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有熱性有涼性,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吃,健康就不會出問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醫講「忌口」,忌口,也稱禁口、食忌、食禁等,是指在中醫臨床中注意飲食禁忌,以避免影響治療效果。
「忌口」是在「藥食同源」的基礎上孕育發展而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忌口是指病人患病時在飲食方面的禁忌,又稱「病中忌口」。這是廣大患者在醫生開方後最為關心的問題。
廣義的忌口除病中忌口外,還包括因年齡、體質、地區和季節的不同而忌服或少服某些食品,也包括為避免某些病情復發而忌服某些「發物」等。
忌口是指在治療中應注意飲食禁忌,以避免影響治療效果,中醫是,西醫亦是。只不過兩種醫學遵循的是不同的理論體系,所以緣由上表述不同。
中醫歷來認為「藥食同源」,指出食物與藥草一樣,皆有「寒、涼、溫、熱、平」五性,「辛、甘、酸、苦、鹹」五味,並按食物的性味、功能,將須忌口的食物分為以下幾類。
1、辛辣類
包括辣椒、胡椒、生薑、大蒜、韭類、花椒、青蔥、芥末、酒類等。
2、生冷類
包括西瓜、梨子、柿子、菠蘿、香蕉等生冷水果;蘿蔔、白菜、苦瓜、竹筍、蠶豆等寒涼蔬菜;冰棒、冰淇淋、冷藏飲料或果品等冷凍食品。
3、甜膩類
甜包括白糖、紅糖、各種糖果、糕餅、甜食以及含糖多的荔枝、龍眼、甘蔗等水果;膩包括豬油、豬肉、牛肉、羊肉、動物內臟和油炸、燒烤食品。
4、發物類
包括蛋、蝦、蟹、鵝肉、牛肉、豬頭肉、公雞肉、狗肉、竹筍、芥菜、木薯、南瓜、韭菜、胡椒等。
5、腥類
包括蝦、蟹、螺、貝類、帶魚、海鰻、烏賊、魷魚等水產品。
體質忌口
1、體質偏實者
「邪氣盛則實」,即邪有餘的體質,如溼熱質、痰溼質、瘀血質,這一類的人就不宜再補充過度營養,尤其要減少脂肪的攝入,可以多吃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同時加強鍛鍊,避免發展成代謝性疾病。
2、體質偏陽虛者
忌寒涼、生冷食物,不宜過食生冷的瓜果菜餚。
3、體質偏陰虛者
要對溫燥傷陰的食物避而遠之,如蔥、薑、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
虛證者多好補益,但也要注意適度,尤其不能多吃肥膩、油煎、乾硬等難以消化的食物,而要在補中有疏,以清淡和賦予營養為宜。
年齡、性別忌口
1、小兒及老人
從年齡特點來看,小兒「脾常不足」的特點明顯,所吃的食物應與其消化功能適應,吃了不舒服或拉肚子的東西就應記住不再吃。
而老人臟腑衰退、化源不足,應以溫熱熟軟的食物為主,節制脂肪和糖類,多吃清淡素食,忌黏硬生冷的食物。
2、婦女
婦女由於有經帶胎產等特殊時期,所以飲食尤其重要。
經期,如果身體健康,只要飲食規律即可,但要慎食冷物,以免血管過度收縮引起痛經;而平時身體虛弱者,應注意在經後服用一些補氣養血的溫性食品,如大棗、紅糖、龍眼等,對於寒涼食物與辛熱食物皆應忌服。
孕期,應注意食物品種多樣化,適食多餐,勿嗜過鹹、過甜食物,忌菸酒、辛辣、油膩、刺激等食物,減少食物對胃腸道刺激。
哺乳期注意補氣養血,保證母乳中的營養。
季節、地域忌口
季節的變換,會給人體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中醫「天人合一」理論提示我們應根據人體對外界氣候的反應,適時調整飲食。
1、春季
春季人體陽氣處於升發之時,肝膽氣旺,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飲食上應當減酸增甘,培養脾氣,適宜多吃清淡菜蔬和豆類,不宜吃油膩辛辣,以免內生火熱。
2、夏季
夏季熱邪挾溼,使得脾胃受困,消化功能減退,飲食應以甘淡、清爽為主,避免油膩,特別是不要貪食生冷瓜果。
3、秋季
燥氣當令,燥易傷肺,因此易發咳嗽,應當滋陰潤肺,多食梨、芝麻、蜂蜜、甘蔗及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少食辛辣,不宜過食辛溫大補之品。
4、冬季
萬物封藏,寒邪正盛,對體虛、年老之人來講是進補的好時節,可多食用羊肉等溫熱性食物,勿食冷食。
地域因素也對人體有著重要影響
《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曾指出,不同地域的人由於環境與飲食習慣不同,可能會誘發相關的疾病。如:
東方之人,「食魚而嗜鹹」,多發癰瘍。
西方之域,水土剛強,其民「華食而脂肥」,易發內風。
北方之域,天寒冰冽,民多乳食,多「臟寒生滿病」。
南方之人,「嗜酸而食腐」,地域多溼,易發攣痺。
雖然當時的情況已與現在有所差異,但是也提示我們可以在飲食上就當地所缺乏的物質以及多發的疾病做相應的補充和調整,減少疾病易發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