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重出江湖原料來源仍是懸疑。(網路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5年03月10日訊】7年前,三聚氰胺事件席捲中國。7年來,這場風波漸漸淡去。但媒體統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從2014年2月到2015年1月間公布的拒絕入境名單顯示,一個年度內,FDA因為「疑似含三聚氰胺」而通報的中國食品出口企業有38家,共113批次產品。其中不乏福建銀鷺、廣東嘉士利等知名食品企業。
在這份名單上,餅乾、麵包、蛋糕卷等成為「疑似含三聚氰胺」重災區。這是美國一項針對中國進口食品的特殊檢驗政策。事實上,據媒體調查發現,去年被通報的113項「疑似品」,無一被證實含有三聚氰胺。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7年間,數百家食品企業出口到美國的近千種食品因「疑似含三聚氰胺」被拒入境。
數家被FDA通報的中國食品企業抱怨「被疑似」三聚氰胺給企業帶來了無端的損失和困擾。但也有多家食品企業在「被疑似」的情況下,三緘其口,或者以前後矛盾的答覆回覆媒體記者。
去年百批中國食品被美通報「疑似含三聚氰胺」
從2014年2月到2015年1月間公布的拒絕入境名單,「疑似含三聚氰胺」的中國食品出口企業有38家,共113批次產品。
被拒食品中,有糕點餅乾、大米蛋白粉、黃豆(4176, -12.00, -0.29%)粉、乳製品、焙烤食品、蛋糕、麵包、蝦條、米餅、年糕、魚飼料、寵物食品等,其中餅乾最多,達76批次。
38家企業主要來自廣東、山東、福建、上海、雲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陝西、江蘇、海南等地,廣東最多,有12家;福建、山東次之,分別為6家和5家。且多為中小型食品企業,但也不乏福建廈門銀鷺、廣東嘉士利、上海福生豆製品等知名食品企業。
FDA拒入境名單顯示,2014年6月16日,廈門銀鷺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出口到美國的1批次花生在紐約口岸被拒,原因標注為「疑似含三聚氰胺;含有毒有害物質;不適於食用」。
大型餅乾製造商廣東嘉士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在2014年3月7日,香蔥、紫蘇、咸蘇打及芝麻蘇打4個批次餅乾同樣也標上「疑似含有三聚氰胺;含有有毒有害物質;不適於食用」。被拒入境最多的是廣東惠州樂奇食品有限公司,2014年6月到11月被通報9次,涉及40批產品。
根據南寧市出入境檢疫局官網,其轉載來自食品夥伴網的信息顯示,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亦被FDA通報其2014年9月4日出口到美國的17批次麵點,在紐約口岸遭拒,標注的原因是「疑似含三聚氰胺;含有毒有害物質;不適於食用」。
但在美國FDA官網並未查詢到思念公司被通報的信息。
7年850批次中國食品被「拒絕入境」
根據FDA官網資料所做的不完全統計顯示,過去7年間被FDA拒絕入境的中國食品、藥品約為1萬7千批次,其中產自中國大陸,因「疑似含三聚氰胺」被拒入境的食品約850批次。
之所以有這麼多出口食品在美被冠以「疑似含三聚氰胺」而拒入境,源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FDA對中國包括含乳食品在內的潛在風險食品啟動了「進口預警」(即「自動扣留」)。
美國FDA3月7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該項政策是為保證美國消費市場的食品安全,FDA對於存在潛在問題的進口食品入關時的一項處理措施。被宣布為「自動扣留」的進口貨物,須經過FDA或FDA認可的實驗室檢驗合格,並經FDA駐當地的分支機構審核認可後,海關方才准予放行,進入美國境內銷售。
美國FDA監管運行及政策辦公室全球運營和政策辦公室副主任斯蒂文·所羅門此前曾表示,2008年9月FDA瞭解到中國兒童食用含三聚氰胺的配方奶粉而染病。FDA對中國生產的乳製品「進口預警」。此外,FDA還曾對中國養殖鯰魚、蝦、鰷魚、鰻魚等發布過「進口預警」,事因獸藥殘留物。
美國FDA對媒體記者解釋,對列入預警中存在潛在食品安全風險的食品,在入關時「自動扣留」,依據的是美國《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及相關法律規定,需進行逐批檢驗。
這些食品不管有無質量問題,都必須在口岸等待檢驗以證清白。經FDA或FDA認可的實驗室檢驗合格,並經FDA駐當地分支機構審核認可後,方可准予放行,進入美國銷售。若沒有按照FDA要求檢測或延遲提交檢測報告,產品將被FDA通報。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FDA單方將中國生產的乳品、含乳食品,甚至不含乳的食品、飼料均列入「自動扣留」清單。
