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風波這麼亂 你看懂了嗎?(圖)

作者:宋志標 發表:2016-03-24 08: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疫苗風波這麼亂 你看懂了嗎?(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3月24日訊】本次山東疫苗事件,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它的案件查處部分,另一個是它的傳播情況。案件部分實際上在2015年2月就已經有山東媒體報導了,但是直到澎湃接過公安的料開始,這個事才有了全國影響力。而在澎湃之後,這事就成為一個傳播現象了。

疫苗案件的疫苗販子是在山東起獲,而她們牽扯到的犯罪網路又是分布在二十幾個省市,所以從公安辦案的角度,這是一個全國性的大案要案。但印證這個「全國大案」性質的,實際上是靠澎湃舊聞翻新後的輿論效果來實現的。這是本次疫苗風波中案件與輿情的關係。

1
從本案爆出的時間節點看,或許可以得出一個印象是辦案的公安與藥監疾控體系原本是分離的:公安先是向地方媒體通報辦案成果,效果不理想,而後再向澎湃餵料。等到輿論起來後,藥監疾控體系被動捲入,這才發現,辦了一年多,疫苗的傾銷網路都沒搞清楚。

疫苗風波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裏爆發傳播,一開始跟這個題材實際關係不大,主要是因為兩會過後,議題處於真空階段,輿論場上一片清閑,沒有可以競爭的傳播題材,導致它佔據議程中心,而後社交媒體灌注以情緒,形成了危機傳播,從而導致輿論爆棚。

迄今為止,本次疫苗風波在本質上依舊是輿論現象,這就否定了它所具備的其他特徵:從媒體角度來說,它不是一次關於事實的報導,信息來源都是政府部門的通報,不是事實的累積。從政府角度而言,它基調上也不是關於整肅的,而是以澄清與聲明為主。

是輿論而不是事實,是情緒而不是真相,是理解本次疫苗風波的關鍵所在。儘管2011年、2013年的兩次疫苗風波起於事實,最終草草收場,也有很大的輿論影響,但它們與本次風波顯著區別就是事實與輿論的比例,本次是輿論甩開事實,獨立成事。

2
正因為疫苗風波的輿論本質,決定了它容易被干擾,主要表現在它一再出現失焦的情況。粗略看來,至少經歷了三次轉折:一是以辦案表功的正面報導轉化為疫苗安全的負面問責,二是以譴責疫苗管理體制轉化為爭議失效疫苗的安全與否,三是正在發生的從撫慰恐慌轉向打擊流言。

第一次轉折發生在案件從地方躍升到全國傳播平台上,主角就從公安變為藥監與防疫部門。在這種轉折下,可以看到藥監的步驟落後於公安的辦案進程,等到引發全國關注後,藥監衛計部分慢三拍的情況就更明顯了。當然,也可能是後者在用慢節奏應對輿情的快節奏。

第二次失焦發生在22號這一天,疫苗風波受到了「科普」與「技術流」的挾持,譴責追問的情緒被理中客壓制,叩問疫苗供應鏈的黑幕遇到了「科學真理教」這個勁敵。和菜頭、方玄昌對沖公眾情緒,用賽先生的旗幟瓦解因「疫苗之殤」名義而聚集起來的社會憤怒。

這就是輿論中常見的轉換焦點與議題挾持。它之所以能發生,也與本次疫苗風波的輿論性質有關。因為缺乏事實、尤其是缺乏受害者信息的加持,譴責無效疫苗缺少力度,只能在追問監管體制上徘徊,而這種人所周知的譴責角度並不新鮮,遇到反對意見容易被蓋過風頭。

社交媒體特別是朋友圈是一種對情緒信息進行高效配置的場合,疫苗無害論、恐慌無用論出來後,就被迅速被朋友圈分發出去,而且因為其觀點非同一般,比那些徘徊不前的問責體制論更花哨,一舉激發出疫苗議題中公眾自認為匱乏的專業審查,服膺心理頓時起效。

所以,對沖疫苗風波中問責論、真相派的「科學真理教」,之所以能夠扭轉輿論焦點,不是它真的有道理,而是它在輿論起伏中炫目的新奇性。社交媒體時代,朋友圈配置新聞及觀點,令接受者保持穩定立場變得相當困難,真假、是非判斷往往讓位於所謂的科學教義。

