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M2是GDP的2.5倍,顯然是世界主要經濟體M2/GDP比重最高的國家。許多人認為M2過大,必然導致CPI忒高。其實不然,為啥?
大家知道,貨幣流動量是貨幣發行量及流轉速度的乘積。如果貨幣發行增加,流轉速度減慢,貨幣流動量不一定增加,或者流動量的增長速度不會與貨幣增發速度等量。
也就是說,CPI的增速,完全有可能低於貨幣的增發速度,這大概是中國十幾年來的現實表現。當然,網民可以說,統計局的CPI計算不準確,不過,大家不能排除貨幣流轉速度下降的可能性。
解釋CPI增速遠低於M2 增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房價高漲。高房價,大量吸入社會流通的貨幣,或者信貸。房價沒有計入CPI,所以,不管房價上漲多少,都不會由CPI指數的高低表現出來。
房子把大量的M2消耗掉了。這表面上看,過度印刷貨幣,並沒有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多大的困擾。
然而,貨幣超發所造成的‘小幅度’CPI 增長,只是給普通百姓帶來一些‘外傷’,而真正的‘內傷’,卻是在房價的高漲當中。
這樣說吧,新增貨幣,必須由消費品,房子和股票來吸收。投資股市,老百姓沒有了信心,這條貨幣流通的渠道基本被堵住。第二條通道就是CPI所包含的消費品,包括吃的,租的,樂的,走的,穿的,等等。可是,這些消費品的收入彈性係數往往小於1,也就是說,老百姓手上賺的錢越多,用於這方面的消費佔總收入的比例就越低。
那麼,剩下來的錢,就只好投到房地產上面。你投,我投,他(她)也投。結果,房價節節升高,老百姓心裏感到越來越‘幸福’,因為有形(房地產)的財富在數年之間,就翻了好幾倍。
以前,中國人出國,覺得自己比鬼佬實在窮的太多。現在,中國人出國,動不動就說,‘咳,孩子從中學到大學,在國外讀書,最多花個百把來萬,我回家賣掉一個小廁所就行了。’
有的父母,甚至把國內的房子賣掉,跑到美國,或者英國,或者澳大利亞,在那邊買了一個比北京房子大數倍的別墅,還剩下足夠的錢給孩子上完大學,以及一家人在海外的優越生活。
超發貨幣,對上面講的那些有多套房子的人,肯定就是好事。但是,對那些沒有事先進入房地產的人,他們可就慘了。沒有房地產的財富增長,現在靠工資收入的人們,不僅要忍受高物價,更要忍受無比高的房價。於是乎,房奴出現了,蝸居出現了,白領變工奴,出現了。
於是乎,兩極分化愈演愈烈,出現‘有產者’和‘無產者’,出現新形勢下的‘貧困族’。
什麼是新形勢下的‘貧困’呢?
傳統定義的貧困是這樣的,由經濟學家,或者政府劃定一個收入標準,如果一個家庭的人均收入低於這個標準,就算是貧困。
2010年前,中國官方的貧困標準是每人每年1100元,現在的貧困線是每人每年2300元。
那麼,貧困線又是如何界定的呢?
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的做法差不多,他們算了一個普通成人一天必須吃入2100卡路里,然後,根據當地的食品價格,找到最便宜的食品,算出每種食品一公斤可以產生的熱量,然後,折算每一個大卡熱量的價格,再乘與2100。最後,得到購買這個標準的價錢。
這個購買2100卡路里的價錢得到以後,再乘上一個大於1 的因子。例如,乘上1.5。這說明,除了吃的,其他必須用的所有東西的價值,等於食品價值的50%。非食品的開支,包括住房,上學,看病,水電氣,等等的最低需求費用。
計算貧困時,如果過多強調食品的重要性,就可能會低估貧困的真實發生率。隨著商品社會的發展,隨著教育,醫療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加上房價及房租的飛速增長,政府3年前定的貧困線,到了今天,已經毫無意義了。
可以這樣簡單的說,M2的大量增加,對CPI的直接推動並沒有M2增長速度那樣的快和誇張。但是,對那些買不起房子的人來說,M2增長在強力推高房價以後,間接的損傷了他們的生活標準和財富。有一些人本來不是貧困的,哪怕是在現金收入大幅度提高以後,反而陷入了貧困。
所以,貨幣超發,通脹提高,房價上漲,抵消了經濟增長對減貧的作用。相反,貧困人口,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反而提高了。官方的貧困發生率是1.3億人,如果加上近幾年的通脹和各種生活費用的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房價的大幅度提高,中國現在實際的貧困人口可能多於3.5億人。
沒有控制貨幣超發,沒有控制房價,中國正在迅速走入‘富者更富,貧者更貧’的兩極分化社會。政府想建設全面小康的社會,其任重而道甚遠之。
来源: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