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能夠成為三國中最大的強者,除了他的政治軍事才能,更因為他的忍耐之心和愛才之心,使得天下英雄紛紛歸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風雲逝二千,而今依舊付笑談。東漢末年,三國大幕拉開,一時間,戰火四起,英雄輩出,叱吒風雲,金戈铁马,氣吞萬里如虎。
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郭嘉、賈詡、呂布、關羽、趙雲、典韋……這些英雄除了詮釋了「義」的内涵,其中包涵的「忍」,也十分值得探究。曹、孫、劉圖鴻業,形成三足鼎立之局面,三人之忍更值稱道。
曹操:霸氣之忍
三國英雄中,曹操可謂霸氣。曹操能夠成為三國中最大的強者,除了他的政治軍事才能,更因為他的忍耐之心和愛才之心,使得天下英雄紛紛歸與。
禰衡罵曹操,曹操容忍了禰衡的放肆,把他安全「送」到荊州劉表那裡。袁紹進攻曹操,陳琳幫袁紹寫檄文,罵了曹操祖宗三代,待陳琳落到曹操的手裡,曹操不但不殺他,還委以重任。
正是曹操這種大家風範的氣度之忍,使得他的周圍的文臣武將盡義盡忠,助曹操成為三國最大的強者。
孫權:睿智之忍
孫權少年大志,十五歲臨危受命,憑著一隅江東,以赤壁之戰三分天下。
「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三國誌》)
孫權少年大志,十五歲臨危受命,憑著一隅江東,以赤壁之戰三分天下,穩固江東,龍圖霸業,除了自身的英才之傑,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忍」。
在劉備崛起之時,孫權能以睿智之忍,看清天下形勢,親近曹操,制衡劉備。220年,曹操已死,孫權為了保全吳地,牽制劉備,繼續向曹丕稱臣。在東吳百姓都掩面覺得丟人的情況下,孫權靠著大忍之心,在三國中占有穩固的一鼎之足,不可不稱道。直到229年,孫權才正式登基,遷都建業,成為三國中在位最久、最長壽的帝王,其忍可謂睿智。
劉備:胸懷之忍
在「三顧茅廬」中,其胸懷之忍得以展現,得諸葛亮輔佐,以成大業。(以上皆爲網絡圖片)
三國未定時,最沒實力、不被看好的劉備,能一路走來,在無數梟雄中脫穎而出,繼而三分天下,不得不讓人佩服。
劉備投靠過劉焉、盧植、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到處寄人籬下,忍辱負重。
劉備最大的特點在於其胸懷,心懷漢室,志在天下。在「三顧茅廬」中,其胸懷之忍得以展現,得諸葛亮輔佐,以成大業。
劉備在去江東提親時,明知是騙局,在到處遭遇埋伏的情況,大度處之,最終抱得美人歸。其胸懷之忍得到的回報實則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