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後世留下不少的金言玉律,例如崔銑的「六然訓」,都值得今人好好體悟一番。(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代學者崔銑(1478--1541年)以「言動皆有則」名列正史。他為後世留下的「六然訓」值得今人好好體悟,其訓云:自處超然,處人藹然,有事斬然,無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崔銑顯高境界
自處超然者,意謂自處之時超然物外,清淨自守。嘉靖十四年(1535年),崔銑賦閑安陽家中,當地官府新近清理出負郭官田(靠近城郭的官田)三百畝,打算將其所征賦稅贈予這位德高望重的學者。崔銑去信堅辭不受,他在信中說:「先人所遺屋不華,可以容膝;田不饒,可以糊口……僕自費一飯一蔬、一褐一葛,所玩古《易》《論語》。亭下修竹十個。又愛古人始生,非祭不宰雞鴨。此外皆長物。自知福薄分足,敢固以辭。」崔銑甘願自食其力,清貧度日,不為財利所動,不為物欲所誘,足以體現其自處超然的品格。
處人藹然者,意謂與人相處和藹可親,善良溫厚。崔銑在南京吏部任職時,結識了一位叫梅純的朋友。嘉靖初年,崔銑任南京國子監祭酒時,梅純已經去世。由於家貧,梅純的兒子無以奉養祖母,只好賣書為生。崔銑得知後拿出自己俸金的一部分接濟梅家。梅純的母親去世後,崔銑又為之備棺治殮。處人以謙,樂於助人,這就是崔銑留給我們的長者形象,也是對處人藹然的恰當詮釋。
有事斬然者,意謂有事之際斬釘截鐵,果斷堅決。正德年間,王廷相因言事被誣,投入牢獄,權勢顯赫的宦官劉瑾向來厭惡王廷相、崔銑等人,但崔銑不畏劉瑾的威勢,親自到獄中探視了王廷相,並設法進行營救,最終王廷相得釋出獄。嘉靖十八年(1539年),崔銑為王廷相所作的《雅述》寫序,文中稱讚他「摧枉犯難」,即為了糾正錯誤而甘願冒生命的危險。其實,這四個字用在崔銑營救王廷相一事上,不是也很合適嗎?
心如止水不慕榮利
無事澄然者,意謂無事之時澄清寧靜,心如止水。嘉靖三年(1524年)至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崔銑家居無事的時期。崔銑每日或讀書洹濱,或講學授徒,作於這一時期的《示書院諸生》云:「洹上修書屋,渠南設講堂。壇花迎日媚,階竹拂雲長。」由此可見其怡然自得之情。他還在鄉間種地,寫詩道:「妻治東菑餉,朋傳下里吟。」妻子送飯到田間,親友傳唱著鄉間小調,描繪了一幅寧靜的田園生活的圖景。
得意淡然者,意謂得意之時恬淡沖和,不慕榮利。嘉靖十八年(1539年)春,蟄伏鄉中十六年的崔銑終於迎來了仕途上的轉機,他先是赴北京任職詹事府,不久拔擢為南京禮部右侍郎,官階為正三品。然而,崔銑對做官看得很淡,他自述自己喜歡讀書著述的生活,「仕情泊然」,但既然職責在身,就必須全力以赴。赴任之前,他去拜祭了父母的墳墓,表示自己將做一番「益於時尚」的事業,並發誓說要是自己喪失清白、阿諛逢迎、妨害賢良,就是咎由自取、無顏再見父母。
失意泰然者,意謂失意之時泰然自若,處變不驚。嘉靖三年(1524年),崔銑被罷職歸里,但他沒有因此而懷憂喪志、一蹶不振,而是將精力投入到讀書教徒中。這大概與他精研《易》學、參透世事有關吧。他在《讀易餘言》中曾說:「變忽起前而亡移心,處難者如是,則無難矣。」變故突然出現在面前而不動搖心志,倘若處在危難中的人能夠做到這一點,也就不會有什麼災難了,這也是崔銑面對危難的寫照。
人生態度決定人生境界。崔銑的「六然訓」對於今人養成通透達觀的人生態度,仍然有著鑒戒的作用。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来源:汗青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