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中國已有700多萬人被列為「信用黑名單」,生活權益遭到剝奪。(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18年6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明思綜合報導)中國大陸近年來積極籌建「社會信用系統」進一步強化監控,除繳稅、還款等金融信用,交通違規、網路通訊記錄、網購等記錄也被列入信用評分中。
然而,大陸當局日前公布對臺31項政策,吸引臺灣人赴陸創業發展,外界憂慮,如果大陸也把這套監控人民的手段,套用在大陸的台商及臺青們等身上,臺灣會受到什麼衝擊?
對此有學者研判,「對臺31項措施」中包括兩岸徵信合作,徵信資料將被大陸社會信用體系所用,臺灣人無形中已被控制,並且把臺灣的各種實力、國力泄漏給中共。
據中央社報導稱,大陸國台辦上月說明「對臺31項措施」的具體事項時指出,人民銀行徵信中心下屬的上海資信公司與臺灣的中華徵信所開展業務合作,聯合推出「臺灣地區信用報告查詢系統」業務。
而這套「臺灣地區信用報告查詢系統」中,包括了中華徵信所票信、全國動產擔保、財稅中心、國貿局、戶政等12個項目,信用報告版本則分為法人徵信報告與個人徵信報告兩類。
據華人民主書院董事、中華大學副教授曾建元透露,大陸的社會信用體系,雖然一開始也是從民間商業行為發展而來,但最後這些資料卻都被政府管控,併進一步結合社會行為記錄。
包括:違反交通規則、批評政府的記錄,都會納入個人評分項目,不僅用大數據來衡量信用評分,還衡量一個人的政治傾向。
據統計,截至2017年在中國已有700多萬人被列為「信用黑名單」,生活權益遭到剝奪。
《商業週刊》報導稱,只要打開「失信被執行人查詢平臺」,輸入姓名,任何人都能看見他人記錄,透過這種不透明的演算法,把「失信者」暴露在大眾下,特別是在查詢平台上點開省分一欄,「臺灣也在榜上。」
國際組織「人權觀察」中國部資深研究員王松蓮更提醒道,「台商是最容易被取得資料建檔的一群臺灣人。」在大陸工作、求學的臺青,或是辦過台胞證的臺灣人,也都可能有檔案。「沒有一個大陸的網路應用是安全的。」
針對此事引發的疑慮,臺交大資工系教授林盈達指出,臺灣人等於無形被控制了,臺灣人想去大陸或對大陸抱有幻想,就有可能自我審查,除非臺灣人不跟對岸有任何瓜葛,不然都會有顧忌,被監控掌握也難以抗拒。
資深媒體人馮光遠則強調,如今大陸的科技越來越龐大,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這時赴陸發展,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他認為,今天臺灣人到對岸不只是賺錢而已,某種程度上已把臺灣各種各樣的實力、國力一點一滴地泄漏給大陸政府。
馮光遠也建議政府或民間有識之士、媒體應該主動把這些事說清楚,讓很多完全沒有這種意識的臺灣人,在去大陸前有個清楚的瞭解,臺灣人自己也要負擔背後風險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