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7月19日訊】據有關媒體報導,被券商美化為「放大槓桿、放大收益」的融資融券業務如今卻成了投資者的「財富絞肉機」。在剛剛過去的恐怖6月,大量融資賬戶以爆倉收場。
而據業內人士介紹,自年初以來,超過九成參與兩融業務的客戶,均出現不同幅度的虧損。即便是將時間拉長至3年,亦有六成以上的投資者敗走兩融市場。如某大型券商經紀業務部的VIP客戶李晨(化名),其股票賬戶市值曾有100萬元,但在6月中旬的融資操作中,由於融資買進興業銀行、民生銀行這兩隻銀行股,個人股票賬戶的市值由100萬元縮水至60萬元。又如銀河證券一家營業部的一位客戶,資產規模300萬元,做了3年兩融業務後,其資產規模縮水至90萬元。據該營業部的投資顧問介紹,該營業部操作兩融業務的客戶約有100位左右,但其中九成客戶都是虧損的。
融資融券何以成了投資者的「財富絞肉機」?雖然這個現實是那些參與融資融券業務的投資者所不願意接受的,但實際上這是早就注定了的事情。是A股市場參與融資融券者所難以逃脫的命運。
之所以如此,這其實是由A股市場的屬性決定的。因為A股市場是一個為融資者服務的市場,它甚至被投資者稱為是「圈錢市」。在這個市場裡,投資者是很難取得投資回報的。所以,A股市場的投資定律是「七二一定律」。「即十人炒股七人虧損兩人持平一人盈利」,因此,就投資者這個群體來說,注定是難逃虧損命運的。而就投資者個體來說,雖然不排除階段性賺錢的可能,但長期來看,能賺錢的投資者只是極少數極少數。所以,在這樣一個市場裡,投資者投入越多,虧的錢也就越多。而就融資業務來說,其實就相當於是一種借錢炒股的方式,如此一來,投資者的虧錢效應就會放大。所以,儘管券商將融資融券業務美化為「放大槓桿、放大收益」,但由於股市本身缺少賺錢效應,而只有虧錢效應,所以在融資融券條件下,還是「放大虧損」更符合現實。
而且融資融券之所以注定成為投資者的「財富絞肉機」,這與A股市場投資者的不成熟是緊密聯繫的。就融資融券業務本身來說其實它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可能「放大收益」,也有可能「放大虧損」。但由於A股市場投資者並不成熟,這就使得這把「雙刃劍」變成了投資者的「自裁劍」。由於長期以來A股市場交易機制只能是做多才能賺錢,市場缺少做空機制,這就使得A股市場的投資者養成了多頭思維,習慣於做多。表現在融資融券業務上就是習慣於融資而不是融券。如此一來,這就注定了投資者融資虧損的命運。實際上如果投資者要是相對成熟的話,該融資的時候融資,該融券的時候融券,那麼結果就是另一回事了。即便投資者賺不了多少錢,但至少可以把融資融券造成投資者九成虧損這一虧損比例降低幾成。
因此,融資融券成了投資者的「財富絞肉機」,這既有A股市場系統性的問題,也有投資者本身不成熟的原因。所以,在目前市場環境下,投資者還是應該慎重參與融資融券業務。投資者在看不清大盤方向的情況下,還是以不參與融資融券為宜,尤其是不應該沈迷於融資融券業務。特別是對於那些死守多頭思維的投資者,尤其不應該參與融資融券業務。否則,投資者的財富還會源源不斷地餵進融資融券這臺「財富絞肉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