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繼養老保險金後,醫療保險金的缺口也越來越大。(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1月0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新年伊始,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求是》雜誌發表文章,其中透露正在研究實行職工醫保退休人員繳費政策。這意味著繼養老保險金後,醫療保險金的缺口也越來越大。並且涉及13億民眾,超萬億元的醫療保險金公共資源管理權,也成為中共政府部委爭奪的對象。
醫保收不抵支 財長撰文要對退休人員收費
中國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最近研究「超老齡社會」課題時計算出了這樣一組數據:15年後,養老金缺口將達4.1萬億元。更令人擔心的是,在多位專家學者研究出養老金未來缺口數據的同時還發現,醫療保險基金也將存在巨大缺口,而這一缺口將在2016年開始顯現。
這一缺口指的是中國整體醫療保險金核算情況,其實早在2013年,中國便有225個統籌地區的職工醫保資金出現收不抵支,佔全國城鎮職工統籌地區的32%,其中22個統籌地區將歷年累計結余全部花完;在居民醫保方面,中國有108個統籌地區出現收不抵支,醫保資金已經不堪重負。
有統計顯示,退休人員尤其是失能失智老人的平均醫保基金花費是在職人員的3倍以上。眾多專家擔心,在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以及青壯年人口大量流出的地區,城鎮職工醫保基金將難以承受。
根據中共政府原有規定:「退休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制度的初衷,是社會醫療保險要體現互助共濟。退休職工一般患病較多,而退休後收入低醫療負擔較重,考慮到退休人員在以前的工作期間,已經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因而不需繳費。同時,這一設計也可以均衡企業負擔,為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
2016年第一期《求是》雜誌發表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的文章《中國經濟最大潛力在於改革》。文章提出,要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改革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合理分擔、可持續的醫保籌資機制,研究實行職工醫保退休人員繳費政策。建立與籌資水平相適應的醫保待遇調整機制,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整合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公立醫院去行政化改革,結合新型城鎮化,辦好鄉、村醫院,真正建立有序分級診療格局。
涉13億人的萬億醫保基金成爭奪對象
國民保障國際上大致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社會保險,如德國、荷蘭等國家,主要靠國家財政支持;另外一種是商業保險加救護補助,如美國,有收入的需要護理的人群可以購買商業保險,沒有能力的人則由政府救助。
中國的社會保險應是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籌資,但政府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這塊是缺位的,光靠個人和企業繳費很難穩定發展。中國目前有三大基本醫保制度,分別為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每年運作資金超萬億元人民幣的公共資源管理權也成為爭奪對象,中共政府的人社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與衛計委(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一直爭執不下。目前三大醫保中的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由人社部門管理,而新農合的管理權則由衛生計生部門掌握。
由於分屬兩個部門管理,新農合和城鎮醫保在大多數地方並行:兩套經辦機構、兩套人馬、兩套信息系統,且兩個經辦機構的信息系統互不兼容。
在農村人口大量流動進城的背景之下,一分為二的治理不但重複建設,更導致大量重複參保。統計資料顯示,城鎮醫保和新農合的重複參保約佔總人口的10%。在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所涉及的諸多問題中,統一管理權應該交由人社部門還是衛生部門是最受爭議的話題之一。
單純以保險和經濟的原理來說,城鄉居民醫保制度現階段是否應該合併其實還沒有共識,中共當局應更多發揮應有的政府職能,以彌補相應的資金缺口,尤其是如何破除城鄉二元割裂的社會管理體制的制度性歧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