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聽著痛罵、惡罵美國的聲音長大。大量的官方聲音和媒體的聲音曾經鋪天蓋地,光是歌曲就不少:「美帝國主義罪惡滔天,天天都把壞事幹」;「東風吹,戰鼓擂,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美帝國主義一定滅亡,全世界人民一定勝利」;「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就在中蘇交惡最嚴重的時候,也是反帝第一、反修第二,「美帝蘇修」一塊兒罵,但美國首當其衝。
罵美國可不是口頭的,而是有理論指導、系統宣傳並且發自內心的,罵出了社會氛圍,罵出了條件反射,一提美國就是萬惡之源、最黑暗的地獄、世界上一切禍患的始作俑者。尤其是學習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最高階段》,立馬想到美國,罪惡多段黑暗腐朽垂死掙扎日落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亡我之心不死雖然強大但是個快完蛋了的紙老虎……總而言之,如果反過來,如果是美國在國內和國際上用相同的語氣和姿態,從官方到民間罵中國的話,不知要引起怎樣的中國不高興。
奇怪了,罵得那麼狠,美國雖然生氣,可是說建交就建交,乒乓外交老美最開始伸出橄欖枝。基辛格、尼克松來中國的時候怎麼看也不像黑社會老大,倒有點謙謙君子的風度。
都到了21世紀了,當有人提出「美國是中國人民最好的朋友」的時候,還引起了軒然大波。罵美國的豪氣不僅絲毫未減,而且還轉到罵洋奴、賣國賊、美國走狗、美國特務、「為帝國主義張目」……直到現在,說美國是朋友還是要挨罵,好像有多麼大逆不道、認敵為友。我估計,罵美國的聲音還要嘹亮地震響若干年。
到底是有人「認敵為友」,還是有太多的人「認友為敵」、甚至恩將仇報、以怨報德?這事兒也該說說清楚。
就從庚子賠款說起。義和團的事兒這裡不做評論,就說列強武裝干涉中國的時候,同是列強的美國當時向各列強國家發出照會,強調美國要保護中國的領土完整和主權完整,維護各國跟一個完整的中華帝國平等貿易的原則。而且,照會的措辭非常強硬。我們知道,當時列強堅船利炮迫使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意圖進一步瓜分中國,但這次庚子事件由於美國的態度避免了更嚴重的結果。1900年7月3日由美國國務院發出的通告「美國的政策與目的說明」(發往駐華列國使團,並送交美國駐柏林、巴黎、倫敦、羅馬和聖彼得堡大使館以及美國駐維也納、布魯塞爾、馬德里、東京、海牙和里斯本使館)中明確提出:「美國政府的政策是尋求一種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的目的是能夠給中國帶來永久的安全與和平;維護中國領土與管理完整;保護一切友好國家在條約和國際法保證下一切權利;維護世界各國與中華帝國各地(之間)的平等、公正貿易的原則。」
在賠償問題上,各列強瘋狂地向中國索取白銀,針對這種情況,美國在華專員羅克西爾於1901年11月30日寫給美國國務卿約翰海的信中說:「我們的目標是,在談判中,運用我們政府的影響,以對跟我們一起談判的國家(在華列強)和對中國平等的友誼,追求公正與合理」。「當與其他國家一起尋求最好的辦法以防止類似混亂再度發生並防止美國在京僑民再度面臨類似危險時,美國不支持延長在中國任何地區和任何地點的外國軍隊的佔領,也不支持在京修筑國際據點,而要繼續維護與中國的友好關係。」「我們一貫的政策是,支持一個堅強的、獨立的和負責任可信賴的中國政府,這個政府能夠並且願意按照協約,維持秩序並保護我們的公民和他們的權利。」
羅克西爾是虛情假意還是玩真格的?美國政府會採納他的意見嗎?接下來,為了實現「美國堅決主張把賠款總數限定在中國的支付能力之內」,美國政府竟然開始蒐集情報、展開調查,然後得出結論:「依據中國目前的資源和債務,中國無法支付列強超過兩億美元的賠款。」在整個談判過程中,美國出乎清政府意料地做了許多清政府應該做卻做不了的事:當時的美國國務卿約翰·海(曾任林肯總統的私人秘書)明令美國代表,不得與各列強合作索要中國白銀,要說服他們盡量壓低索款數額。他的具體指示還包括:索款總額要儘可能地少;允許分期付款;避免任何一國單方面漫天要價;防止商議賠款的結果演化為分割中國的土地;賠款必須以貨幣形式支付而不能以土地支付;如果哪國不同意就要請求第三勢力仲裁;通知各國美國政府準備壓低自己的索賠數額。
細節不說了,反正美國總統、國務卿、還有那個羅克西爾,在長達三個季度的商議中,費勁扒拉反覆周折地跟列強討價還價,談判成了美國和七國之間的談判。完全被排斥在外的清政府似乎意外地獲得了美國這個「代言人」。《辛醜條約》簽訂後,海牙仲裁沒有支持美國的主張,中國總賠款總數為4億5千萬兩白銀(3億3千多萬美元)。其中俄國30%;德國20%;美國第六,7%。由於美國的作用,中國從不幸中挽回一點好處:賠款期限將延續39年;按照證券的原票面價值支付。
美國拿到的百分之七,有2400萬美元。這筆款美國一直沒動。後來,這筆款子用來在中國興辦教育,今天在中國依然名列榜首的清華大學,前身就是1911年用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可以說這是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發端。此外,這筆款還用來資助中國留學生留學美國,1909年到1911年三年中,共選派183名男生外加外加留美幼童12人奔赴美國學習。這些留學生進入美國各類大學學習深造,為中國培養可急需的高端人才。尤其是此後大批中國留學生湧向了美國,後來的五四運動以及德先生、賽先生的引進,都在一定程度上受惠於此。
從當時的歷史情況來看,弱肉強食,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搶佔掠奪是中國人民永遠的痛,留下了應當永遠記憶的「國恥」。但對美國還真有理由「區別對待」,想想看,前前後後,有哪個國家像美國這樣對待中國了?
