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30年1000餘高考狀元下場悲慘(組圖)

發表:2015-04-26 23:0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5年04月26日訊】據網路媒體調查,在中國大陸,30年1000餘高考狀元下場悲慘,無一成為行業領袖。面對這種情況,不禁有人問:這幾十年的教育怎麼了?為什麼培養不出創新型人才?


震驚調查:30年1000餘高考狀元下場悲慘。(網路圖片)

一、高考狀元有用嗎?

請看中國相關機構的調查結果:「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見《上海教育》)。

不僅如此,他們還有另一個調查結果:「調查了全中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和100位藝術家,發現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外,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係。」

這說明瞭什麼?

事實一: 1977年以來,全中國34年的高考狀元(高考分省計分,3300名÷30個省市區÷34年≈3.2名,應該一個沒漏啦),都沒成為社會活動家、或企業家、或藝術家,也沒在任何一個行業成為領軍人物。

事實二: 不知科學家的工作屬不屬於一個行業?如果屬於,那就意味著:高考狀元們也沒成為一流科學家。

事實三: 社會活動家、企業家、藝術家能獲成就的大小跟他所受的學校教育並非正相關——即是說,學習成績優秀的不見得能成這些「家」,而學習成績不怎麼樣的則不見得不能成這些「家」。

事實四: 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一定關係」是多大的關係?強正相關、弱正相關、不同層次的科學家正相關程度不同?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讀書的時候成績並不怎麼樣,而且這樣的例子還不少。

哇,這幾十年的教育怎麼了?為什麼培養不出創新型人才?

有教育專家指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這一階段的教育有重大失誤,就是沒有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這一階段的教育就是以填充式教育為基本特徵的,由於巨大的就業壓力,導致巨大的升學壓力,學生要不遺餘力地把所有的時間用於升學準備,所以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全部由教師負責填滿,學生在家時間比如雙休日,則基本由家長負責填滿,這個原因不僅是教育造成的,更主要的是社會造成的。」

可惜的是,在應試教育的沈重壓力下,別說文科課程、就是數理化生等理科課程,能有幾個老師認真、紮實地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大陸高考(網路圖片)

二、30年1000餘高考狀元的悲慘下場

中國相關機構對中國從1977年到2006年30年間1000多位「高考狀元」進行了跟蹤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這麼多曾經讓人驚羨的高考狀元,卻沒有一位成為頂尖人才。他們如今都過著平凡的日子,職業成就遠低於社會預期。

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首先, 他們成為高考頭名,只是應試教育會作題的「狀元」而已,只能說明他們的學習能力、記憶能力、學習計畫性較強,但是在動手操作能力還是創新能力方面沒有得到多少反映。也就是說,高考只是有限度地反映了學生學習應試能力,而應試能力不能衡量一個人在其他方面的發展能力。

其次, 高考狀元們喜歡在學習知識中追求完美無缺,追求無所疏漏,在考試中過分看重分數,使思維處在了僵化的神經質般的模式上。這種思維反映到將來的工作上,他們也只是過分看重僵死的書本知識的死記硬背,而又視學習現成知識為一種享受,而對其他則看得比較淡漠,而這種思維嚴重影響到了他們在事業上的發展。

第三, 許多高考狀元們對來自上方的指令,往往能夠苛刻地按要求完成,而在完成任務時往往缺乏自己獨到的見解。這種思維是對來自應試教育做現成試題而又想獲得完美答案的一種重複。

第四, 高考狀元們只是在應試上取得了暫時的成功,而他們卻又往往以這一次成功引以為一生的驕傲。過分地回顧過去,卻喪失了以後為更高遠目標努力的動力。

第五, 高考狀元們的家庭背景往往不太理想。他們在學習上心無旁騖,夢想擺脫某種困境。一旦實現理想,卻又陷入了沒有目標的窘境。

三、我們的反思:一所學校看得見的是校園,看不見的是共同的價值觀和師生的行為方式

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常說,他在科學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於小時候不僅學習科學,也學習藝術,培養了全面的素質,因而思路開闊。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和工作期間,錢學森除了參加美國物理學會、美國航空學會和美國力學學會之外,還參加了美國藝術與科學協會。

他曾多次感慨:「在我對一件工作遇到困難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往往是夫人蔣英的歌聲使我豁然開朗,得到啟示。」「我們當時搞火箭時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藝術家們交談時產生的。」

是的,科學和藝術是永遠連在一起的,誠如錢老說的「這些藝術裡所包含的詩情畫意和對人生的深刻的理解,豐富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學會了藝術的廣闊思維方法。或者說,正因為受到這些藝術方面的薰陶,所以才能夠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

幾位成功的學習者還有一個共性:平時最喜歡的事都是讀書。讀書使人智慧。在美國加州一所小學的圖書館裡,我曾看到這樣一幅標語:你讀得越多,知道得就越多;你知道越多,就會變得越聰明;你越聰明,你表達思想的時候,你的聲音就越有力。我始終認為,讀書是養心的智慧。種桃,種李,種春風;養花、養草、養心靈。學校是文化場所,如果能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那將會讓孩子受用終身。

最後,還是想說那幾句老話:應試教育,雖然可以生產出一流的技術人才,卻無從培養出真正的科學精神,無法造就創造未來的天才。

知識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質。當學生離開學校時,帶走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學校要讓孩子天性有展現的空間,智慧有表達的機會,美德在學習中扎根,夢想在勤奮中實現。一所學校看得見的是校園,看不見的是共同的價值觀和師生的行為方式。學校文化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培養學生從情感開始而不是從知識開始。



責任編輯:牛蘭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