Images)

次貸危機發作後美國的房價持續下跌,到2010年已經整體下跌了四分之一。此後在「量化寬鬆」政策的持續刺激之下,美國經濟才算是勉強站穩了腳跟。而在中國這邊,由於當時並沒有太過嚴重的房價泡沫問題,中國相對封閉的金融系統也沒有涉及到次級貸產品交易之中,因此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只不過讓中國人驚嚇了一把,幾個城市的房價假裝跌了一下,很快就回升,並沒有傷筋動骨。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就承接了全球的基礎製造業,並由此發展出相對完備的基礎製造產業鏈,從原材料冶煉、基礎加工一直到基礎裝配,中國都發展出了豐富的企業集群。這樣比較起來,新世紀的前十年,興旺的中國經濟,真是要比焦頭爛額的美國經濟高出好幾個檔次。在這十年裡,中國國民揚眉吐氣,在金融海嘯期間甚至還財大氣粗的嘗試救助美國,顯得格外的有面子。

然而,歷史的弔詭之處恰恰在於:房地產泡沫的坑永遠都在那裡,每隔10年都會有一個新的全球主要經濟體興高采烈的主動跳進去。1980年代是日本,1990年代的時候是香港+東南亞,2000年之後是美國,到了2010年之後,終於輪到了中國。

在美國那邊,2010年之後整個國家的風氣為之一變,金融機構受到了日益嚴格的監管,不允許再將資金毫無節制的投入地產或其它泡沫領域。如果只是這樣也就算了,2010年6月,蘋果公司的喬布斯老爺發布了劃時代的蘋果4代手機,就此掀起了一場浩浩蕩蕩的信息時代的全新革命: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就此到來!

2010年6月7日,喬布斯在震撼人心的蘋果4發布會上 (Ryan Anson/AFP/Getty Images)
2010年6月7日,喬布斯在震撼人心的蘋果4發布會上 (圖片來源:Ryan Anson/AFP/Getty Images)

在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之後,網際網路這個東西與普通人類的日常生活一直若即若離,遠沒有達到滲透到日常起居的程度。使用電腦上網,無論是台式機還是輕便的手提電腦,總歸是有著天然的隔離感。然而,天才的喬布斯將手機智能化,與網際網路捆綁起來,自此實現了網際網路與人類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就能上網,拍照發推特,在朋友圈裡相互點讚,分享自己每時每刻的生活,吃飯之前先用手機轟炸一輪,成為了新時代人類的典型生活方式。中國的年輕人雖然發不了推特,但是微博微信之類的用起來一樣順手得很,蘋果手機在中國的普及程度甚至比美國還高。移動網際網路終於算是給整個信息行業找到了切實可行的發展方向,各種隨身智能設備蓬勃發展起來,美國經濟就此重獲新生。然而,歐巴馬總統並不以此為滿足,他啟動基礎製造業重回美國的計畫,並突破其國內莫名其妙的環保限制,大量開採美國豐富的頁岩油氣資源,將美國從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變成了一個純粹的石油出口國。如此雙管齊下的結果,2009年1月歐巴馬剛上任時美國失業率高達10%,到2017年1月歐巴馬離任時,美國的失業率已經下降到4.7%。這真是一個耀眼的成績。

然而,在中國這邊,2010年之後,我們一步步的掉進了地產泡沫的坑裡。到2018年,地產泡沫已經膨脹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到了現在這一刻,防範金融風險,已經提升到了國家最高等級戰略的程度。雪上加霜的是,美國的川普(特朗普)總統已經發起了與中國之間的最廣泛的貿易戰,雙方互加關稅,毫不退讓。

然而,這場貿易戰的實質,其實是一場關於人心的決戰。人心的向背,將決定這場貿易戰的最終勝負。(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宇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