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就是改掉社會主義,恢復資本主義(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11月03日訊】中國的改革始於毛澤東去世,四人幫垮臺。物極必反,正是毛時代犯下的滔天罪錯,形成了改革的最初動力。
中國的改革包括諸多方面,這裡我只談經濟改革。
實際上,在當時的中國,上上下下都知道,資本主義遠比社會主義好。例如作家王蒙就講過:「那個時候任何平民都知道只要包產到戶就能解決糧食問題,可包產到戶是大忌大禁,說包產到戶無異謀反。」
下層民眾為了生存,鋌而走險。安徽小崗村的農民秘密立下生死狀,實行包產到戶。臨近香港的廣東保安縣,從1949年到1979年三十年間,有一百萬人冒著生命危險逃往香港,其中有30萬人成功。他們說:社會主義好還是資本主義好,我們用腳投了票。
在上層,一批批高級官員出訪北美西歐,為西方社會的富裕繁榮深感震驚。當時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震訪問了英國,發現那裡的清潔工的工資竟然是他這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四倍以上。王震說:英國的物質極大豐富,三大差別(城鄉差別、工農差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差別)基本消滅,社會公正、社會福利也很受重視。我們說的共產主義也不過如此。另一位中共高幹率團訪問加拿大,回來後在家裡整整兩個星期不說一句話,後來終於對女兒開口。說:人家的生活實在太好了。
中國的經濟改革從一開始,就是改掉社會主義,恢復資本主義。對於這一性質,那些大力主張經濟改革的中共官員們自己是很清楚的。
舉一個例子。1979年,袁庚奉命到廣東深圳的蛇口,創辦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蛇口工業區。袁庚是深圳人, 1949年他曾以解放軍炮兵團長的身份帶兵「 解放」深圳。在赴蛇口就任前,袁庚的兒子問父親:30年前你帶兵佔領深圳,把那裡的私有制變成公有制;30年後你又到那裡去搞特區,要把那裡的公有制再變回私有制。那你是在幹什麼呢?袁庚沉吟半天無語,然後說:唉!總不能讓中國人老是這麼窮嘛!還在八十年代初期,就有一位中共中級官員講了一句話,流傳很廣--「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正因為中國的經濟改革實際上就是改掉社會主義恢復資本主義,因此它必然導致對共產黨革命以及共產黨政權合法性的釜底抽薪,自我否定。因為共產黨革命和掌權的宗旨就是要消滅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在中共回過頭去改掉社會主義,恢復資 本主義,這不等於說當年的共產革命是犯了可怕的錯誤甚至可怕的罪行嗎?所謂無產階級專政還有什麼存在的理由、共產黨專政還有什麼存在的理由呢?
我們知道,在八十年代,圍繞著經濟改革的問題,中共內部分為兩大派:改革派和保守派。深入考察還可以發現,在那時,幾乎所有的主張經濟改革的官員,也都是主張政治改革的,例如,袁庚在他的經濟特區帶頭進行了若干民主試驗;而那些反對經濟改革的官員,也幾乎都是反對政治改革的。實際上,保守派之所以反對經濟改革,主要是擔心經濟改革引出的政治後果。他們擔心經濟改革會導致共產黨喪失其專政地位。有位保守派到深圳參觀,發現那裡的經濟發展得非常好,但是他仍然很不高興,氣沖沖地責問:「這還是社會主義嗎?」一位年輕官員回答說:只要還是共產黨領導,就是社會主義。於是這位保守派就不再責問了。可見,他關心的並不是姓社姓資,而是維護共產黨的專制權力。
鄧小平的態度是「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他既要經濟改革,又要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一方面,他鼓勵經濟改革,另一方面,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搞一次反對政治自由化的運動。但是,伴隨著經濟改革的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人們,包括很多中共官員,在拋棄了有關社會主義的經濟理念的同時,也合乎邏輯地拋棄了有關社會主義的政治理念,他們越是支持資本主義取向的經濟改革,就越是認同自由民主理念。因此,鄧小平發動的反對政治自由化的運動,越到後來越是遭受到黨內和民間的共同抵制,越來越反不下去。
1988年秋天,中國的經濟改革來到十字路口。幾位年輕的經濟學家在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學刊物上發表長篇文章,指出,下一步的經濟改革「已經觸動傳統社會主義的若干基本假定和中國特殊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結構」。此前的經濟改革,已經把原來那一套社會主義改得大變模樣,但原來那一套的基本框架還沒多大觸動,當局還可以強詞奪理,硬說中國還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可是,下一步的改革就是要改掉那套大框架,一旦實行,你就再也不能說中國還是社會主義了,而一旦經濟上拋棄了社會主義。那麼政治上的共產黨專政也就失去立足之地。
這就大大地激化了黨內改革派與保守派的鬥爭。改革派要求深化經濟改革,同時也要求政治改革。據說在當時,改革派甚至醞釀從憲法裡去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點是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社會主義);保守派則堅決反對進一步深化經濟改革。保守派元老李先念甚至直接向鄧小平提出:「趙紫陽不是搞社會主義的,應該讓他下臺。」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胡耀邦去世,引發了八九民運。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未完待續)
(文章僅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