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像。(網路圖片)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殺殉國前的第五天,崇禎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了皇兄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崇禎在李自成大兵壓境的危急時刻,不把全部心思放在調兵遣將上,居然還有閒心做一件與禦敵守城毫不相幹的事情;沉思的是,崇禎在國破人亡的慌亂絕望中,為什麽會突然改變自己打倒和否定魏忠賢的初衷,重新審視魏忠賢的價值和功績,並出人意料地為其收集骸骨、修墳立碑。
死前被公布罪狀、發配鳳陽,死後被碎屍萬段、懸首示眾,崇禎上臺後對魏忠賢的這一系列處置,在給當時黑暗政壇帶來些許新鮮空氣的同時,也讓他贏得了聖明之君的歡呼頌揚。然而,十七年後,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禎卻下密旨收葬魏忠賢的遺骸,墓址就選在了魏忠賢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雲寺。
明熹宗臨死前曾專門叮囑崇禎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後時刻對魏忠賢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固然摻雜著個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認識到了魏忠賢在處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決,尤其是在維護大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的關鍵問題上,在事關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政治立場上,所表現出來的深明大義和遠見卓識。
平心而論,魏忠賢為鞏固個人權勢,未免有黨同伐異、殘忍歹毒的罪惡一面,但從他曾經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不徇私情、果斷罷免寧錦一戰中畏縮不出的袁崇煥,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還是心繫國家、講求原則的。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這層能力、這種魄力、這份功績,還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
崇禎即位的時候,海內難民揭竿四起、關外清兵虎視眈眈,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下,朝廷迫切需要一位魏忠賢這樣富有處理軍國大事經驗和把握動盪時局能力的「能人」來獨當一面,雖然無法扭轉國勢日衰、積重難返的敗亡趨勢,但也不至於在短時間內坍塌崩潰。但崇禎為了整飭內政和平息民憤,更是為了報仇雪恨和獨掌大權,藉著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怒潮,以迅雷之勢徹底肅清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
能夠不動聲色地一舉鏟除魏忠賢,一直是崇禎自我標榜的人生得意之作。然而,正是由於過分欣賞自己的才幹,過度迷信自己的能力,卻讓他從自信變得自負,最後變得剛愎自用。魏忠賢死後,崇禎起用了倡導儒家思想的東林黨人,但在國內動盪、邊關危急的存亡之際,那些擅長空談、治國乏術的文人儒將能有什麽作為?無不表現出東林黨人的庸俗、懦弱、酸腐和無能。
儘管崇禎志向遠大、勵精圖治、宵衣旰食、事必親躬,但他既無治國之謀,又無任人之術,加上他嚴苛、猜忌、多疑,對大臣動輒怒斥、問罪、砍頭、凌遲,其殘忍和冷酷與魏忠賢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禎還頻繁地調整官吏,17年間他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這種讓人噤若寒蟬、如履薄冰的高壓態勢,造成國家人才匱乏,有心報國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請纓效命。無奈之下,崇禎只好培植私人勢力,重新起用大批更加腐朽無能的太監,最終導致「十萬太監亡大明」的歷史悲劇。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殺殉國前的第五天,崇禎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了皇兄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國難當頭,非常時期,個人恩怨和個人私慾是不是應該暫時放一放呢?畢竟,國祚永存,無論在什麽時候都是最硬的道理。在幡然醒悟的同時,也讓無力回天的崇禎在精神上徹底崩潰。收葬魏忠賢遺骸,既是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重新肯定,也是對自己17年執政生涯的全盤否定。
