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 — 美國憲法規定, 總統要向國會發表國情咨文講話。從原先遞給國會的一張手寫紙條,演變成一場向全球廣播的政治電視秀,如果在位總統沒有膽略,那這場演講可就真的會貽笑大方了。
自建國開始,美國就繼承了英國的做法,國家元首向由民意代表組成的議會發表施政講話。
同樣是來自英國傳統,美國的總統如果沒有議會的特別邀請便不得進入議會。十七世紀中葉,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與議會發生爭執,在1640年解散了國會,結果導致了英國革命的發生。1649年,造反的英國人將國王砍了頭。此後,議會規定,國王不得進入議會。
美國憲法規定,總統每年都要發表國情咨文報告,憲法還說,總統應該建議國會採取他認為「必要和適當」的措施。華盛頓是最早到國會作國情咨文演講的總統。不過後來傑佛遜總統取消了演講,只是寄上一封信,人並不親自到國會來。直到1913年,威爾遜總統才恢復了親身前來國會演講的做法。
里根首先邀請特別來賓出席他的講話。年復一年,演講不斷演變。
喬治城大學政府和公共政策教授馬克•羅姆解釋道:「總統的國情咨文講話有幾個目的,一是希望擺明他們下一年的議程,不過他在向國會闡明議程的同時,他也向公眾闡述他的議程。國會要對公眾關注的問題作出回答,所以他希望發動民意來支持實現他的目標。」
國會眾議院的議長負責向總統發出正式邀請。總統在眾議院發表講話,因為場地更大些。羅姆說,現在講話雖然有實質內容,但是也很戲劇化。
馬克•羅姆說:「總統宣布他的議程,他在國會中的支持者,也就是他所屬黨派成員,就會起立熱情地為他的議程吶喊。而反對派,就是反對黨議員,那時會留在座位上,抱著雙臂,面露懷疑的表情。」
這也是指出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的時候。
馬克•羅姆說:「我們可以想像羅斯福在二戰時期,或者是布希總統在出兵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時候,宣布我們遭到對抗,或者面臨攻擊,可是我們會取得勝利,我們一定能勝利 … … 而在美國深深陷入經濟不景氣和蕭條的時候,歐巴馬總統發表講話,提出希望和變革。」
更強大的經濟,更嚴厲的槍支管制,更好的移民政策。專家說,這些都是歐巴馬總統接下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