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君】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三)(組圖)

作者:雲中君 發表:2013-11-14 00:3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李靖

【看中國2013年11月14日訊】貞觀大將李靖:忍辱不辯,知足而勇退

李靖原是隋臣,唐高祖李淵太原起兵之時,曾生俘李靖,必欲殺之。太宗愛其才,力救獲免。太宗執政之後重用李靖,李靖也非常盡心報效,親率精兵三千,平息邊患,使突厥、吐谷渾臣服,功蓋當世。李靖不僅有平嶺南、定江南、滅突厥、收吐渾的豐功偉績,而且為人、為將、為帥、為官之道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點。在軍事上,步戰、水戰、陣戰、騎兵戰、沙漠戰均有創舉,從無敗績;在政治上,不結私黨、通力合作、善知進退,且體恤民情,為李世民精兵簡政、大興商貿、開創盛世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建議。

唐朝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武成王(姜太公)廟。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其弟子蘇定方、徒孫裴行儉繼承了他的衣缽,祖孫三大名將締造了中國古代無往不勝的軍事神話。唐太宗曾給予他高度評價:「尚書僕射代國公靖,器識恢宏,風度沖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運始,效績邊隅,南定荊揚,北清沙塞,皇威遠暢,功業有成。」

貞觀四年正月,朔風凜冽,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冒著嚴寒,從馬邑(今山西朔縣)出發,向惡陽嶺挺進。東突厥的頡利可汗萬萬沒有想到唐軍會突如其來,兵將相顧,無不大驚失色。他們判定:如果唐兵不傾國而來,李靖決不會孤軍深入,於是「一日數驚」。李靖探知這一消息,密令間諜離間其心腹,其親信康蘇密前來投降。李靖迅即進擊定襄,在夜幕掩護下,一舉攻入城內,俘獲了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正道及原煬帝蕭皇后,頡利可汗倉皇逃往磧口(今內蒙二連浩特西南)。李靖因軍功進封代國公,賜物六百段及名馬、寶器等。太宗高興地對大臣說:「李陵以步卒五千絕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書竹帛。靖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頡利可汗處於山窮水盡的境地,他派執失思力入朝請罪,請求內附,並表示願意入朝。其實,他內心尚猶豫未決,意欲贏得時間,以苟延殘喘,俟草青馬肥之時,逃到大漠以北,以捲土重來。唐太宗派遣鴻臚卿唐儉等前去安撫,又詔命李靖率兵迎頡利可汗入朝。李靖率兵抵達白道,與李績謀議說:「頡利雖敗,其眾猶盛,若走度磧北,保依九姓,道路且遠,追之難及。今詔使在彼,虜必自寬,若選精騎一萬,赍二十日糧往襲之,不戰可擒矣。」商議已定,遂率軍連夜出發,李績繼後而進。

李靖率軍進至陰山,遇到突厥斥候千餘帳,一戰而全部俘獲,命與唐軍同行。這時,頡利可汗見到唐使臣,放鬆了戒備。李靖前鋒蘇定方率領的兩百餘騎又乘著大霧,悄然疾行,直到距牙帳七里遠的地方才被發覺。如同驚弓之鳥的頡利可汗慌忙騎馬逃走,突厥軍也四散而逃。李靖大軍隨之趕到,殺敵一萬餘人,俘虜十幾萬,繳獲牛羊數十萬隻(頭),並殺死隋義成公主。頡利可汗率萬餘人想北過大漠,在磧口受李績所阻,不能北逃,其大酋長皆率眾投降。不久,頡利可汗被大同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擒獲,並送到京師。東突厥從此宣告滅亡了。

貞觀八年(634年)十二月,發生了吐谷渾進犯涼州的事件,唐太宗決定興兵反擊,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奉命赴任之時,正值寒冬臘月季節。他一路踏著冰雪,風餐露宿,備嘗艱辛。翌年閏四月,唐軍在庫山(在今青海天峻)與吐谷渾交戰,李道宗部大敗吐谷渾,唐軍首戰告捷。

