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雞起舞」、「中流擊楫」,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典故。但真正瞭解這兩個典故主人翁祖逖事跡者,則不會太多。
西晉末年,大族擅權,豪強肆虐,民不聊生,表面上的繁榮已經掩蓋不住日益加深的社會危機了。西晉惠帝時(291—306年),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冏、長沙王乂、成都王穎、河間王顒、東海王越等八個諸侯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最高權力,發生了一連串的相互殘殺和戰爭,歷時16年之久。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這八王彙編為一列傳,故歷史上稱為「八王之亂」。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而後引發戰爭,禍及社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八王之亂」的最終結局是東海王司馬越奪取大權,他毒死了惠帝,另立惠帝的弟弟豫章王司馬熾為帝,是為晉懷帝,改年號為永嘉。
311年,晉懷帝與荀晞密謀殺害司馬越,並且發出詔書討伐。司馬越在這年3月病死在軍中。而司馬越的軍隊在護送司馬越的靈柩回到東海封國時,與匈奴石勒的軍隊於苦縣作戰大敗,十萬人全被殲滅,西晉的最後一支可用兵力也被消滅,已再無可戰之兵。
很快,匈奴大軍攻陷洛陽,晉懷帝被俘虜,中原地區頓時大亂,史稱永嘉之禍。北方人民紛紛逃亡到南方避難,祖逖也被迫帶著親族宗黨幾百家南下淮泗(今江蘇徐淮地區)。一路上大家風餐露宿,歷盡艱辛,祖逖主動把車馬讓給老弱和病人,又把糧食、衣物和藥品分給別人。他和大家同甘共苦。大家對他敬佩有加,一致推舉他擔任流人隊伍的「行主」。
在南下的過程中,祖逖目睹了老百姓的慘壯。南下江南後祖逖多次向江南的實際領導司馬睿建議北伐,滿足於偏安一隅的司馬睿對祖逖敷衍了事,就任命其為徐州刺史,軍咨祭酒,移居京口(今江蘇鎮江)。當時的徐州已經淪落到了匈奴人手中,祖逖的徐州刺史實際上就是個虛職罷了,其實就是個光桿司令。
不過,倔強的祖逖還是不斷的向司馬睿上書請戰,力請北伐。祖逖的要求,代表了人民的願望,但卻不是司馬睿的選項。司馬睿自移鎮建鄴,為拼湊江南小朝廷而不遺餘力,他和擁戴他的門閥士族都無意北伐。從司馬睿來說,雖然國土淪喪,他仍不失為偏安之主;如果北伐成功,這皇帝的寶座還不知究竟屬誰呢?但面對祖逖大義凜然的請求,他又不願落下阻止北伐的惡名,於是,便消極對待此事。為了敷衍天下人耳目,司馬睿乃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前鋒都督出師北伐,只撥給他一千人的糧食與三千匹布,不給鎧甲兵器,而不給一兵一卒,讓他自募士眾,自製刀槍。
於是,祖逖便帶著輜重和自願跟隨他南下的幾百人一起北上。
祖逖率部到達江北的淮陰後,一方面派人冶鑄兵器,一方面派人招募流民。祖逖面臨的對手不僅是割據冀、豫一帶,擁兵十多萬的羯族首領石勒,河南地區還盤踞著為數眾多的漢族地主豪強武裝,即所謂「塢主」。這些塢主修筑塢堡,自稱刺史、太守,稱霸一方,依違於晉、趙之間,情況非常複雜。他們可能成為北伐軍的盟友,也可能成為北伐軍的敵人。這種形勢決定祖逖北伐的道路是一條充滿了艱難險阻的道路。
不久之後,祖逖新組建的北伐部隊就達到了兩千多人,隨後祖逖率部行進到屯雍丘(今河南杞縣)。當時在河南地區,匈奴漢只是名義上的統治者,其實在各個地區的塢主都是擁有自己獨立的武裝力量。這些人沒有統一起來打匈奴,反倒是經常的互相攻擊,經常在漢與晉之間做牆頭草,哪邊勢力強就依違於哪邊。
祖逖得知情況後,派人和這些鎢主進行談判,表示願意聯合共同防石勒。一些小的塢主迫於石勒的威脅,不得不送其子弟到襄國為人質,祖逖十分理解他們的處境,任由這些小塢主既服從石勒,又服從自己。這些塢主對祖逖十分感激,石勒軍有什麼軍事行動,都提前告知祖逖,因此祖逖的部隊經常打勝仗,其聲望越來越高。
石勒統治範圍內的很多漢人將領紛紛向祖逖歸附,而留在北方仍然效忠於晉室的將領李矩、郭默、上官巳、趙固等人也表示願意聽從祖逖的指揮,共同打擊石勒。祖逖的聲勢頓時大振!在此後的一段時間,由於要為北渡黃河作準備,祖逖下令嚴整軍紀;自奉儉約,不畜資產,勸督農桑,發展生產,深得百姓愛戴。
祖逖自身生活儉樸,不畜私產,其子弟與戰士一樣參加耕耘、背柴負薪。他還收葬枯骨,加以祭奠。因此,北伐軍得到河南地區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一次,祖逖擺下酒宴,招待當地的父老兄弟,一些老人流著眼淚說:「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將何恨」!乃在座上歌曰:「幸哉遺黎免俘虜,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恩歌且舞」。
石勒不敢和祖逖糾纏。於是石勒派人修葺了祖逖的祖宗陵寢,同時還派遣使者向祖逖請求互市。祖逖雖然沒有直接答應,但他也沒有拒絕,對雙方通商貿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一舉措,使豫州的稅收都達到了田賦的十倍。史稱,「聽互市,收利十倍,於是公私豐贍,士馬日滋」。
其時匈奴劉耀與羯族石勒互相攻擊,時機對晉朝很有利,但東晉內部迭起糾紛,對祖逖不支持,反而派都督戴淵相牽制。他因朝廷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而憂憤終日。321年,祖逖病死在雍丘(今河南杞縣),終年五十六歲。
據史書記載,中原老百姓聽到祖逖病逝的消息後,如喪考妣,萬分悲痛,許多地方的民眾為他建了紀念祠堂,表示了對這位北伐英雄的尊敬。宋人胡曾有首詠史詩,表達了對祖逖病亡的歷史遺憾:「策馬行行到豫州,祖生寂寞水空流。當時更有三年壽,石勒尋為階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