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抄襲國外論文被曝光 幾乎全文抄襲(圖)

發表:2014-08-25 10:5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4年08月25日訊】據大陸媒體報導,8月17日,新聞傳播類知名學術期刊《國際新聞界》罕見刊登了一則《關于于艷茹論文抄襲的公告》。公告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於艷茹,讀博士期間於2013年7月於該刊發表的論文構成抄襲。

在公告中,該刊稱,「本刊近期接到讀者舉報,稱於艷茹的論文《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的「投石黨運動」》涉嫌抄襲。」

《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的「投石黨運動」》一文發表於2013年第7期,作者署名於艷茹,發表論文時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於艷茹涉嫌抄襲的國外論文題為《"Frondeur" Journalism in the 1770s: Theater Criticism and Radical Politics in the Prerevolutionary French Press》,發表於《Eighteenth-Century Studies》1984年第4期,作者署名為Nina R. Gelbart。

《國際新聞界》編輯部經仔細對比兩篇論文後發現,於艷茹在其論文中大段翻譯Gelbart的論文,甚至直接採用Gelbart引用的文獻作為註釋。

在公告中,刊物方面還附錄了兩篇論文,並用黃色標注了於艷茹具體抄襲的內容。據澎湃新聞統計,除了摘要和結語部分,於艷茹幾乎全文「翻譯」了Gelbart的論文,多個段落甚至一字未改,原文照翻。

近幾年,學術造假事件屢屢見諸於媒體。

往遠了說,2010年知名企業家唐駿被舉報其論文、學歷,以及數項發明專利涉嫌造假;同年,學者朱學勤1992年的博士論文涉嫌抄襲。2013年到今年,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學生王宇澄舉報學術抄襲、科研剽竊,相關部門隨後介入調查。

學術期刊公開刊登抄襲公告,在國內實為罕見。公告一經曝光就在網上引發熱議,多位學界知名人士在微博上公開呼籲嚴懲抄襲者。

去年7月刊發的論文,為何一年之後才被發現和揭露是抄襲?對於這樣的學術抄襲行為,當事的學術期刊又會如何處置?學術界又該怎樣來防範論文造假行為呢?

公告稱,經《國際新聞界》編輯部仔細比對,於艷茹發表在該刊2013年第7期的論文《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的「投石黨運動」》,大段翻譯國外學者發表於1984年的論文,甚至直接採用外國論文引用的文獻作為註釋。

《國際新聞界》編輯部認定,其抄襲性質較為惡劣。《國際新聞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陳力丹:

陳力丹:「這個抄襲幾乎是全文抄襲,除了那個提要和結語是她的話,都是完全從那本書上抄的。」


公告附上了兩篇論文全文,並用黃色標注了於艷茹具體抄襲的內容。記者仔細比對圖片後發現,除了摘要和結語部分,於艷茹幾乎全文「翻譯」了國外的論文,多個段落甚至一字未改,原文照譯。

經多方證實,於艷茹是2008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就讀博士學位,2013年7月畢業。2011年9月,她還作為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短期出國(境)研究項目」(第二批)資助對象,赴美國(房源)哈佛大學交流4個月。據媒體報導,於艷茹自北大畢業後,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陳力丹在接受中國之聲採訪時說,在刊發論文之前,期刊編輯部並不瞭解於艷茹本人。

陳力丹:「不知道當事人,長什麼樣也不知道,我們不知道他背景,只知道她是北大的一個博士生,別的都不知道,你抄了就揭發,這有什麼不對呀,就應該揭發。」

陳力丹教授說,這次能在期刊發表多個月後揭發學術抄襲行為,也是源於一個偶然。

陳力丹:「有人向我們舉報,也是個研究者吧,他在研究的時候,偶然發現了,說我們發稿的文章怎麼跟書裡一模一樣,於是就跟我們說,我們專門請了一位外語比較好的人再核對一下,找到原著,拿原著和她已經發表的中文一對,一看就是抄的,沒什麼可說的,我們就開會決定了怎麼辦,就這事兒。」

《國際新聞界》編輯部公開了對於艷茹的處理決定:5年內拒絕於艷茹的投稿,將其論文抄襲情況公告於刊物官網,並通報其相關單位。

陳力丹教授透露,他們還同時發現了另一起造假事件,只是因為情節較輕,未予公開。他猜測,沒被揭發的論文造假行為可能比被揭發的更多。

陳力丹:「我感覺很可能,沒有被揭發可能比揭發的還有被揭發的更多,未來的難題。」

陳力丹教授:「學術論文造假很難鑑定。」

而之所以下如此結論,陳力丹教授解釋,是因為學術論文造假很難鑑定。

陳力丹:「她抄了一本書,我們怎麼可能對所有的專著都那麼熟悉,上哪查去啊,我們做不到這個本事,沒有查出來,抄外國的書還是,那真是完全沒有辦法了,你要抄了中文的論文我們可以查對,那也得花錢,我們得用那個軟體去查。但是如果你抄了外文的,我們現在沒有辦法查對,專著還不是論文,更沒法查對,你們怎麼不事先查,想的簡單了,我們只能說發生一起就處理一起吧。」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劉海龍參與了《國際新聞界》的編輯部會議,他也表示,期刊的審稿流程十分嚴格,但仍無法完全杜絕造假、抄襲現象。

劉海龍說:「我們沒有專門的用那個查重的軟體,主要還是靠尋稿人的各個領域的學者,依他個人的經驗。查重說實話在國際上也沒有哪個期刊這樣來做,都是那個叫做Peer Review同行評監,這個是國際期刊大家的通用做法,因為你在雜誌上一旦發表出來,其實不光是這個領域內,所有人都能看到,一般我們會認為,你應該要珍惜自己的這個能力,像這個事件就是一個很典型的。」

有網友認為,期刊給予學術抄襲行為的處罰太輕。但陳力丹表示,目前國內沒有一個聯合打擊學術造假協調機構,期刊編輯部的許可權只有這些,他們也無可奈何。

據《京華時報》微博披露,北大歷史系有關負責人已經證實,於艷茹是該系博士生,現已畢業離校。對於艷茹攻讀博士期間所發表論文涉嫌抄襲問題,該系高度重視,將立即組織有關專家對其博士答辯論文重新進行核查,如果確認博士答辯論文抄襲,將根據學校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截至今天凌晨,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和於艷茹都還沒有做出公開回應。



責任編輯:李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