狡詐的吐谷渾可汗伏允一面往西敗退,一面令人把野草燒光,以斷絕唐軍馬草。乾草已被燒光,春草尚未萌生,諸將大都認為戰馬瘦弱,不可長途追擊。侯君集認為吐谷渾已「鼠逃鳥散,斥候亦絕,君臣攜離,父子相失,取之易如拾芥,此而不乘,後必悔之」。李靖完全贊同他的意見,決定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於是兵分兩路:李靖與薛萬均、李大亮等從北道,侯君集、李道宗從南道,兩路大軍一齊進發。

李靖親自率領的北路軍進展順利。不幾天,其部將薛孤兒於曼頭山(今屬青海)擊敗吐谷渾軍,殺其名王,用繳獲的大批牛羊充作軍食。接著李靖的主力軍也先後於牛心堆、赤水源兩次大敗吐谷渾軍。侯君集、李道宗所率南路軍進展也很迅速,他們深入荒漠二千餘裡。這裡荒無人煙,溫差變化大,有時酷熱難忍,有時寒冷得令人顫慄。有時無水,他們只能刺馬飲血解渴。唐軍克服了種種困難,長途奔襲,到了五月,終於在烏海(今青海興海)追上了伏允可汗,又大敗其軍,俘獲了其名王。薛萬均等於赤海也打敗了吐谷渾的天柱王軍。

李靖都督各軍繼續進擊,又連戰告捷。李大亮軍於蜀渾山擊敗吐谷渾軍,獲其名王二十人。部將執失思力也在居茹川擊敗吐谷渾軍。唐軍乘勝進軍,經過積石山河源,一直打到吐谷渾西陲且末(今新疆且末)。部將契苾何力追擊伏允可汗,破其牙帳,殺數千人,繳獲牛羊二十多萬頭(只),並俘虜了其妻子。伏允可汗率一千多騎兵逃到磧中,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部下紛紛離散。不久,伏允可汗為部下所殺。其長子大寧王慕容順殺死天柱王,率眾降唐。李靖率軍經過了兩個月的浴血奮戰,平定了吐谷渾,並向京師告捷。

李靖雖在戰場上勇猛善戰,叱吒風雲,但卻性情沉厚。御史大夫蕭瑀妄加劾奏李靖治軍無方,在襲破突厥頡利可汗牙帳時,一些珍寶文物,都被兵士搶掠一空,請求司法部門予以審查。太宗雖一時不明緣由,特赦不得審查。在李靖入見時,唐太宗仍嚴加責備,李靖卻不加辯白,只是頓首謝罪。太宗以其功勞大,加授左光祿大夫,賜絹一千匹,加實封戶,通前為五百戶。後來,唐太宗知道李靖受了誣告,又賜絹二千匹,並由兵部尚書晉升為右僕射,成為宰輔。

李靖在青少年時曾銳意進取,然而一旦富貴在身,又深懼盈滿,能知足而退。到了貞觀八年(634年)十月,擔任宰相職務剛滿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辭任,而且言辭懇切。唐太宗明白他的心意,並十分欣賞他的人品。在進擊吐谷渾時,利州刺史高甑生任鹽澤道總管,未按期到達,貽誤了軍機,受到李靖的責備,他心懷不滿。戰事結束後,即串通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誣告李靖謀反。唐太宗令調查此事,弄清事實真像,判定高甑生以誣罔罪減死,流放邊疆。此後,李靖以功進封衛國公。貞觀十七年(643年),又與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圖像於凌煙閣,尊奉為功臣,併進位開府儀同三司。

貞觀大將李績:仗義盡忠故主突厥畏威遠逃

李績,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將軍。李密後來被王世充打敗,帶領兵眾往回降唐朝。李績仍佔有李密原來控制的10個郡。武德二年,李績對長史郭孝恪說:「魏公李密既已經回順大唐,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假如上表獻給大唐,那就是樂於主子的失敗,來自己居功,以謀求富貴,我感到可恥。現在應該完整地登錄州縣名稱和軍人戶口,一併報送魏公,由魏公自己來獻給朝廷,這就是魏公的功勞了,不是很好嗎?」於是派使者報送李密。使者剛到長安,唐高祖聽說沒有表奏,只有報告給李密,感到很不滿意。使者把李績的用意奏報,高祖才很興奮地說:「徐世績感故主之德,給故主推功,真是純臣啊!」任命他做黎州總管,賜姓李氏,把戶籍登進宗正寺,封他的父親李蓋為濟陰王,李蓋果斷辭謝王爵,就改封舒國公,授予散騎常侍的官職。不久又加授李為右武侯大將軍。

