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區(圖片來源:維基)
【看中國2018年7月27日訊】這幾天,中國社會最熱門的話題,除了假疫苗事件之外,就是小區的圍牆該不該推倒?推倒以後怎麼辦?老百姓的意見為「應該先把北京的紅牆推倒再來推小區圍牆」。而最高法院的意見為「慢慢來,必須考慮保護住民的物業權利益。」那麼日本在小區建設時,是如何處理圍牆問題的?
來看看《這才是日本》刊登的一篇文章:日本的傳統建築傳承了中國建築的藝術與風格,因此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豪宅也大多有圍牆,來持住宅的隱秘性。同時,一般的老式住宅中,大都有一個小小的庭院,種些花草、放點奇石以做一些點綴,然後坐在榻榻米上,欣賞著小院子一年四季的變化。
一、日本的小區沒有圍牆
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開始引進西方的文化與建築理念,圍牆的院落文化逐漸的被拋棄,開放式住宅開始受到政府機構和學校的歡迎,也得到部分居民的支持。
如今的日本也有不少像中國這樣的小區,一般分成兩種:一種是日本的房地產公司所開發的,規模相對小一點,一般都是兩三棟高樓,小的300戶人家,大的約1,000戶人家。
還有一種就是政府開發的小區,叫做「團地」,類似於中國的廉租房,旨在提供給低收入家庭使用。團地的規模相對來說比較大,在東京最大的一塊是日本經濟出現高速發展的70年代開始建設,其住戶曾經高達2萬多人。但無論是哪種小區,日本都是沒有圍牆的。
日本的小區為什麼沒有圍牆?日本城市規劃建設研究所的鈴木先生解釋說,日本的城市建設規劃法中,規定任何小區不得建封閉性圍牆。一方面為了節約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跟使用價值;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強化城市的融通性和開放性,用綠樹和花草來代替高高的圍牆來美化街區,提高綠化率。
二、安全問題如何保障?
日本的做法也有兩種:一種是小區主樓裡有一個大廳,設有一個管理室,所有人要進入這棟大樓跟小區,必須經過這個大廳。如果大樓的檔次低一點的話,可能管理人員會是一位老大爺。如果是高級小區的話,管理員可能就是專業的保安人員。一般人沒有經過管理人員的同意,是進不了大樓和小區的。
另一種是政府開發的廉租房小區,是沒有保安人員和管理人員的。但新式小區每棟樓的大門都裝有電子門鎖系統,當住戶要進入自家的樓時,必須要有自己的電子鎖密碼或者鑰匙,以防止閒人混入。
大家可能也會問,沒保安的話,那麼,萬一送貨公司送東西來,沒人給你接受商品那怎麼辦?一般在大樓的門外側會有一個電子儲物櫃,送貨公司人員可以自己打開儲物櫃,然後把要送到的東西放在裡面,再給你的信箱裡發一張通知單,告訴你東西放在第幾號櫃子,然後你下班或外出歸來時去取,十分方便。
三、政府經營的公共事業
若小區有圍牆,公園、綠化地和遊樂設施當然就成了小區內居民獨自享用的資源。但小區沒有了圍牆,雖然可以最大程度地節約和利用土地資源,那公園和綠化地、遊樂設施怎麼辦?
這些就變成了政府經營的公共事業,也就是說,原來個別小區居民才可以使用的資源,變成了大家可以共同使用,不僅消除牆內牆外的居民之間的某種差別,而且還可以最大程度地強化街區居民之間的交流跟溝通,促進街區的活性化。
臺灣和香港在60年代開始,就流行這種小區圍牆文化。在90年代,這種文化開始傳入中國,而且越是高檔小區,圍牆越高。至於歐州的傳統建築大都是城堡式的,沒有圍牆,雖然建築的外圍是開放式的,但城堡的內部是十分隱秘和安全牢固的。中國要學的就是歐洲城堡式的建築文化,讓小區開放。
在城市土地越來越緊缺的背景之下,推倒圍牆,確實是順應中國國情與城市發展的好舉措。但是要如何強化小區的安保,強化街區的治安,需要政府為廣大小區居民認真考慮。同時,對於開放後的小區內的各種設施,政府必須制定相關的法律來予以保障和解決。如此才能既順應國情,又順應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