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軍戰無不勝的秘訣(看中國原創視頻)
岳飛在南宋軍界初露頭角之際,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嚴明的軍紀。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岳飛獨立成軍,岳家軍雛形初現。在這之後,岳飛所部一直以「紀律嚴明,秋毫不犯」、「兵不犯令,民不厭兵」而著稱於世。
岳飛從嚴治軍,體現為嚴肅紀律、嚴格訓練、賞罰分明。岳家軍有一個士兵曾經在湖口縣人項某那裡購買薪柴,項某「愛其不擾」,自願少收兩文錢,但那個士兵卻堅決不肯,他說:「吾豈可以二錢易吾首領耶?」
岳家軍將士行軍經過鄉村,一般都露宿在村民家門外,百姓開門接納,兵士也不敢進屋。早晨,軍隊啟程之後,村民家屋外堆放的草葦依然如舊而不亂。
「大將軍在何處?」那個士兵回答說:「將軍已經和偏裨將校混雜在一起走了!」(繪圖:jinjin/看中國)
紹興三年(1133年),岳飛奉命率軍南下征討叛亂的匪寇,岳家軍將士行軍路過廬陵,借宿廛市的民居。天剛亮,岳家軍將士就開始給房屋主人掃灑門庭,洗滌碗盆,之後方才整軍出發。廬陵太守在郊外設帳,準備為岳飛餞行,但是眼看岳飛的部隊都快走完了,仍然見不到岳飛本人。廬陵太守於是問走在後面的一個士兵:「大將軍在何處?」那個士兵回答說:「將軍已經和偏裨將校混雜在一起走了!」
岳飛治軍雖嚴,但對部屬,對百姓,甚至對降敵,都本著儒家「仁心愛物」的理念來對待。岳飛嚴禁軍隊搶劫和騷擾百姓,正是體現岳飛的「恤民」精神。
有一次,岳飛看到一個提轄官(下級武官)鞭打軍士,立即制止,說:「且教訓之,勿輕笞辱也。」在宋朝時期的軍隊中,長官隨便「笞辱」軍士,本是屢見不鮮的事,然而岳飛卻採取慎重的態度。
岳家軍裨將楊貴的一個兵士擅離隊伍,楊貴大怒,將他臠割致死。岳飛得知調查此事後說:「擅離隊伍,罪未至是,汝當以死償之!」隨即脫下自己的衣服,以收斂這個兵士的屍身。楊貴惶恐萬分,經眾將「羅拜祈免」,岳飛才允許楊貴立功贖罪。
岳家軍戰無不勝,更因岳飛的一生對國家、對民族盡忠的精神感召力。這一精神品質也體現在他對恩師的至敬,對母親的至孝,對子女的至嚴等方面。
岳飛幼年家境貧寒,無錢上學。但他非常好學,常在私塾窗外聽課,無錢買紙筆,就以樹枝為筆,大地為紙。私塾老師周侗免費收岳飛為學生,教育他做人的道理,每逢單日習文,雙日習武。岳飛不負師教,勤學苦練,文武雙全。學得射箭絕技,能左右開弓,百發百中。
周侗去世後,岳飛披麻衣,駕靈車,執孝子之禮,以父禮安葬他。且在朔望(初一、十五)之日,無論在外行軍打仗,還是駐紮營中他都要祭拜自己的恩師,每次痛哭之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贈的「神臂弓」,射出三枝箭。岳飛說:「老師教我立身處世精忠報國的道理,還把他一生摸索的箭法和武藝都傳授給我,師恩是我一生都不能忘懷的。」
岳母是古代賢母之一,她勤勞能幹,賢淑達理。當時社會風行刺字,岳母在岳飛背部刺青:精忠報國(一說是盡忠報國),以此造就了岳飛的人格。岳飛對母親敬愛有加,無微不至。
岳飛對老母親侍奉唯恐不周。不出軍時,雖戎務纏身,每天傍晚必抽空去母親房內探望。母親臥病以後,他每次都是親嘗湯藥,跪送病榻。經常關照家人要注意母親的飲食寒暖和衣被的替換。在母親寢室,話不多說一句,走路避免出聲,唯恐影響母親的休息。每次出征之前,又諄諄囑咐家人,務必好好奉侍臥病在床的老人。
岳飛對子女教育極為嚴格。他對子女們的文武功課親自督教。學業完成之後,岳飛還要他們拿著畚箕,扛著鐵鍬,到菜園裡勞動。他對子女們常說:「稼穡艱難,不可不知也!」當時,城鄉酒鋪林立,喝酒成風。岳飛對兒子們規定:除了喜慶節筵外,平日裡一律不准進酒。
岳雲在岳飛的嚴教下逐漸成長起來,十二、三歲就成為一員令敵人喪膽的虎將。岳飛經常隱功不報,岳雲沒有絲毫的怨言,像岳飛一樣一心為國。在二十二歲那年,岳雲就能挑起統率全軍的重任。潁昌大戰中他率軍血戰,沉著地指揮整個戰鬥,穩定了戰局,最後取得了大捷。
岳飛性格莊重嚴肅,不輕易言笑,也不隨口說長道短。對於部屬們的一般過失,岳飛只略示微意,加以啟發,不進行苛責。然而受到告誡的人,卻無不凜然誠服,注意改正。岳飛處事堅定果斷,很少猶豫遲疑;岳飛謙遜,虛懷若谷,「好賢禮士」,常能接受善言。
因此將士們跟隨岳飛這樣的將軍,無不以主將為榜樣,個個精忠勇武,一往無前,創造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歷史傳奇。
詠岳武穆父子忠魂 貫明
男兒大志出鄉關,誓言收復舊河山。
臨陣衝殺不怯戰,一馬當先斬凶頑。
瀝泉神槍刺賊將,擂鼓金錘震四邊。
長驅北上旌旗舉,金戈鐵馬敵膽寒。
大軍攻陷朱仙鎮,宏願迎回二帝還。
宿命身遭奸臣害,忠魂浩氣萬古傳。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