我這樣說當然涉及到怎樣看待當時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肯定有人說我是為美國的「帝國主義本質」辯護。現在,也是時候了,也該對「門戶開放」問題有個公正的說法了。長期以來,國內「主流」一直都認定「門戶開放」政策體現了帝國主義強權,目的在於為「遲到」的美國擴大在華利益、參與瓜分中國服務。我也知道說清楚這個問題不容易,但必須指出:中國學術界已經有了不同的聲音,仔細研究當時的歷史,這種不同的聲音才是更加客觀理性的聲音。
「門戶開放」政策,從根本上來說,是打破和遏制列強瓜分中國的政策。中國主權之所以沒有在那麼多惡狼張牙舞爪之中徹底破碎分裂,之所以能夠像後來這麼完整,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感謝這個美國的「門戶開放」。在中國領土上展開的日俄戰爭之後,美國立即要留兩國從滿洲撤兵。歐洲大戰日本佔領膠州灣,美國立即對日提出通告:「如果中國發生變亂時,日本在膠州以外所有行動必須事先與美國商議。」這實際上維護了中國領土的完整。還有那個日本向中國提出的「二十一條」,美國當即聲明:「如果條件對中國領土的完整和‘門戶開放主義’有害者,美國‘一律不承認’。」在巴黎和會中,美國並不是不想幫助中國,但受阻於歐洲複雜的國際關係,但是到了華盛頓會議,正是由於美國極力維護「門戶開放」原則,才簽訂了《九國公約》,全稱《九國關於中國事件應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主要內容有:締約各國尊重中國的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的完整;維持各國在中國全境工商業機會均等的原則;各國不得在中國謀取特殊權利而損害友邦人民的權利,不得鼓勵有害友邦安全的舉動;除中國外,各國不得謀取或贊助其本國人民謀求在中國任何指定區域內獲取專利或優越權。對於這樣的公約,我們的解讀一直都是「為了帝國主義平等瓜分中國」,但是不管怎麼說沒有從領土上實現對中國的瓜分,如果不是美國的堅持,歷史將成為「帝國主義實際上瓜分了中國」。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放棄孤立主義之後,已經成為反對法西斯陣營的事實上的領銜,不光是在西方主戰場、也包括在遠東戰場,對於戰勝德意日法西斯發揮了重要作用。就在日本侵略中國之後,「門戶開放」依然發揮了對日的制約作用,其侵佔中國國土的所有行為均被美國指出不予承認,構成了當時的「不承認主義」。美國明確表示:「美國政府不能承認任何事實上情勢為合法,凡中日兩國政府或其他代表所訂立的任何條約和協定,足以損害美國或其人民在華條約上的權利,或損及中國主權及領土及行政完整,或違反國際間關於中國的制裁,即通常所謂‘門戶開放’者,美國政府都無意承認」。中國抗戰勝利沒有美國的支持,至少要大大拖延或付出更加慘重代價。在整個二戰日本投入天平樣戰場的軍事力量中,美國一個國家獨立消滅了日本的全部海空軍以及日本陸軍主力。戰後日本局統計的數字表明,被美軍擊斃的日本軍人1,587,814人;如果加上在中國戰場被美國空軍擊斃以及印緬戰場被中美聯軍擊斃,這個數字約為188.8萬人;分別佔二戰中日本軍人陣亡總數239.2萬人的66.38%和78.9%。中國抗戰的勝利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但也應該感謝盟友,其中首先就應該感謝美國。
美飛虎隊員在昆明機場
(飛虎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美國飛行人員組成的空軍部隊,在中國、緬甸等地對抗日本。圖片來源:中國飛虎研究學會)
抗日戰爭中,中國與盟軍美國有一條重要的空中通道——「駝峰航線」。這是美援物資進入中國的唯一手段,從1942年到抗戰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條航線極為險峻,從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進入中國的雲南高原和四川省,全長500英里,海拔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達到7000米,氣候條件十分惡劣,還經常受到日軍襲擊。美軍先後投入飛機2100架,損失了1500多架。單是美軍一個擁有629架運輸機的第10航空聯隊,就損失了563架飛機。美國派出的優秀飛行員絕大部分獻出生命,犧牲率超過80%!