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獨立報》網路版週二(16日)報導說,中國內蒙古的煤礦開採激活了當地的經濟,但少數民族的生活以及環境卻並沒有因此得以改善。
報導說,中國政府經常表示,為了改善少數民族的生活,所以他們必須改變自己傳統生活方式,新疆如此,西藏也是如此。
「毫無疑問,這些地區都獲得了相當的投資,很多人的生活的確也有改善,但是在什麼人受益的問題上卻從體制上造成了不平等。」
在新疆,國營農場和工廠基本上沒有聘用維族人,儘管當地維族人的失業率非常高。
中國政府大舉投資西藏、支援西藏,但是許多偏遠社區沒有從經濟繁榮中獲得好處。
「不過,如果得出結論認為內蒙古的少數民族也是如此,這是不公平的。」
毫無疑問,當地的煤礦開採業帶來了經濟的很大發展。但是繁榮給遊牧民族什麼好處呢?
中國政府宣稱,重新安置了50萬遊牧人口進入城市,並稱這就是「邁向現代化」。可是現在的問題是,少數民族在這個問題上並沒有發言權。
他們放牧牛羊的牧場被毀掉了,使他們沒有選擇只有住進政府在城市裡蓋的居民樓。
雖然失去牧場與少數民族本身也有關係,但牧場遭破壞的最重要原因是採礦業。採煤需要大量水產生蒸汽取出雜質。而在內蒙古,水則來自地下。地下水被採煤業抽取後導致草場和牲畜缺水。
而過度放牧也是由於大型乳製品集團的生產需要,而不是牧民的過錯。
報導還提到中國全國各地包括內蒙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變化,生態破壞將影響數代人的生活。
牧民們失去傳統的牧業之後也很難再找到其他工作。採煤業聘用的都是來自外省的民工,而很多蒙古族因為普通話不好,在城市中找不到工作。重新安置實際上沒有改善他們的生活,反而減少了他們的生活機會。
失去放牧的草場對他們的打擊,不僅是經濟上,更是文化上的。宣稱遊牧民族需要過上「現代」生活,也就意味著,他們的文化和傳統沒有任何重要性。
報導認為,雖然文化也不是靜止不變的,但是文化和傳統要適應變化的環境也有很多方式。如果政府真正想幫助牧民,就應該在不完全改變他們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提供幫助。
文章最後認為,中國在內蒙古的政策造成了環境和文化的破壞,如果這就算是現代化,那麼這是對現代化的最糟糕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