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28日訊】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換手率比較高。
第一,金融結構的差距。我們在2008年出版的《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中比較了五個國家的金融結構,日本是典型的商業銀行主導型,38%的金融資產在商業銀行裡,而美國只有18%,所以美國金融體系比日本的市場化程度高很多。
但中國的這個數據在60%左右,說明我們的結構相比日本來說還更加過度倚重商業銀行。五年過去了,今天這個比例達到了73%,也就是說,過去幾年中,我國金融結構的發展是走向了更加嚴重的失衡。
第二,在市場機制上的差距。以企業IPO的機制來看,全球幾乎所有主要的交易所都是註冊制,只有兩個例外,一個叫上海證券交易所,一個叫深圳證券交易所。這兩個實行的是核准制,名曰核准制,實際上是審批制。當然,註冊制、核准制或審批制之間也不是絕對的黑和白的關係,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關係,而是一個漸進的變革過程。
很多人說美國證監會的註冊制也有很多個流程,有上百個需要打勾欄目方。的確是,但相對來說那些流程更加標準化。中國證監會一直致力於發行體制的市場化改革,應該說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效,但是這條路還漫長,也不可能一天之內就達到目標,因為發行體制的改革與多層資本市場的發展、跟機構投資者的發展都高度相關,很難單兵突進取得成功。但總的市場化的取向是會堅定不移的。
第三,市場深度上的差距。我們的市場結構是一個倒金字塔,美國是一個正金字塔。美國紐交所有2300家掛牌公司,然後是納斯達克,有2500個,再往下是OTCBB和粉單市場,大致將近1萬家掛牌公司,再往下是一個灰色市場,也有上萬個掛牌公司,儘管在這些市場上掛牌的公司與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無法同日而語,但它服務於低層次企業,與其他高層次的市場實現了很好的分化。
而我們正好相反,主板有1400家掛牌公司,中小板是700個,創業板是355個,中關村代辦轉讓系統原來只有100多個,今年以來多了些,當然我們還有很多區域性產權交易所,但發展不太規範,良莠不齊。
這是什麼概念呢?打個比方,就好像一個國家的中學生比小學生多,大學生比中學生多,最多的是博士後,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加快三板和四板的市場建設,尤其是三板。
未來四板的發展空間可能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像浙江、江蘇、廣東、山東、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企業數量眾多,三板承接不了的企業還可以在當地的四板掛牌。另一方面,像烏魯木齊這樣的城市,半徑1000公里的範圍內,沒有一個城市能與之競爭,如果發展了一個活躍的區域股權交易市場,那麼,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其他周邊國家的企業可能會到這裡來掛牌、來融資,不僅促進了我們和周邊經濟體的融合,對東突問題的解決可能都會大有裨益。
中國的發展,還是需要融合周邊的經濟體,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化解矛盾,共同繁榮,而區域性資本市場的發展,可以成為實現這一國家戰略的重要手段。具有同樣戰略意義的地方,還有南寧,可以輻射東盟經濟體;還有海西經濟區,可以輻射臺灣,臺灣的中小企業可以到海西的股權交易市場來掛牌,來融資,還能加快兩岸經濟體的融合。
另外,與股票市場相比,我們的債券市場的差距更大。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嚴重滯後於股票市場,金融衍生品和期貨市場又滯後於債券市場,相對更加欠缺。所以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任重道遠。
第四,市場文化上也有一定差距。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換手率比較高。我們是一個以散戶為主的市場,儘管散戶在中國市場中持有的市值僅有20%多一些,卻貢獻了70%以上的交易量。
當然,全世界的很多市場都是經歷了一個過程才發展成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例如美國早期的市場完全是投機,但華爾街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散戶市場,早期參與華爾街的往往都是有錢人,有一點像富人俱樂部,並不像我們市場重很多都是普通老百姓。最初的《梧桐樹協議》就是24個經紀人在一起搞的一個買賣股票佣金的價格同盟。華爾街的投資文化的變遷也有一個演進過程,早期基本上都是莊家,都是純粹的投機。
真正的投資文化,是在1929年股市崩潰後,以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為代表,基本面和價值投資的理念才逐步出現,隨著共同基金的發展和養老金的參與,才逐步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最終建立起了相對成熟的市場文化。即便如此,在1990年代的網際網路泡沫和2008年金融危機中,還是難免有大量投機的行為出現。
總體來說,中國市場的換手率比較高,以2007年的數據為例,這一年,全球市場上的換手率大概100%多,韓國多一些,超過200%,而我們的上交所是927%,深交所是987%,是全世界的很多倍。近年來,這個比例有所下降,但在全球仍然是比較高的。市場的活躍度是一個非常微妙的事情,沒有一定的活躍度、沒有一定的流動性就不能稱之為市場,但如果投機氣氛過濃,也是比較危險的。
在亞洲市場中,韓國市場換手率是比較高的,在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韓國市場應聲崩潰,所以說它是非常脆弱的。但是與中國市場相比,韓國顯然是小巫見大巫了。所以從市場文化這個角度看,我們的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方面需要發展機構投資者,另外一方面,還要加強中小投資者的保護,並倡導理性投資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