以至於有倖存的美國飛行員回憶說:在天氣晴朗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沿著戰友墜機碎片的反光飛行。這條由飛機殘骸鋪展的的山谷被稱為「鋁谷」;「駝峰航線」也被為「死亡航線」。辛勤勇敢的美國飛行員們,每天的工作量達16個小時,經常一天飛三個來回。如今,在中國抗日航空烈士的30塊紀念碑的60面上,鐫刻著3300名烈士的名字,其中有2200名美國人,除了名字,他們什麼也沒有留下,他們的親人從來沒有要求什麼,甚至美國從來沒有向我們提起過這巨大的犧牲和英勇的壯舉。這些獻出生命的美國軍人算不算「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這段歷史算不算「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我們都知道「危難之時見真情」,美國夠不夠朋友在中國艱苦的抗戰中應該看得最清楚。
民主頌——獻給美國的獨立紀念日:從年幼的時候起,我們就覺得美國是個特別可親的國家。
——《新華日報》1943年7月4日。(網路截圖)
可是,就在中共建政剛剛成立不久,中美之間竟然打起來了。當時的美軍進入朝鮮半島壓根兒就沒想什麼「侵略中國」,而我們卻派志願軍配合了蘇聯、支持了金日成,中美關係就此中斷了20多年,而我們用「鮮血凝成戰鬥友誼」的蘇聯老大哥和朝鮮小兄弟一直是怎麼對待我們的?他們是朋友嗎?我們是不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與錯誤的敵人進行了一場錯誤的戰爭」呢?歷史往往需要沉痛的反思。
「危難之中見真情」,在中美早已斷交的情況下、在美國被我們視為頭號敵人的情況下依然如此。或許許多人都不知道,中國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遭遇嚴重的「自然災害」,人民群眾忍飢挨餓。蘇聯「及時地」撤走專家,而美國新任總統肯尼迪及其政府對中國的情況給與了特別關注,並於1962年2月,美方提出了兩套方案,一份不帶任何條件:允許中國用硬通貨向美國購買300—500萬噸小麥。另一個附帶條件的方案是:如果中國同意放棄他對鄰國的軍事政治壓力,美方同意以長期和低息賒銷的方式每年出售上千萬噸小麥給中國。不僅如此,肯尼迪利用中美華沙大使級會談的時機,指示美國駐波蘭大使比姆向中國特使王炳南明確表示:中國人民的生活受到了影響,美國將從人道主義立場給與儘可能的幫助,美國甚至可以給中國的窮人送救濟包。——所有這些,是什麼?是當時只有美國才做得出的不計前嫌,是雪中送炭,是可以挽救千萬人生命的真正的善意!不過,被中國政府嚴詞拒絕了,唉!做人要憑良心,打開歷史看一看,中國人民啊,有美國這樣的「敵人」嗎?
總是有人將美國對中國「人權」問題的批評看作與中國人民為敵,這裡用得著一句中國古語:「諍友可貴」。從抗戰到抗戰勝利後,美國對中國的「理想範本」就是一個強大、穩定、自由、民主的中國。仔細查閱一下1945年前後中美關係的往來記載,這一點其實看得很清楚。當然,種種原因,這樣的「範本」無法實現。但是,歷史上只要是中美友好的時期,就是中國獲得良好的發展條件和機遇的時期。二戰中,正是由於美國的支持,中國才成為盟軍「四大國」之一;二戰後中國成為聯合國發起國,與美國有密切關係。上世紀70年代中美關係正常化,中國改變了國際上孤立、被動的境地,為改革開放作出鋪墊。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鄧小平訪美。正如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研究組主任龍平平所說:「鄧小平1979年提出的3個重要觀點,都與他的美國之行有一定關係。首先,基於對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水平的瞭解,鄧小平在訪美後一個月提出了走「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其次,訪美使鄧小平對實現現代化的手段——市場經濟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1979年11月,他明確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再次,他於1979年年末提出,中國已學會利用加強國際交往合作的條件,在此之後,他進一步提出中國不僅要改革經濟體制,而且要對外開放。」
歷史應該是人民的歷史,外交應該是人民的外交,朋友應該是人民的朋友。從人民的角度來看,美國是敵人嗎?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