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的周文王遺言(組圖)

發表:2013-07-20 13: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7月20日訊】清華大學收藏了一批戰國楚簡,經過學者的精心保護和整理,現在已經正式公布的是一篇稱作《保訓》的文章。《保訓》全篇一共有11支簡,每支22∼24個字,其文如下:

「隹王五十年,不瘳,王念日之多鬲(歷),恐墜寶訓。戊子,自靧。己丑,昧[爽]……王若曰:‘發,朕疾適甚,恐不汝及訓。昔前代(人)傳寶,必受之以詷。今朕疾允病,恐弗念終,女(汝)以書受之。欽哉,勿輕!昔舜舊作小人,親耕於歷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違於庶萬姓之多欲。厥有施於上下遠邇,迺易位邇稽,測陰陽之物,咸順不擾。舜既得中,言不易實變名,身滋備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堯嘉之,用受厥緒。嗚呼!發,祗之哉!昔,微假中於河,以復有易,有易服厥罪。微無害,迺歸中於河。微志弗忘,傳貽子孫,至於成唐(湯)祗備不懈,用受大命。嗚呼!發,敬哉!朕聞茲不舊,命未有所延。今汝祗備毋懈,其有所由矣。不及爾身受大命,敬哉,勿輕!日不足,惟宿不詳。」


清華簡

這篇簡文記載的是:周文王晚年病重,唯恐自己來不及留下遺言,於是,在戊子這一天召來太子發(即之後的周武王),留下了自己的臨終遺言。文王在遺言裡面講到了上古的史事傳說舜和商朝祖先上甲微的故事,用這兩個故事教導太子發,要他遵行「中」的思想觀念,這些內容不見於以往的歷史記載,篇中所包含的中道思想具有哲學意義。


文王求賢圖

關於舜的故事:「昔舜舊作小人,親耕於歷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違於庶萬姓之多欲。厥有施於上下遠邇,迺易位邇稽,測陰陽之物,咸順不擾。舜既得中,言不易實變名,身滋備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堯嘉之,用受厥緒。」這段話講的是舜在受到堯的提拔之後,怎樣做到不違背百姓的種種意願而求取中道。由於舜出身民間,所以能夠自我省察,而不與百姓的願求違背。在施政時,他總是設身處地,從正反兩面考慮,達到中正,從而把事情做好。這段簡文與子思所作的《中庸》中所記載孔子的話:「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十分近似。

第二個故事講的是商湯的六世祖上甲微:「昔,微假中於河,以復有易,有易服厥罪。微無害,迺歸中於河。微志弗忘,傳貽子孫,至於成唐(湯)祗備不懈,用受大命。」說的是上甲微為他的父親王亥復仇的故事。王亥與上甲都見於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在甲骨文發現後,王國維等學者從《周易》《山海經》《竹書紀年》等文獻中鉤稽出這段久已湮沒的史跡:商人的首領王亥曾率牛車到有易去貿易,有易之君綿臣設下陰謀,把王亥殺害,從而奪取了牛車。後來,王亥之子上甲與河伯聯合,戰勝有易,誅殺了綿臣。在這個故事中,周文王再次強調了「中」,上甲微把「中」傳貽子孫,於是後來的成湯才得有天下。

《保訓》作為周文王的臨終遺囑,通篇反覆強調了「中」,即以「中」的思想觀念治理國家。這個「中」實際上就是保持平衡的意思,文王在遺囑中教導他的兒子發:在商代末年複雜多變的形勢中,既要堅定不移,又要「翼翼不懈」,小心求穩地處事。而後的周武王繼承了文王的遺志,伐紂滅商,最終實現了文王的遺願。

實際上,周文王遺言《保訓》的思想與儒學有共通之處,這一點很值得探索和研究。



来源:西安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