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含有豐富的人生智慧。(圖片來源:Fotolia)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譯文: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鬥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併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誌》劉備
譯文: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譯文: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發燙的熱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譯文: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譯文: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文: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準;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譯文: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譯文: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譯文: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譯文: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譯文: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譯文: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文: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雖不理解,我卻不會因此而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譯文:說出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堅決地去做。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譯文: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文: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譯文: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
譯文: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裏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譯文: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藉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0、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譯文: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譯文: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2、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
譯文: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
譯文: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譯文:君子致力於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譯文: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26、三思而後行。——《論語》
譯文: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覆的考慮後才去做。
27、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譯文: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2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譯文: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錯誤,只要能夠改過,那就是最大的好事。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傳》
譯文: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譯文: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31、知恥近乎勇。——《中庸》
譯文:知道什麼是可恥的行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現。
32、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譯文:廣泛閱讀,多瞭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記住;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材料,到需要用時便可以很自如恰當地選擇運用。
33、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譯文:勤奮好學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惡,就是勇的一種表現。
34、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
譯文:學習要不斷進取,不斷努力,就像逆水行駛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後退。
35、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
譯文:千里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燬。
36、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序》
譯文: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37、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孔子家語》
譯文: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明代諺語
譯文:一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寒中也倍感溫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39、千經萬典,孝悌為先。——《增廣賢文》
譯文:千萬種經典講的道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最應該先做到的。
40、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增廣賢文》
譯文: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4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譯文:只是讀書,卻不動腦筋思考,就會受矇蔽;只是冥思苦想卻不認真讀書,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4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譯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應當說不知道,不弄虛作假,這才是明智的行為。
43、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于思,毀於隨。——韓愈
譯文: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於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鬆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44、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明代朱熹
譯文:用心思考,用眼仔細看,有口多讀,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4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譯文:努力學習卻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厭倦。
4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譯文: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里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代王之渙《登顴雀樓》
譯文:想看到更遠更廣闊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層樓。
48、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警世通言》
譯文:儘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誇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譯文:玉石不經過彫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50、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
譯文: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