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1月31日訊】由於國內的老百姓多年來興起的毛澤東熱;也由於近年來不斷有人就文革中的狂熱行為道歉。引起了大眾對這段歷史的議論和回顧。不過真正關心這段歷史,並且爭得臉紅脖子粗的,還是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中老年人居多。年輕人普遍不太關心,這就潛藏著危險。
文革是怎麼回事兒,很多人各有不同的解釋。以個人經歷來劃線的佔絕大多數。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盲人摸象了,每個人說的都不錯,但從整體來看全都是錯的。甚至很多學者也是從非常局部的小事件入手,把文革描述得十分悲慘或者揚眉吐氣。這都失之於偏頗。
毛澤東用他一貫通俗的語言說文革是靈魂深處的大革命。這話確實不錯,它確實是一場以意識形態革命為目標的大革命。從清朝末年以來,一些知識份子把學習西方的潮流理解成為全盤西化。要徹底清除中國的傳統文化,全盤移植西方的文化,以便迅速接受西方的現代化。這種極端思潮在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中發展壯大成為主流思想。影響並指導了中國一百年來的政治走向。
所以當毛澤東提出開展文化大革命的主張時,中共領導層裡沒有人反對,而且是全力支持。因為這是他們大家從年輕時就具有的理想,在這點上沒有什麼爭議。
所以有些批判者認為文革就是毀滅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體系,看起來這沒錯兒。但這只是像腿,不是大象。不能解釋為什麼毛澤東要發動中學生而且鼓動暴力手段;同時把目標集中在「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上邊。
所以文革還有更多的目標和原因,這就是當時談論最多的話題「路線鬥爭」。毛澤東堅持要走他的社會主義道路;更多的官僚們比較實際。因為五十年代的共產主義實驗帶來的大飢荒,大家都認為搞一點市場經濟比較實際。對國家對人民甚至對共產黨的政權都有好處。這就使得以劉少奇為代表的官僚階級和毛澤東為代表的真誠的共產黨產生了對抗。
在文革前的幾年裡。毛澤東不僅受到了公開的批判;而且在黨的代表大會上受到了公開的冷落。劉少奇代表大多數新生的官僚資產階級,擱置和緩解了毛澤東發動的清除腐敗的運動。但卻沒有削弱毛澤東的神聖地位。這就形成了專制體制中的最大危機,用毛澤東的話說就是兩個司令部之爭。這是發動文革的第二個動機。這也是為什麼毛澤東甩開官僚集團發動中學生的原因。
當時的官僚階級雖然沒有現在那樣腐敗和專橫,但欺壓良善貪污腐敗驕奢淫逸,也已經在老百姓裡引起了極大的憤慨。這種憤慨正是毛澤東要利用和依靠的力量。但是導火索不能是膽小怕事而且很容易被瓦解的成年人。中共自己是搞群眾運動出身的,很懂得如何瓦解群眾組織。這就需要一批初生的牛犢不怕虎,大學的牛犢已經不容易發動了,所以選擇了一批中學生。而且是膽子更大一些的紅二代幹部子弟。這在技術上確實很精明。
但這些既不怕虎也不懂事的初生牛犢,顯然不足以成大事。而且他們的官僚階級子弟的身份,也不符合毛澤東打擊官僚階級的目標。所以毛澤東在利用這批官僚子弟發動了全國性的運動之後,就迅速地拋棄了他們。改為培養了一批大學生和工人農民的領袖。使得打擊官僚階級的運動進入了高潮。
當時毛澤東並沒有想到,這批被拋棄的初生牛犢在官僚們的暗中推動下,掀起了一場反毛澤東的小運動。並且鬧得轟轟烈烈,它的後續效果和在民間的傳播。導致了毛澤東死後的大規模反毛運動,和以鄧小平為代表的官僚資產階級復辟。從這個反毛運動分裂出來的一支,形成了最早的現代民主運動;西單民主牆運動。
現在有人拿文革時期的經濟增長不比現在低,來證明毛澤東時代的平均主義比現在好。這看上去也不錯,但也是盲人摸象。拿像腿和像鼻子比較做學問,比來比去差不多。
於是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當時文化差不多,經濟還不如中國的日本、臺灣、韓國等等國家發展比中國快得多,很快就進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而中國發展了半天還是全世界最窮的國家呢?為什麼無論是當時的平均還是現在的貧富懸殊,老百姓都不滿意呢?這就要進行分析比較,不能一概而論。
現在和毛澤東時代相同的地方是專制獨裁和對老百姓的極度剝削。老百姓創造的財富都被政府或者官僚資產階級拿去了,老百姓當然不滿。當官的無法無天,老百姓飽受欺凌當然還是不滿。現在已經發展到廣泛的憤怒和仇恨,已經成為普遍的社會心理特徵了。
現在和毛澤東時代不同的地方,是半吊子市場經濟和半吊子計畫經濟的區別。他們之間的區別並沒有造成結果的根本區別,經濟趕上了誰誰誰和老百姓沒關係,老百姓的總體感覺是還不如當年了。為什麼呢?這就說明瞭只要分配的權力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無論搞市場經濟還是計畫經濟,結果必然是人家有權有勢的份大;無權無勢的老百姓份小。手法不同結果沒啥大區別。
只有改變了權勢分配的體系,才能改變財富分配的體系。所以必須來一場民主革命,而不是在專制政治裡邊修修補補。改革沒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