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勃特‧清崎(RobertKiyosaki)在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中提到,只有分清楚資產與負債,穩定現金流量,才能保障生活。這套觀念除了理財,在骨質疏鬆症上也適用。
骨骼銀行經常入不敷出
台大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江鴻生顛覆傳統提出」骨骼等於鈣質活儲賬戶」的概念,從存款與提款,比喻鈣質在人體內的流量與平衡。骨骼是人體中最大的鈣質銀行,99%的鈣質都儲放在骨骼中;但江鴻生表示,包含血液凝固、肌肉收縮、心臟跳動等生理功能,都需要鈣質。
金錢花費的優先級是食衣住行育樂,理由無他,因為民以食為天;同樣地,這麼多器官需要鈣質,人體分配鈣質的最高指導原則,當然是以活下去為目標。心臟跳動、血液凝固當然比骨骼重要,所以骨骼銀行中的鈣質常入不敷出。
心臟肌肉優先提領鈣質
至於骨骼銀行如何運作?江鴻生說,造骨細胞就像存款,負責把血液中多餘的鈣質,存放在骨骼中;蝕骨細胞就像提款,負責把骨骼中的鈣質溶蝕,讓心臟與肌肉使用。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提款總是比存款容易,蝕骨細胞總比造骨細胞活潑;為了維持生命,多提領一些鈣質供心臟備用,似乎合情合理。
除了先天設計外,後天因素也會造成骨骼鈣質流失。包含咖啡因與酒精都具有利尿作用,鈣質尚未存入骨骼就隨著尿液排出。就像是帶著鈔票去存款,但半路卻被洗劫一空。
既然先天與後天都不利鈣質儲存,江鴻生表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開源節流,補充足量鈣質,提供造骨細胞存款,同時適度抑制蝕骨細胞過度提款。
髖部脊髓最沒本錢骨折
江鴻生表示,高樓需要鋼樑支撐,人體也需要骨骼支持,骨松除了身軀變形外,也增加髖部與脊髓骨折風險;他說,人體共有206塊骨頭,髖部與脊髓是最難醫治的部位,也是最沒有本錢發生骨折的部位。
其實除了菸酒、咖啡、可樂外,年齡仍是掌握骨骼銀行存款多寡的重要因素。江鴻生表示,人體的骨密度在25到35歲是巔峰狀態,過了35歲,鈣質就開始存少提多。
来源:世界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