3
不管這一次失焦背後是否有操縱,失焦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它給正在承受輿論壓力的疫苗供應及監管鏈條減除了極大的壓力。這種減壓的效果,比此前公布9個涉事企業來分散輿論的效果更厲害。公布涉事藥企仍會吸引公眾疑慮,而轉移焦點則等於驅散公眾。

在這次失焦發生後的幾個小時內,「失效疫苗有沒有毒性」成為議論的焦點,取代了之前針對藥監及疾控的譴責與問責。一旦輿論陷入了技術化、科學化的泥潭,就等於從公共輿論的主場走進了輿論譴責對象的「主場」,所以連世界衛生組織也粉墨登場。

輿論失焦的當口,世衛組織發表失效疫苗無害論,如果從技術分析上而言無可指責,但若從現實情況(事實匱乏、接種者統計不清等)看則顯得相當糟糕,是一份加重輿論失焦的機構聲明。它在時間點上契合了本次失焦行為,在影響上加重了恐慌而不是實現撫慰。

迄今為止,藥監防疫部門沒有給出山東失效疫苗案接種的名單,這是本次疫苗風波中最核心的事實缺位。輿論失焦前一再呼籲「疫苗供應鏈的黑幕不容失焦」,就是直奔這個核心事實去的,一旦這個名單能確定,責任劃分就清晰,疫苗風波的「亡羊補牢」才算到位。

4
就像我們看到的那樣,接種者的名單是沒有公布的,一種猜測是藥監疾控部門有這份名單,但不願意公布——因為一旦公布就將接種網路坐實,同時將藥監疾控的監管失守與腐敗交易暴露出來。這是一種假設,就是藥監疾控中心有能力統計失效疫苗的流通地區與接種範圍。

但是,同樣不能排除的是,藥監與疾控中心手裡也根本沒有這份名單,不是不為,而是不能。一些疫苗接種的受害者經歷表明,鄉鎮基層的疫苗接種亂象叢生,有時連接種了什麼疫苗都搞不清楚,記錄混亂。這一基層的統計亂象,反映到全局,就是藥監疾控體系可能也不掌握權威的統計報表。

國家衛計委表態,近年監控到的疫苗接種不良反應案例沒有明顯增長。這個表態沒有說服力,如果疫苗失效,多數是沒有任何反應,更別說不良反應。另外,在長達六年的時間裏,疫苗的不良反應(包括可能接種了失效狂犬疫苗的人)也可能被混淆在其他病變中,沒被統計到。

一直到目前為止都可以講,凡是不以統計出失效疫苗接種地區及接種者的處理思路都是「耍流氓」,都是在拖延時間,都是在期待輿論平息下去後便利「金蟬脫殼」。而且時間拖得越久,對於聚焦就會更加不利,對於失焦反倒是利好,而且第三次失焦可能已經發生。

5
疫苗風波的第二次失焦,其動力主要來自於過氣網紅祭出的「殺手鐧」,那就是公眾一直感到自卑的所謂「科學素養」。但第三次失焦,可能來源於疫苗議題在更高層次上受到強有力的輿論引導。在事實匱乏,恐慌與憤怒相激的公眾情緒下,這是常見的選項,也有太多的理由支持這麼做。

在經歷了亢奮的問責與所謂理性的停頓之後,公眾情緒特別是針對疫苗接種的選擇題,依舊是無處發泄的。官僚制對疫苗輿論採取的拖延戰略,很可能再次見效——這也是新舊媒體下輿論遇到的同一種困擾——事實沒有越過現實這道坎,輿論也難以為繼。

同時,疫苗風波作為一個輿論現象,能支撐它熬過24小時、36小時的要麼是飽滿的情緒,要麼是不斷輸入的信息。信息本已稀缺,情緒經歷幾番失焦的折騰後,烈度也會驟然降低,這些都會導致疫苗輿論的衰落。公眾有譴責無法問責,部門有失焦無失敗,輿論拉鋸來來回回。

值得強調的是,春節期間發生的江西南上海女等情況表明,社交媒體越來越具有明顯的媒體屬性,使得它們能在事實匱乏的情況下,仍能憑藉慣性向前衝幾步。但這種衝擊很多時候都是假象,因為事實沒有跟上,輿論沒有長出「腳」來,輿論正義就會成為茶杯裡的風暴,這是新聞不幸、輿論大盛的宿命。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傳送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