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8月03日訊】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作為全面深化改革重頭戲的國資國企改革漸次展開。截至目前,上海、四川、重慶、天津、湖南、貴州、江西等地已公布「地方版」國資國企改革方案,北京國企改革方案近期會公布。中央版的央企改革試點方案七月十五日也已出臺。
上海改革方案中,國企被劃分為三類,即競爭類、功能類和公共服務類。北京國企改革方案將市屬國企分為城市公共服務類、特殊功能類和競爭類三大類。中央直屬企業改革的重點在將央企從國有制變成混合所有制。總之,這種國企改革的核心就是把國有企業最大的部分所謂競爭類國企劃出來,以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即所謂把政府管國企改成管國資。
國企與市場制度不相容
央企由純粹國有制變成混合所有制,政府擁有的國資就不再控股了嗎?決定各類國企高管命運的就不再是政府了嗎?政府管國企變成管國資,就真能提高國企的效益,使中國經濟更加接近於市場經濟?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一面強調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另一面則「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從本質上來講,有整個經濟中佔主體地位的國企存在,是與真正的市場經濟制度不相容的。
國有企業不是不要賺錢。國企業績好,不光國企高管臉上有光,就是這些高管們的上級──政府領導也覺得自己「偉大光榮正確」。但是對於掌握國企運作的高管來說,追求利潤肯定不是第一位的,因為他們職務去留──利益所在,取決於他們的頂頭上司──相關的政府官員。因此國企高管首先要聽命於政府官員,而不是追求市場利潤。
市場中的企業第一使命是追求利潤。國企不一定遵守市場規則,若國企佔整個經濟的主體地位時,這個市場也就不一定是市場,或者說是一個畸形的市場。
國企不一定遵守市場規則,也影響到了非國有企業。既然政府官員是中國市場的主宰,那麼非國企也沒有必要巴巴結結地提高自己生產效率、拓寬市場銷路,只要贏得政府歡心,從上級那兒取得特許經營,比一筆一筆做生意取得的利潤大得多,也方便得多。
所以,只要還是「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中國真正的市場化改革是無法完成的,國有企業的效益也無法提高。不信,請看中國財政部最新公布的中國國企狀況。
國企利潤率低不應存活下去
七月十七日,中國財政部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國企的狀況。
財政部說了一大套今年經濟雖然困難重重,但國企利潤還是見長,同比增長多少多少,等等。可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企業好壞的標準是利潤率,企業的主要經濟效益指標也是利潤率,而不是什麼利潤同比增長或減少。如果一家十萬元資產的企業,去年的利潤只有五十元,而今年變成了二百元,雖然利潤增加了可觀的百分之三百,可企業的利潤率仍然只有百分之零點二,正常情況下這樣的企業是無法生存的。
根據財政部公布,今年上半年,中央企業實現利潤八千九百四十二點一億元,地方國有企業三千二百六十九億元。今年下半年如果能夠持續保持這個水平,根據央企的總資產額五十一萬一千四百六十八點五億元,其年利潤率可達百分之三點五○;地方國企總資產額四十五萬八千六百五十七點六億元,年利潤率有百分之一點四三。
中國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可信度一直不高,即使公布了細目卻仍然含糊不清,似有存心不讓人看懂的意思。這份數據中,央企和地方國企均有負資產存在,那些利潤中是否已經去掉企業負資產所需付出的成本呢?如果沒有去掉,那麼央企的負債總額三十三萬五千五百九十八點五億元,地方國企的負債總額二十九萬六千九百零四點二億元。
不管誰負債都要支付利息,一年多來人民幣債市利率和貨幣市場拆借利率很高,但相信國企是能夠得到較便宜的銀行貸款。國企負債一般長期的比重較大,就算把其全部算作銀行一年期短期貸款,利率為百分之六,央企需要承擔利息二萬零一百三十五點九一億元,地方國企需要承擔利息一萬七千八百一十四點二五億元。這樣一來,央企和地方國企的年利潤率都是負數!
就算現在中國財政部公布的國企利潤都是在去掉負債成本之後的純利潤,那麼依據國企淨資產所得的年利潤率,央企是百分之五點○八,地方國企是百分之二點○二。
聯繫到進入二○一三年世界財富榜的九十五家中國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已經從百分之五點四降到百分之三點九,那麼央企今年上半年的利潤率似乎是很了不起的,而地方國企的利潤率也可算差強人意。當然,比比中國現今的銀行存款年利率,以及利率更高的各種理財產品,國企仍是沒有什麼前途的。
現今中國利潤率最高的行業是金融業,金融業中利潤率最高的是銀行業,所有大銀行都是央企,大銀行的利潤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高於平均利潤率四至七倍。另外一些享有壟斷利潤的企業也幾乎都是央企,其利潤率也大大高於平均利潤率。如果除去那些享有壟斷利潤的企業,剩下的央企將要虧成什麼樣子?
國企是利益集團「錢袋子」
地方國企,包含了地方銀行和某些地方壟斷企業,應該也有高額的壟斷利潤來平衡整個地方國企的平均利潤率。地方國企利潤率已到慘不忍睹的地步,很大的原因是大量過剩產能是在地方。這些過剩產能得不到大刀闊斧的淘汰,有限的存量資源就得不到盤活,拖累了整個地方國企的利潤率。
眾所周知,企業的利潤是歸老闆的,至於企業要擴充要增加資金,那也是需要得到老闆同意,由老闆在利潤中扣除或者另行撥付。可是,根據中國財政部今年五月初的通知,提高央企上繳利潤比例五個百分點,但也僅僅只有央企利潤率的百分之零點五。如果央企的年利潤率真有百分之五點○八,那麼百分之四點五八到哪裡去了?難道企業可以私吞企業利潤而不繳給老闆嗎?如果央企的年利潤率是百分之三點五○,那麼剩下的百分之三點○○到哪裡去了?如果央企的平均年利潤率是負數,那麼拿什麼繳給財政部?
財政部公布的國有企業的利潤賬目簡直讓人一頭霧水!
中國官方的統計數據一向帶有宣傳色彩,然而就是從這些明顯有利官方有利誇大國企效益的不太可靠的統計數據中,人們仍然可以看到,享受種種壟斷特權的國企的利潤率如此之低!那麼,這樣的國企,還要它作甚?國企只不過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錢袋子」,無論怎麼改革都不可能提高多少效率,無論怎麼改革都只會阻礙中國經濟市場化改革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