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河一仗,宋太宗趙光義損兵折將,丟失糧草器械無數,也徹底失去了收復燕雲16州的信心。從此以後,北宋對遼國輕易不敢主動進攻,採取以守為主的戰略。只要遼軍不再南侵,宋天子就像是中了上上籤一般的高興。
但是,遼軍卻不肯罷休,他們派軍隊不斷南侵,反而佔了上風。在這種情況下,山西代州的雁門關,就成了宋、遼兩國的必爭之地。遼軍只要奪下雁門關,就打開了從山西直達開封的門戶;宋軍守住了雁門關,就能把遼軍擋在雲州地面上,整個黃河兩岸,才有真正的安全可言。
在整個宋太宗和宋真宗年間,守衛雁門關一帶,抵抗遼國不斷入侵的,就是著名的楊家將!楊業和楊延昭父子,在保衛國家的邊界戰爭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楊家將的第一代名將是楊業。楊業本是北漢的猛將,深受北漢天子重用,賜名叫劉繼業,跟北漢最後一個皇帝劉繼元排名。
北漢滅亡以後,他恢復了楊業的本姓名,很快成為北宋抵禦遼軍南侵的中流砥柱。他擔任著代州刺史,因為英勇善戰,人們就給了他一個響亮的稱號,叫作「楊無敵」。
紀元980年三月,遼國出動10萬大軍,進犯雁門關。鎮守代州的楊業,深知責任的重大,便把大部分守軍留在關內,扼守要衝;自己卻帶領少量騎兵,穿山間小道,繞到了雁門關北面,埋伏了起來。
遼軍在進犯雁門關路上,沒有遇到任何抵抗,暗中正在高興。誰知軍隊來到關前,背後山裡,突然傳出陣陣吶喊之聲,只見塵土飛揚,也不知道有多少宋兵,抄了自己的後路。遼軍遠離駐地,怕的就是宋軍抄了後路,跟守關的宋軍前後夾擊。遼軍官兵嚇破了膽,立即四散逃命。楊業乘機猛攻遼軍,殺死了遼國的駙馬侍中蕭咄李,俘獲了都指揮使李重誨。遼國大軍只得匆忙北撤,一場戰禍終於消除。
打敗遼軍的勝利消息傳到開封,宋太宗十分高興,特地升了楊業的官。楊業的威望迅速提高了。一些邪佞官員心生嫉妒,不斷在宋太宗面前說楊業的壞話,甚至說楊業是降將,實在不堪重用。幸虧宋太宗對楊業十分信任,他把別人說楊業壞話的奏本,統統封好,送給楊業,表示自己對楊業的支持。
宋太宗的做法,暫時掩蓋了楊業和其他將軍的矛盾,但也種下了禍根。
幾年之後,遼景宗耶律賢死了。即位的遼聖宗耶律隆緒,才12歲,遼國的大權落到了蕭太后手裡。宋太宗以為遼國必定大亂,又萌生了收回燕雲16州的想法。紀元986年,太宗派曹彬、田重進、潘美,分兵三路北伐,楊業當了潘美的副將。
潘美和楊業兵發雁門關,一路上勢如破竹,連克關外4州。但曹彬率領的主力,深入歧溝關,被遼軍大敗,退回易州。
宋太宗一遭被蛇咬,三年怕見繩,立即下令全線撤退,要潘美、楊業撤回代州,並負責把已經攻克的四州百姓,護送入關。
由於敵強我弱,楊業建議派兵佯攻,吸引遼軍主力,並派精兵埋伏在要道上,掩護軍民安全後撤。但是,潘美和監軍王侁,卻要楊業,大張旗鼓地擺開隊伍行軍,還嘲笑楊業膽小怕事,說什麼「楊無敵」的威名是徒有虛名。楊業無可奈何,決定率士卒打頭陣,並要求潘美在陳家峪派兵接應。
楊業出兵沒多遠,果然遇到遼兵的伏擊。他邊戰邊退,來到陳家峪時,天色已晚,沒料想潘美早把伏兵撤回關中去了(他們怕死先退,卻要楊業大張旗鼓迎敵)。失去了接應,楊業只得回兵跟遼軍拼一死戰。激烈的戰鬥,持續了一段時間,楊業身邊只剩下100多士兵了。楊業要士兵突圍,士兵們都不願離開主帥。遼軍的後續部隊越來越多,楊業的兒子楊延玉和將軍王貴,都先後戰死。楊業也身受十數處創傷,最後,戰馬被飛箭射中,跌倒在地的楊業被遼軍俘虜。
楊業被俘後,耶律斜軫,雖然恨他三十餘年屢敗契丹軍,「然甚壯之,意欲招降」。
楊業嘆息地說:「我一心想報效國家,反為奸臣所嫉!今兵敗被俘,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他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絕食三日而死。
從此以後,北宋王朝對付遼軍的策略,完全變成了「守內虛外」,從河北保定到滄州,利用大河湖泊,古代長城,筑成了一道防線,阻擋遼軍南下。守衛這道防線的,就是來自代州前線的楊業之子楊延昭。
紀元999年,楊延昭剛剛奉命來到保州,擔任沿邊都巡檢使,就遇上遼軍大舉南侵。這年九月,蕭太后及遼聖宗耶律隆緒,相偕率20萬大軍,渡過易水,全力進攻兩國邊界軍事要地遂城。楊延昭一邊派人到河北大帥傅潛那裡求救,一邊來到遂城固守。
傅潛怯懦無能,不敢發兵出戰。蕭太后卻揮兵把遂城圍了個嚴嚴實實,她本人親自來到遂城城下督戰,恨不得一口把這個只有3000守兵的小小絆腳石,一下子抹平。
看到遼兵漫山遍野而來,城內軍民開始慌亂起來。楊延昭卻鎮定自若,他把城內所有丁壯都召到城上,自己頂盔披甲,日夜在城上指揮,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了遼軍的進攻。從9月一直堅守到10月,讓遼軍在整個一個月內,無法往南多邁出一步。
這一年,強大的寒潮來得特別早,北風刮起,氣溫驟降,別人擔心會給守城帶來困難,楊延昭卻認為機會已到。夜裡,他命令全城軍民提水上城牆,將冷水從城頭往牆下澆灌,水很快凍成了冰。一夜之間,整個遂城變成了一座滑溜溜的冰城。
第二天,遼軍還想攻城,看到遂城變作如此模樣,只得叫苦不迭。別說要攀上城牆,就是在城牆前的地面行走,也要滑跌,摔個臉朝天。蕭太后無奈,只能放棄遂城,繞道去攻打河北泰州。
這時候,楊延昭看到遼軍軍心渙散,便乘遼兵從遂城城下撤退時,突然打開城門,衝進遼兵隊伍之中。遼兵毫無防備,倉皇逃散。楊延昭大獲全勝,繳獲了大批兵甲器杖。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遂城大捷。
楊延昭從此威名大振,成為河北一線邊防線上的名將。他統率著當地的宋軍,直接受朝廷的指揮。他所駐防的高陽關,瓦橋關,益津關,地處抗遼最前線,兵力也大大超出其它地區。
楊延昭以後,他的兒子楊文廣,也在河北和西北抵抗過遼和西夏的入侵。
楊家祖孫三代,為保家衛國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難怪千年過後,他們還活在老百姓的心中。戲劇舞臺和電視上,至今還在演著楊家將的故事呢!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