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女子帶女兒回國後又移民回加拿大。(圖片來源:Getty image)
【看中國2017年4月29日訊】日前,一位移民加拿大的中國女子講述她從多倫多帶女兒回國,女兒卻無法適應大陸的教育,不但生活不開心,還患上了慢性鼻炎,最後她下定決心帶女兒又重新移回加拿大。她的海歸經歷被發表以後,引來大批網民圍觀熱傳!
文章內容如下:
我們重回多倫多有8個月了,目送女兒蹦蹦跳跳地和同學上了校車,看著她那笑開花的小臉蛋兒,我想她是真心地愛去學校,在學校享受到了學習和玩耍的快樂,找回了兩年前熟悉的感覺。每天放學後聽著她給我講學校發生的事,開心的和不開心的,我深深地感覺當初帶她回來讀書是正確的選擇。
2015年,由於工作的調動,我獨自帶著6歲的女兒回到久違的家鄉杭州。近鄉情怯,一切是那麼熟悉,又是那麼陌生。安家的首要任務是給女兒落實上學的事。在開學前的大半年,我前前後後給市教委、區教委和家門口的重點小學打了無數通電話,希望以就近安排上學的原則讓女兒在9月份能順利入學,可天不遂人願,孩子的入學資格竟被無情否決了。於是我又帶上女兒去各傢俬立學校報名,在經歷了兩個月的奔波後,暗習各種門道,托了關係,終於在開學前,給女兒落實好了學校。當時心中只想大喊一句:在國內上個好學校怎麼就那麼難呢!
這是一所全日制的雙語寄宿學校,女兒一週在學校住5天,週末接回家。可以想像對於一個中文基礎薄弱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雖說這是一所國際學校,但是該學的語文數學英語思想品德,就連奧數一樣沒落下。每週末看著女兒一書包的家庭作業,心想著週末帶她出去玩的計畫又泡湯了。女兒也一再地跟我抱怨,為什麼作業總是寫不完,我也一再地催促她盡快完成作業。終於在一個週末,我倆集體爆發了,這一遍遍的重複抄寫重複做題,我們不做了,有什麼事媽媽去和老師說。結果換來的是女兒的大名上了教室門口未完成作業名單……。
磕磕碰碰這一年級也就這麼過去了,女兒以6門功課全A的成績外加年級三好學生的榮譽結束了這一年的寄宿生活。雖然每次送她去學校,她都要哭上大半個小時,在學校的9個月裡,咳嗽流涕了8個半月,但真正讓我下定決心帶她回加拿大的,是醫院的診斷。回國的一年半時間,她得了慢性鼻炎。
2016年7月,我們母女倆又大包小包地飛回了我們熟悉的城市多倫多。回多倫多後第一件事同樣是給她落實學校。我給我們這片學區的學校打了個電話,由於已經是暑假,電話直接轉到了語音信箱,被告知8月的最後一週帶上住址證明、女兒的身份證明和疫苗卡直接去學校辦理入學手續。我花了15分鐘填寫完入學表格,又用了大半個小時參觀完她的學校,我和女兒一起開始期待一週後的開學。
在女兒的第一次家長會上,瞭解到她的Home Teacher是一位有8年教學經驗的猶太籍女老師。在家長交流會上,這位女老師除了介紹這一學期的教學大綱外,主要和我們商量了幾個方便快捷的溝通方式,她認為和父母即時溝通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於是每天家長們都能通過手機知道孩子們今天在學校學習了什麼內容,完成了什麼任務,碰到了什麼困難,明天都需要給孩子們準備些什麼。
轉眼間女兒在這所學校已經上了7個月的學。對比之下,杭州的學校更注重學術上的教育,兩個學期學完了三位數的加減法以及九九乘法表,1,000個左右的中文生字詞語,不複雜的英文對話以及基礎的奧數訓練。而多倫多的學校教授100以內的加減法、fraction、probability、geometry、time和money。英語方面更注重閱讀和理解,而不是語法和拼寫,每天都會閱讀繪本及寫小短文等。科學課上學習了運動的原理、地球公轉自轉、水的形態變換等等。社會課上老師給他們講了孩子瞭解了各個國家的文化節日和節日特色,萬聖節製作面具,聖誕節製作賀卡,繪製日本櫻花,製作中國燈籠。
在課外活動上,杭州的學校有鋼琴課、舞蹈課、書法課、LEGO課、跆拳道課;多倫多的學校有戲劇表演、舞蹈、繪畫、籃球、電腦編程等。女兒在國內的時候選修了鋼琴、舞蹈和繪畫,來多倫多後選修了戲劇、舞蹈、卡通繪畫及水彩畫,又在課外學習了滑冰和游泳。多倫多的小學3點放學,家庭作業少之又少,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她感興趣的課程,女兒很開心。
在閱讀方面,杭州的學校會有更多的背誦課文的要求,女兒對閱讀課文有牴觸。在多倫多,老師給建議給任何她感興趣的書,讓她自由選擇閱讀,久而久之,她愛上了閱讀,還興致勃勃地複述給我們聽。我發現,孩子自主選擇,快樂學習,自由發展天性,是加拿大教育的根本。雖然對於在杭州一年多的時間裏女兒打下了文化課的堅實基礎我心存感激,但看著女兒在多倫多對學習的興趣日漸提高不再哭哭啼啼,我覺得重新回到加拿大的選擇是對的。
在多倫多已經生活了十幾年,從留學到定居到成家立業。又作為媽媽,帶孩子回國生活,從而體會到中國教育的利弊。我希望女兒能講流利的中文,能算複雜的奧數題,但我更希望她能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我也期盼著,女兒長大以後能看懂我寫的這篇文字,能從中國的語言和文化感受媽媽在她成長道路上所作的每一個深思熟慮。
女兒,祝你快樂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