到李密反叛被誅,李績為他發喪並穿上喪服,具備君臣的禮節,上表請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遺體交給他。於是他大規模地預備儀仗,全軍都穿上白色的喪服,將李密埋葬在黎陽山;葬禮完畢,才脫去喪服解散,朝廷上下都以為李績講道義。

貞觀元年,李績被任命為并州都督,都令則行有禁則止,大家都說他稱職,突厥對他十分畏懼。太宗對隨從的大臣們說:「隋煬帝不懂得精選賢良、鎮撫邊境,只往遠筑長城,派大批將士屯駐,來防範突厥,見識糊塗,竟到了這種地步。我如今委任李績鎮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遠逃,邊塞城垣安寧,豈不勝過幾千里的長城嗎?」後來并州改設大都督府,又任命李績為長史,加封到英國公。

他在并州鎮守了16年,召回任命為兵部尚書,兼知政事。李績有一次忽然重病,驗方上說用鬍鬚燒的灰可以治好,太宗親身剪下自己的鬍鬚給他和藥。李績叩頭出血,哭著謝恩。太宗說:「我這是為社稷打算,不用感謝。」貞觀十七年,高宗還在東宮時,調任李績為太子詹事,追加特進的待遇,仍擔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設宴,宴席上,太宗回頭對李績說:「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慮下來沒有再比你合適的人選。你過往能不忘李密,如今怎麼會做對不起我的事情!」李績擦著眼淚回話,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來。不一會李績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蓋在他身上。他就是這樣地被委任信用。

李績每次行軍作戰,用兵籌劃,臨敵應變,都能做得很確當。從貞觀以來,李績奉令討伐突厥頡利可汗和薛延陀、高麗等,都把他們打得大敗而逃。太宗曾說:「李靖、李績二人,古代的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豈能比得上啊!」

貞觀大將尉遲敬德:兩次救主功高護駕甘為門神

尉遲敬德原是劉武周的一個偏將,歸順大唐之後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他忠心耿耿,為唐初的統一與穩固立下了大功。他曾兩次冒險搶救李世民,使其轉危為安,保證了統一全國的戰爭順利進行。邙山之役中,他帶領軍隊衝出重圍,衝亂敵陣,為獲勝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在關鍵時刻阻止了兩軍殘殺,平息了動亂。也在處理李建成餘黨問題上為李世民當權贏得了人心。貞觀初年,突厥日益強盛,侵擾中原,成為唐朝的嚴重威脅。尉遲敬德被授為涇州道行軍總管,擊敗突厥於涇陽。所獲珍寶財物,必散送士卒,因此其軍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中國的門神之說也源自李世民與尉遲敬德和秦瓊的一段佳話。相傳有一天,唐太宗在夢中夢見一位大將軍來向他求救。那位將軍說:‘我是東海的龍王,玉帝命令我到人間降雨,唉!我去遲了,以致河水干了,土地裂了,全國各地都鬧旱災,玉帝知道後大怒,判我死刑,明天午時由你的大臣魏徵監斬,到時候,您如果能想辦法讓魏徵不來,我就能活命。’太宗很同情龍王,就答應了他的請求。第二天一大早太宗就叫魏徵來陪他下棋,從早上一直下到中午,魏徵實在太累了,就打了一個盹兒,誰知他竟然在夢中去監斬了。

從此以後,海龍王的冤魂每晚都來找太宗,抱怨他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說,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答應了。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仔細觀察,其中一位手執鋼鞭,另一位手執鐵鐧。執鞭者是尉遲敬德,執鐧者是秦叔寶即秦瓊。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