雲南普洱永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去年兩次上FDA拒絕入境名單,一次是2014年6月13日,出口到美國的2批次大米蛋白因「疑似含有三聚氰胺」遭拒;另一次是去年12月1日,大米蛋白粉再次標上了「疑似含有三聚氰胺或三聚氰胺類似物」。通報欄裡「是否取樣檢測」、「是否收到過第三方檢測報告」,均顯示為「否」。
永吉生物質量管理負責人羅女士3月4日對《新京報》記者證實,公司確實在去年曾向美國發過兩次貨,共64.1噸。到達美國口岸後貨物被「自動扣留」。「我們是在進口商後來送來按照FDA要求委託美國一家實驗室對貨物檢測的檢測單,才知道此事的。」最終的檢測結果顯示該貨物的三聚氰胺含量沒有問題,而是另外的一個問題,之後公司把貨物全部運回了國內。
被FDA通報「疑似含三聚氰胺;含有毒有害物質;不適於食用」的廈門銀鷺食品集團有限公司,3月5日,媒體記者向銀鷺公司人員求證時,對方稱「此事正核實,不便透露」。
「被三聚氰胺」創痛中國食品企業
業內人士指出,美國是中國食品第二大出口國,「自動扣留」措施導致貨物嚴重延誤,增加額外的檢測費、儲存費等,期間還需同FDA大量溝通協調,無疑增加輸美食品企業的成本和承擔的責任,對出口企業帶來深遠影響。
對於「自動扣留」的影響,永吉生物質量管理負責人羅女士算了一筆賬,64噸產品價值加上運費損失近150萬元。工廠60%的業務在美國,被「自動扣留」後檢測,一般要在美國口岸滯留一個月左右,客戶才能提到貨,週期特別長,也影響了正常的貿易。
「客戶以前每年都會下訂單,現在沒辦法進口,損失有50多萬。」華普水產徐先生直接向記者吐槽:「一次檢驗費用四五百塊,但出口次數多,對小企業來說會有很大的壓力。自己國內送檢一次,到那邊口岸還要再檢一次,那是很可怕的。」
嘉士利運營管理部部長吳先生也稱,「自動扣留」給銷售商帶來滯留費用和檢測費用的壓力,增加銷售商成本,對公司擴大出口產生不利影響。
被「自動扣留」的產品需在FDA指定第三方機構自費檢測「證清白」。許多被拒絕入境的產品,顯示的是FDA沒有取樣檢測,也沒有提供第三方檢測報告,很大原因就是進口商認為檢測費用過高,乾脆放棄貨物。
多家企業還提及,雖然第三方檢測費是由進口商出,但作為合作夥伴,當進口商覺得檢測費用有壓力或對利潤造成影響時,相應也會轉嫁到雙方合作上來,有可能不進口或提出別的條件。
「上了拒絕入境名單,對公司名譽也會帶來負面影響,這些是無法估量的。」一位被FDA通報的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企業也可以向FDA申請從‘進口預警’名單裡撤出,只要進入綠名單,就不會被‘自動扣留’了」,美國FDA駐京辦事處人員向新京報記者表示。
但這個過程耗時不短,並非易事。FDA要有確鑿證據證明引起違規的因素已根除,且符合美國要求,可以從名單中解除。
比如在6個月內,發貨人沒任何違規進口貨物,且提供文件給FDA證明已採取措施;或者生產商至少連續5批輸美產品,經美國當地實驗室檢驗合格,FDA審核放行,廠家或出口商可向FDA提解除申請。如果是對某個國家全國性的「自動扣留」,質量問題出現率低於10%時,由該國主管部門提申請,經FDA對整改情況評估認可後,可對該國解除「自動扣留」。
FDA「收手」尚無時間表
記者瞭解到,三聚氰胺事件引發國外對中國食品質量的不信任,多個國家和地區一度對中國乳製品採取限制措施,加強含乳產品的三聚氰胺檢驗。
針對多年來美國FDA對華進口食品的「自動扣留」,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有關負責人此前曾公開表示,「被美方拒絕入境的產品不一定含有三聚氰胺」,美方做法不利於中美食品貿易健康發展,也影響了中國出口食品國際聲譽。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同美國FDA多次談判,美方也派專家到中國對企業、實驗室進行了實地考察,並未發現任何出口產品存在三聚氰胺問題。此後FDA減少了「自動扣留」中的中國產品種類,但仍將70餘種產品列入清單。
走出陰影需修「內功」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在其官網上指出,FDA的「自動扣留」措施有科學性的一面,但也存在主觀、武斷、片面的問題。「自動扣留」採用單項否決制,任何一項缺陷都可能成為被處理的理由。檢驗以FDA或FDA認可的實驗室檢驗結果為判斷依據,即使出口國檢驗機構對結果有異議,也基本不予以覆核。
雲南普洱永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美國第三方檢驗機構檢測顯示,產品雖然沒有三聚氰胺問題,但都檢出三聚氰酸超標。中國目前沒有對食品中三聚氰酸有明確檢測規定。資料顯示,三聚氰酸遇到三聚氰胺時兩者會形成氰尿酸三聚氰胺,可能造成腎臟衰竭。
一位受訪業內人士表示,這反映三聚氰胺事件後,中國食品企業認識到了食品安全風控的重要性,但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還亟待提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責任編輯:唐風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