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區行人天橋示意圖。(圖片來源:Wikipedia)
【看中國2017年12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香港近年屢現天價工程,除了被民間稱為「大白象」的高鐵、港珠澳大橋、機場三跑、蓮塘口岸、西九龍文化區等之外,原來「小白象」亦變得常見,例如今年4月擬興建的造價3.5億元行人天橋、310萬建30個單車停放位、5000萬音樂噴泉、33萬無用避雨亭等。最近港府發展局擬向立法會申請1.5億元撥款興建一條接駁私人物業的行人天橋,每平米造價達265萬元,引起民間批評。
《蘋果日報》報導,發展局遞交的文件中透露,計畫興建一條位於觀塘區的行人天橋,該橋長約39米、寬約4至6米、呈「X」型並以彎曲設計,另附有2條分別長6米及13米的支橋。發展局申請的撥款為1.533億元,即粗略推算平均每平米造價達到265萬元。而該天橋將直接接駁私人物業「觀月‧樺峰」住宅平台,並在日後連接港府觀塘重建項目的主要地盤。發展局亦稱將同步為工程招標,計畫於明年第二季開展議價工程。
該橋引起民間質疑聲音。觀塘區區議員黃子健認為,該橋造價驚人,並指該橋將連接市建局日後建造的另一段天橋,即整體造價不只此數。黃亦質疑該橋主要連接私人物業「觀月‧樺峰」平台,認為有違港府興建公共設施時考慮公眾泛用性的原則,質疑如果該橋直接接駁住宅,建造費應該由發展商提供而非政府,而政府近年亦鼓勵私人發展商在發展項目時為有關社區提供行人配套。
區議員及立法會議員柯創盛認為該橋「造價令人驚訝」,質疑即使物料昂貴「也不會貴到這種程度」。柯又認為當局有必要交代造價昂貴的原因。
事實上,香港近年亦屢現「小白象」工程,例如港府今年4月曾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建造一條連接西九文化區藝術廣場及圓方廣場的行人天橋,當中一條長約69米的天橋主段竟須花費2.9億元,即每米長度造價達420萬元,後來在公眾極力反對下才暫緩有關申請。
此外,2015年建制派區議員丁江浩曾提出在北角興建避雨亭,該避雨亭設計奇異,底部石墩「十分巨型」,高及成人腰部,闊近1米,被北角市民批評不但無法擋雨、還阻擋道路,最終項目中止。
2015年,港府擬在元朗區興建30個單車停放位置,期向立法會申請的預算竟達310萬元,即每個單車位造價超過10萬元,事實上每個單車位的結構僅是一個釘在地上的倒「U」型的鐵柱。最後在民間一片質疑聲音下,當局才表示「預算多了」,並指「願意作出調整」。
2016年,前任特首梁振英曾執意推行「18區社區重點項目」,其中包括擬耗資逾5000萬元在觀塘區興建「3D音樂噴泉」,被民間批評浪費公帑及社區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