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指導」股民的官媒去哪了?

作者:靖曄 發表:2015-06-27 11: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5年06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靖曄綜合報導)又是一個黑色星期五!中國股民,在又一場大暴跌中顯得是那樣無力無助,失魂落魄,而且是痛徹心扉……

6月26日,A股市場再現罕見暴跌,三大指數幾乎全線跌停:上證指數收於4192.87點,跌幅為7.4%,成為今年1月19日以來的最大跌幅,下跌點數(334.91)也是繼2008年1月28日以來的最多。深成指收於14398點,跌幅為8.24%。創業板尤為慘烈,收於2920點,跌幅高達8.91%,除停牌股票外,創業板指數包含的股票基本全線跌停。如果以6月12日滬指創下的5178點多年來的新高計算,經過兩週的連續大跌,上證指數從最高的5178.19點,兩週之內滬指累計下跌了近1000點,跌幅為18.84%,創業板跌幅更是高達25.1%。恐慌情緒已經蔓延開來,就算說是「股災」也一點不為過。

毫無例外,如此驚人的暴跌也引發了諸多外媒的密切關注。美國「Business Insider(商業內幕)」網站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股市正被砸得粉碎》的文章。文章裡這樣寫道:「中國股市遭遇了重錘之擊……」

紐約彭博社則以《中國股市跳水令官方媒體無言以對》為題,關注了這場暴跌中中國官方媒體的動向。文章稱,伴隨著中國股市的一片「欣欣向榮」開始消退,恐懼也隨之而來,投資者試圖從官媒中獲得一些蛛絲馬跡。就在幾個月前,官方喉舌新華社鼓舞人心的評論還促使中國股市一路高漲,但隨著近日股市的不斷下跌,官媒也開始變得出人意料的「安靜」。於是,人們開始疑惑中國官方對此將如何做出回應。該文援引香港長江證券有限公司政府政策部負責人Nelson Yan的評論稱,「要投資中國股票就意味著你必須追蹤官媒的動向。」而官媒的報告和評論都可能將影響股民的心理,既能夠將一場潰敗變為一路高漲,反之亦然,也可以將火熱的市場澆個透心涼。

彭博社的文章同時指出,不久前,新華社以及其他媒體都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很快做出了反應——今年1月和5月,新華社都在暴跌後的幾小時內做出過回應。它的解讀是:漲勢仍然存在。於是,上證指數最終在一週內的反彈超過了7%。有鑒於此,許多股民在上週五暴跌6.4%後,將目光投向了新華社,期待回應。但目前為止,新華社並沒有對此做出解讀。而此次官媒的這種「沉默」開始令外界猜測,中國官方可能願意繼續忍受這樣更大範圍的市場波動。

文章表示,儘管如此,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官媒已成為市場中的一支基礎力量。正德人壽保險基金經理吳侃(音)表示,與其說它們對市場有真正的影響,不如說是帶來了心理上的影響,因為股民心理層面的因素十分重要。一位來自上海的會計師稱自己會在買賣股票前從官媒上「尋找線索」。就在上週,她拋售了自己手中所有的股票。這位年輕的會計師說,「對於像我這樣的散戶投資者來說,我有自己的工作而且很忙,因此傾聽官媒的聲音非常有用。因為中國的股市和其他國家有很大不同,政府肯定會有一些手段來控制股市變化的。」

不過,中國大陸像這位理智的會計師一樣精明的投資者或是股民終究還只是鳳毛麟角。正如彭博社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樣,「投資中國股票就意味著你必須追蹤官媒的動向」,因為官方意志這隻無形的手對市場的影響已足以左右指數的漲跌。因此,當股指加速上行時,官媒的鼓噪和助威,與其說是在為市場站臺,倒不如說通過散佈公開的謊言在誘導投資者進場,為既得利益群體在高位輕鬆套現離場提供合法且更加廣泛的群眾基礎。官方喉舌《人民日報》在2015年4月20日時曾發文表示,「4000點才是A股牛市的開端」。而今,短短兩個星期內的密集下跌,指數又從高位逼近4000點,「瘋牛」繞了一圈又被打回原形時,為何看不到如《人民日報》一般的官方媒體刊登任何「安撫」股民、哪怕是對巨大市場風險的警示文章呢?或許,官方會再來一次降准或是降息,再次以引飲鴆止渴的方式告訴大家:後面還有「銀彈」會再次發力,要玩兒咱就玩兒他個驚天動地、登峰造極……問題是,你還敢玩兒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