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名人逸事——「辮帥」張勛的人緣和地緣(圖)

發表:2015-01-11 00: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張勛(網路圖片)

軍閥大抵有外號,張勛的外號是「辮帥」,因為他在進入民國之後,還堅守自己腦後的辮子。其實,當時留辮子的軍閥還有一些,某些西北的小軍閥包括北洋老將姜桂題,都拖著辮子,但只有張勛被稱為「辮帥」,大概由於他不僅自己留,麾下一萬多定武軍都留辮子的緣故。

張勛在歷史上,名聲不好。在一個進化論主導的時代,痴迷地留戀前朝皇帝,不僅在身體膚發方面身體力行,而且操練出了一場復辟大戲,弄得北京城一時間滿街都是辮子。如此作為,想不挨罵,難。不過,國家大事不見得人人都關心,進化論其實只是知識精英的意識形態;中國人看人,還是人品、秉性,就當時而言,在某些人眼裡,張勛是個憨憨的實心眼漢子。儘管張勛淨鬧事,但軍閥圈子裡很少有人說他不好。跟張勛關係最鐵的,要數號稱講義氣的胡帥張作霖,張勛復辟之後,成了眾矢之的,只有他一直在為張勛說好話;直皖戰後,胡帥在北京政府有了說話的份額,就想著給張勛平反。但是,在北京的梨園,張大帥的口碑也相當不壞,人人都說張勛的堂會,給錢多,和氣,不耍武人脾氣,不強人所難。

其實,最喜歡張勛的,是江西人,尤其是江西奉新縣的人,而張勛的家鄉奉新赤田村的鄉親們,男女老幼,個個都愛死了他們的張大帥。民國時期,北京的江西會館、南昌會館,都是張勛建的,奉新的會館,居然建了五個。江西會館要算是北京最豪華的西式建築中的一座,不僅有洋樓花園,而且能自己發電,在裡面唱戲,從來都是燈火通明。在北京求學的江西籍人士,只要求到張大帥名下,沒有不給錢的,至於奉新的大學生,個個都被張大帥養著,吃穿度用,一切包圓。赤田村的老鄉,張勛每家奉送大瓦房一座,缺什麼,張嘴說話,張大帥管。每逢過年,到張勛駐地徐州的火車上,塞滿了江西的老表和老表們的鄉音,那是上張勛那裡去拜年的喧鬧。當然,拜年不白拜,除了白吃白喝之外,還能帶點銀子走。

在那個時代,但凡是個軍閥,就都在乎鄉誼。湖南軍閥何鍵「非醴勿聽,非醴勿用」(何是湖南醴陵人),閻錫山則「學會五臺話,就把洋刀挎」(閻是山西五臺人),張作霖「媽拉巴子是路條,後腦杓子是護照」(張是營口人,媽拉巴子是營口人的口頭禪,而後腦杓子是營口人的體貌特徵)。張勛對老鄉好,卻並不讓這些人到自己隊伍裡來做事,他的辮子軍並不是他的家鄉子弟兵。也就是說,張勛的重鄉誼,沒有多少實用的功利目的在裡面。

實際上,儘管張勛混的地位不低,但始終只是一個鄉下的土佬,對鄉親施恩,既是富貴還鄉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也是照顧鄉里的一種古老習俗。有人說,張勛忠於清室是愚忠,重視鄉誼是愚善,所有的感情投放,都有一個文化習俗劃定的對象,走到哪裡,爬得多高,都難以改變。也正因為張勛的「愚」,兵微將寡的他才成了督軍團的盟主,自己還以為是眾望所歸,被大夥「忽悠」得一頭紮進了北京,為段祺瑞趕走黎元洪火中取栗還不自知,以為可以藉機實現自己的理想,恢復大清江山,他做「中興」第一人;待到全國一致聲討,段祺瑞組織「討逆軍」打回來,才氣得直跳腳,不僅丟了作為命根子的軍隊,還落了個復辟的惡名。

這樣的張勛,在江西人那裡,在奉新縣,當然有人緣,即使他後來身敗名裂,還是有人念他的好。



責任編輯:潤珍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