崇禎智除魏忠賢的故事
崇禎皇帝朱由檢幹得最漂亮的一件事,無疑是不動聲色的除去了權傾朝野的魏忠賢。
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天啟皇帝死後的第三天,其弟信王朱由檢正式即位。當時,魏忠賢以司禮秉筆太監提督東廠。魏忠賢的親信田爾耕為錦衣衛提督,崔呈秀為兵部尚書。朝廷內外遍佈魏忠賢的死黨。
魏忠賢不敢公然加害崇禎,暗中毒害還是有可能的。所以,崇禎在入宮當天,一夜未眠,取來宦官身上的佩劍以防身,又牢記皇嫂張皇后的告誡,不吃宮中的食物,只吃袖中私藏的麥餅。整個宮中,都處在一種非常恐怖的氣氛當中。
登基之後的崇禎深知,要除去魏忠賢,必須先穩固自己的地位,並保證自己的安全。他一面像哥哥朱由校一樣,優待魏忠賢和客氏,一面將信王府中的待奉宦官和宮女逐漸帶到宮中,以保證自己的安全。
魏忠賢始終無法猜透崇禎的心思,他不知道新上任的皇帝,到底將如何對待他。他的策略,就是送一些美女給崇禎。崇禎不怎麽好色,在當時戰戰兢兢的心態下,自然對美色毫無興趣。但怕引起魏忠賢的疑心,崇禎將魏忠賢送來的4名絕色女子全部留下,但都仔細搜了身。結果發現,4名女子的裙帶頂端,都繫著一顆細小的藥丸,宮中稱為「迷魂香」,實際上是一種能自然揮發的春藥。崇禎命4人將藥丸毀去。
魏忠賢千方百計地想引導崇禎做一個荒淫皇帝。一計不成,另生一計,就派一個小太監坐在宮中的復壁內,手中持「迷魂香」,使室中自然氤氳著一種奇異的幽香,以達到催情的效果。這一招,同樣被崇禎識破。崇禎對此大發感歎:「皇考、皇兄皆為此誤矣!」
既然美色無法打動崇禎,魏忠賢乾脆採用更露骨的試探方式。一些無恥的臣工們仍然不停地上疏,為魏忠賢大唱頌歌。崇禎讀這些奏疏的時候,總是「且閱且笑」。
魏忠賢向皇帝上了一道《久抱建祠之愧疏》,向皇帝請求停止為他建造生祠。崇禎的批復不溫不火:「以後各處生祠,其欲舉未行者,概行停止。」這種順水推舟之舉,抑止了朝野上下對魏忠賢的崇拜,又不致引起魏忠賢的惱怒。
崇禎還不斷嘉獎魏忠賢、王休乾、崔啟秀等人。自然,崇禎心中明白,這一切早晚都會收回來的。他在靜靜地等候時機,暗暗設法削弱魏忠賢的影響力。
政治鬥爭是非常微妙的。也許,當時朝廷中的大臣們,都在尋思保全自己的良策,有投機的,有不動聲色的,有冒死直諫的。最後倒魏,竟然首先是由魏忠賢的黨羽發動的。天啟七年十月十三日(農曆,下同),御史楊維垣上疏彈劾崔呈秀,卻美化「廠臣」魏忠賢——「呈秀毫無益於廠臣,而且若廠臣所累。蓋廠臣公而呈秀私,廠臣不愛錢而呈秀貪,廠臣尚知為國為民,而呈秀惟知恃權納賄。」這分明是丟車保帥之策。
崔呈秀在魏忠賢將門下號稱「五虎」之一,是魏忠賢的得力干將。而且,由於是魏忠賢的親信,崔呈秀的兒子崔鐸雖然目不識丁,居然中了進士。除去崔呈秀,等於斷了魏忠賢一臂。崇禎免除崔呈秀兵部尚書一職,令他回鄉守制。這掀開了倒魏的大幕。
敏銳的官員們覺察到政治局勢的動向,於是彈劾魏忠賢的奏疏接二連三地出現。崇禎一直不動聲色,任由臣工們攻擊魏忠賢的浪潮一波勝過一波,中間還得面對魏忠賢的哭訴。十月二十六日,海鹽縣貢生錢嘉征上疏,列舉魏忠賢的十大罪狀:一、並帝;二、蔑後;三、弄兵;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無聖;七、濫爵;八、掩邊政、;九、傷民財;十、褻名器。
應當說,錢嘉征此疏並不是空洞的議論,十條罪名大都可以坐實。於是,崇禎立即開始行動,召魏忠賢,命令太監當著魏忠賢的面宣讀錢嘉征的奏疏。魏忠賢「震恐傷魄」,立即去找他的賭友——原信王府太監徐應元,討教對策。徐應元勸魏忠賢辭去爵位,也許可以保富貴。次日,魏忠賢請求引疾辭爵,得到崇禎的允許。
十一月一日,崇禎斥責徐應元,並再次將魏忠賢貶往中都鳳陽祖陵司香。然而,魏忠賢是過慣了有權有勢生活的人,出京的時候,竟然還帶著衛兵1000人、大車四十餘輛浩浩蕩蕩地向南而去。一個戴罪的宦官竟然如此跋扈,無疑刺激了崇禎敏感的神經。於是,崇禎接著下了一道諭旨,命錦衣衛旗校將魏忠賢緝拿回京。
十一月六日,在阜城縣(今河北阜城)南關的旅舍中,親兵散盡的魏忠賢孤零零地呆在旅館中,聽著旁邊房間裡一名書生的《桂枝兒》小曲。只聽得「勢去時衰,零落如飄草……似這般荒涼也,真個不如死」。魏忠賢在旅館中繞房疾走,最後自縊而亡。從此,樹倒猢猻散,清算魏忠賢餘黨的行動也很快著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