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很焦慮,富豪也很焦慮,百姓也很焦慮。(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7月12日訊】中國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半市場化半行政化的市場,即是經濟維穩利器,又是攸關民生的關鍵,這種矛盾的組合猶如人格分裂,必然衍生出扭曲的價格與市場。
回顧過去的經驗,中國國內宏觀調控在預期管理上總是不盡如人意,從2008年次貸危機後,經濟增長乏力,實行寬鬆政策,經濟不見起色,在配合以房地產寬鬆,最後房價快速上行。而後又再調控。再陷入緊縮,經濟停滯,再次啟動寬鬆,祭出房地產。久而久之,百姓們也熟悉了這個套路。
2006年-2009年、2009-2011年、2015-2018年這幾次週期變化就很典型在循環著上述的套路。百姓們見過世面後,就不會見得風就是雨,開始抓到經濟調控的底線——不發生系統性風險,而與銀行綁在一起的房地產,就是這個大系統。
終於,這一次央行和管理層衝進市場中,睜眼望去發現對面站著汪洋大海般的老百姓,抬頭45度角仰望天空,悲傷逆流成河。根據中國房價行情平臺的數據,5月份主要城市二手房和新房房價總體而言都是一二級倒掛。
有利益空間就有尋租空間。1992年新股抽籤認購表設有300個發售點,買不到的憤怒群眾舉報了95個發售點,經過徹查,涉及到金融、監察、工商等20個單位75人,最後有9人被公開審理。歷史總是不斷重複。
由開發商主導搖號的西安,就有公務員等通過打招呼,遞條子,最後也是被憤怒的民眾發現舉報,曝光後項目被人調侃是事業單位的家屬院。
這種脫離市場的扭曲的「雙軌制」價格,最後都會以其他為代價補償。以前盛行雙合同、喝茶費等,現在查的嚴,開發商都不敢搞了。只能按照限價規規矩矩的賣,最後只能引發大眾恐慌性、套利性地搶房,一哄而上買買買,必然也會扭曲真實的供需關係。在這種背景下,越來越多城市限價搖號,最後,湧入的套利資金越來越多,結果只能是演變成房子是用來炒的,股票是用來住的。
上世紀90年代,全額存款中籤打新股,投資者抱著現金在不同城市流竄,差點造成城市銀行擠兌。2015年股災後,股民紛紛質疑繳款打新會是從股市吸血,後來改成根據持有股票市值打新,後繳款。但是,今時今日,沒想到出了房子搖號這個抽血機,像杭州兩個樓盤凍結的資金就達到300億。
不過,雖然股市短期波動影響因素眾多,但是這次明顯是資金面緊張,去槓桿是主因,樓市打新凍資抽血也有所影響,股民再次被收割了一把。而近期上海一些P2P崩盤或許就是房子打新凍結資金給帶崩的,任何動作的蝴蝶效應傳導到最後都是「房子所至,寸草不生」。
年輕時都覺得自己會生猛下去,直到遇到房價這個鐵錘,才發現自己是那頭「挨了錘的牛」。
而一些人從一開始與宏觀政策對賭,房子自然成了對賭的賭具,在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緊縮-寬鬆-緊縮-寬鬆循環後,屢屢對賭成功,實現了階層躍遷,但是等攀爬到上面時,發現不知何去何從,而理想已變為不求增值只求保值,最後只能不得不把自身利益綁定在房子上,與政府連成命運共同體。
突然,整個時代出現了這樣一幅場景:央行很焦慮,富豪也很焦慮,百姓也很焦慮……世間已無商品房,有的只是一個所有參與者都認可的賭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