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股能否加入MSCI指數的第四次大考臨近。(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6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A股能否加入MSCI指數的第四次大考臨近,但大陸股市仍處低迷狀態。但官方和學界的對立態勢愈發嚴重,官方指定的四大媒體均發文章為IPO(首次公開募股)制度背書。而經濟學家則發文稱,這一陳腐的制度是信息造假大行其道的根源。
MSCI官方公告稱,將於港臺時間6月21日凌晨公布是否將中國A股納入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此前的3月23日,明晟公司官網披露關於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的全新方案,就新方案向市場參與者徵詢反饋。
去年5月下旬,當時市場給A股納入MSCI指數的第三次大考抱了非常高的期待,但最後A股還是落榜了。2016年6月,MSCI宣布暫不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時,提出了三個待解決的、國際投資者廣泛關注的問題:1、改善QFII政策、取消20%的每月贖回額度限制;2、改善停復牌制度規範;3、改善A股相關金融產品的預先審批限制。總體來說,投資者關心的是資金來去的自由和使用工具的自由。
在大考前的關鍵時刻,中國大陸股市的各方矛盾卻愈加突出。
6月12日,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報以及證券日報均發布文章評IPO發行;證券時報在6月9日就IPO發行則對監管層支招。
證券日報稱,繼續讓IPO為大盤調整「揹黑鍋」已不合時宜。「把IPO視為洪水猛獸……認為會造成市場大量‘失血’,這種想法顯然是不對的。」
中國證券報稱,保持定力增強韌性,推進IPO市場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是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環節,新股發行市場化是A股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
上海證券報稱,常態化發行應有定力;而證券時報更是直接呼籲監管層要「頂住壓力不放鬆」。
四大報中證券時報最為直白,證券時報的網站顯示: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全國性財經證券類日報,是中國證監會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中國保監會指定披露保險信息、中國銀監會指定披露信託公司信息的報刊。
中國大陸經濟學家韓志國發文章「炮轟」四大報,稱證監會指定的四大信息披露媒體全部為IPO背書是進行利益尋租的醜惡表演。韓志國稱,指定特殊媒體進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這本身就是計畫經濟的邏輯結果,這一陳腐的制度沿襲了20多年,既是中國股市市場化進程扭曲的表現,也是信息造假大行其道的根源。
中國大陸經濟學家韓志國發文「炮轟」四大報。(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此前韓志國發文稱,一方面IPO和大小非減持讓市場的資金需求越來越大,另一方面股市的持續下跌又導致投資者血流成河。這兩個方面的複合疊加,投資者只能以撤離市場來應對。當務之急是推岀三大政策:立即停止對個股與板塊的人為打壓;大幅削減新股的IPO數量;盡快出台大小非減持新規。在治標的同時,加快修攻證券法和刑法,嚴刑峻法地打擊財務造假,建立健全退市制度、集體訴訟制度和損害賠償制度,給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提供強大的法律保護,以此來重拾市場信心。
MSCI指數是什麼?
MSCI是美國著名指數編製公司——美國明晟公司的簡稱,其編製了多種指數。MSCI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最多採用的基準指數。據MSCI估計,在北美及亞洲,超過90%的機構性國際股本資產是以MSCI指數為基準。追蹤MSCI指數的基金公司多達5,719家。
A股若被納入會發生什麼?
據MSCI明晟估計,初步納入A股或將吸引到約20億美元資金追蹤該指數。
資產管理業者則估算,A股一旦納入MSCI指數,未來將湧入上千億美元資金動能。
過去幾十年來,作為選股替代做法的指數投資越來越受歡迎。指數投資可以讓投資者很容易看到哪些基金公司的投資表現比大盤要好,此外,那些所謂的「被動投資者」也受到了影響,這些投資者包括指數跟蹤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等,這些基金都尋求複製某一指數的表現。有大約9.5萬億美元的資產都和MSCI的指數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