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捐贈助學為何都選擇對外不對內?

發表:2014-11-02 10: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4年11月02日訊】繼今年7月,SOHO中國基金會宣布設立「SOHO中國助學金」,並於助學金設立當月向哈佛大學捐款1500萬美元之後,10月29日,SOHO中國基金會與耶魯大學又簽訂了金額為1000萬美元的「SOHO中國助學金」協議,用於資助在耶魯大學就讀的中國學生。消息一經公布,網路上巨額捐款為何不給國內大學的爭議又甚囂塵上。

網友「巨額捐款為何不給國內大學」的疑問,在筆者看來,本身就有兩層含義:其一是為何給國外大學,理由是什麼?其二是為何不給國內大學,理由又是什麼?回答好了這兩個問題,對於我們理解越來越多的潘石屹們海外捐款有醍醐灌頂的作用。

對很多人來說,居里夫人一百年前的那句名言至今仍銘記於心: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他的祖國。我們當然認同「教育無國界」,但教育家、企業家有他們自己的祖國。這也是人們質疑潘石屹海外捐款的原因—國內高等教育尚在草創階段,為何巨資外流呢?

不過在「SOHO中國助學金」海外捐款的案例中,這個質疑其實是不存在的,不管是捐贈哈佛還是耶魯,基金的收益人都是中國留學生。用潘石屹自己的話說,他的目的是致力於「給中國最優秀的學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機會,讓他們的個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更好地為社會進步與發展作出貢獻」。哈佛可以、耶魯也可以,這是巨額捐款流向這兩所世界級名校的理由之一。

捐款也不是看誰與SOHO中國關係好就給誰。耶魯人工作態度踏實、認真,願意按照「SO-HO中國助學金」的意願來使用這筆資金,這是原因之二。耶魯每年都會把資金的收益、使用情況完整地告知SOHO中國,讓受捐贈人監督。歐美大學的這種捐贈傳統,成熟的基金運營模式、嚴格的資金使用程序、完善的捐贈反饋機制,使得捐款人放心也安心。

對照國外的捐贈制度,國內大學其實所缺太多。不給國內大學捐款,除了捐款使用不透明,沒有完善的運營模式,更在於我們缺少一種尊重社會捐贈的態度。我國高校大多是公立學校,重國家經費不重社會捐贈,說到底,社會捐贈需要一套完整的操作制度,要對捐贈者負責,如何取信捐贈者至關重要,我們缺少的恰恰是這份負責任的態度。前不久,重慶大學81級校友唐立新宣布向母校捐贈3億元,立刻引髮網友的極大爭議,爭議焦點就在於學校能不能用好這份善心。由此可見,公眾依然對中國大學缺乏信心。

當然,不管是完善的制度還是對待捐款的態度,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國現代大學的建立滿打滿算也不到120年,相比耶魯、哈佛等有著400年校史的古老名校,我們的路還很長。見賢而思齊、知恥而後勇,中國企業家海外捐贈對國內大學來說是恥辱柱也是鞭策棍。國人與其義憤填膺,不如踏踏實實把教育做好。學習世界名校的治學嚴謹、陽光透明,以及對捐贈專業化的運營使用,或許才是「巨額捐款為何要給國外大學」最好的答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上海金融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