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與紐約並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中心。同時倫敦是世界聞名的旅遊勝地,擁有數量眾多名勝景點與博物館等。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大英博物館位於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博物館免費入場。
很多人會因為大英博物館館藏浩繁,望而卻步。若時間有限,大可只看我們自家流落海外的國寶。如「世之神器」的木葉天目碗。也可以藉機弄清楚汝窯、鈞窯、官窯、定窯和哥窯的區別。
國會大廈(Houses-of-Parliament)。國會大廈(House of Parliament)初建於中世紀,坐落在泰晤士河西岸,原是英國皇室的西敏宮(Palaceof Westminster),是英皇室的主要居住地。1295年,英國第一次議會就在此宮設立。到1530年,兩院的法庭也在此設立,但西敏宮仍然保持著皇家的地位。
1834年一次大火幾乎將西敏宮完全燒燬,重建的宮殿在1941年的還曾遭到過14次轟炸,下議院也被摧毀。1950年,西敏宮得到了全面修復。現在的西敏宮是國會和兩院的主要辦公地,也是倫敦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大本鐘(Big Ben)英國著名的地標建築大本鐘實際上就是西敏宮的一部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有四個鐘面的報時鐘,它的高度在世界鐘樓裡排名第三。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 Abbey)。英國人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稱為「榮譽的寶塔尖」,認為死後能在這裡佔據一席之地,是至高無上的光榮。
英國王室的加冕禮也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包括現在伊麗莎白女王在內的英國歷朝歷代君王(除了愛德華五世和愛德華八世兩位外),都是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登基,坐上王位。威廉王子的婚禮也在此舉行。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是英國的聖地,在英國眾多的教堂中地位顯赫,可以說是英國地位最高的教堂。
除了王室成員,英國許多領域的偉大人物也埋葬在此。
倫敦眼(The London Eye)倫敦眼(英文名:The London Eye)是英國最受歡迎的付費觀光點,坐落在倫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第四大摩天輪,是倫敦最著名的地標之一,坐在倫敦眼上可以鳥瞰倫敦的全貌。「倫敦眼」共有32個乘坐艙,全部設有空調並不能打開窗,每個乘坐艙可載客約25名,回轉一圈需時30分鐘。
倫敦塔橋。倫敦塔橋是從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橋(泰晤士河上共建橋15座),也是倫敦的象徵,有「倫敦正門」之稱。該橋始建於1886年,1894年6月30日對公眾開放,將倫敦南北區連接成整體。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倫敦塔(Tower of London)雖然將其作為宮殿居住的最後一位統治者已是幾世紀前的詹姆士一世(1566年至1625年)。倫敦塔曾作為堡壘、軍械庫、國庫、鑄幣廠、宮殿、天文臺、避難所和監獄,特別關押上層階級的囚犯。
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是伊麗莎白女王二世的正式住處,為正方體灰色建築,懸掛著皇室徽章的莊嚴的正門是英皇權利的中心地。她建於1803年,每年夏天女王去蘇格蘭度假時才向公眾開放一段時間。宮內有典禮廳、音樂廳、宴會廳、畫廊等600間廳室。還有很大的御花園,花團錦簇、美不勝收。
海德公園(Hyde-Park),海德公園(Hyde Park)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教堂 (Westminster Abbey,即西敏寺)地區,是倫敦最知名的公園。海德公園的歷史非常悠久,最初只是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個大莊園,後來被亨利八世作為皇室的狩獵場。直到18世紀末,才被闢為公園。現在的海德公園是倫敦市民和遊人最喜愛的一個地方。
海德公園一號。海德公園一號位於英國倫敦中心海德公園旁的騎士橋附近:工地圍牆一側一牆之隔是海德公園,另一側的一米外就是騎士橋地鐵口。公寓戶型設計由著名設計師理查德·羅傑斯親自設計。
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是位於英國倫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的正北方向,相當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正北方向的故宮博物院。國家美術館又稱倫敦國家美術館,成立於1824年。當時僅有38幅畫作,從這些由喬治四世說服政府購買林布蘭、拉爾等人的38個作品,陸續拓展為現在以繪畫收藏為主。
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世界上最好的美術館之一,收藏了世界各地、不同時期、各種畫派的代表作,許多是藝術大師們的稀世珍品。館內分為四個廳,按照年代順序展出。
美術館是以免費參觀的方式向大眾開放。
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位於英國英格蘭東南部溫莎鎮,距離倫敦市中心約32公里,與倫敦的白金漢宮、愛丁堡的荷裡路德宮(Holyrood Palace)一樣,溫莎城堡也是英國君主主要的行政官邸。
城堡的地板面積約有45,000平方公尺(484,000平方英呎),與倫敦的白金漢宮、愛丁堡的荷裡路德宮(Holyrood Palace)一樣,溫莎城堡也是英國君主主要的行政官邸。現任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每年有相當多的時間在溫莎城堡度過,在這裡進行國家或是私人的娛樂活動。
泰特美術館。泰特美術館於1897年首次對外開放,當時官方的名稱是國立英國藝術美術館。之後,該館以其創始人亨利·泰特命名,從而被稱為現在大家所熟知的泰特美術館。最初的泰特美術館建在米爾班克監獄舊址之上,該監獄於1892年被拆毀。
泰特現代美術館館現在是倫敦最受歡迎的美術館之一,它位於泰晤士河南岸,與聖保羅大教堂隔岸相望,連接它們的是橫跨泰晤士河的千禧大橋。
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金絲雀碼頭是英國首都倫敦一個重要的金融區和購物區,坐落於倫敦道格斯島(Isle of Dogs,又譯「狗島」)的陶爾哈姆萊茨區(Tower Hamlets),位於古老的西印度碼頭(West India Docks)和多克蘭區(Docklands)。
在金絲雀碼頭眾多的摩天大樓中,許多銀行的總部、分部和商業巨頭的總公司——匯豐銀行、花旗銀行、巴克萊銀行以及英格蘭銀行、渣打銀行、羅斯恰爾茲貼現公司、摩根大通,以及每日電訊、獨立報、路透社和鏡報等就在這裡落戶,僅員工就有8萬之眾。
金絲雀碼頭夜景。倫敦的市政當局引入私人開發商再建港區的嘗試,多少得到了成功的認可。如今,地產商金絲雀碼頭集團已經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並躋身金融時報指數。
科文特花園(Covent Garden)。科文特花園的由來是因為威斯敏斯特教堂修道院的土地在16世紀因宗教改革而被沒收,於17世紀成為果菜市場,往後約300年成為供應庶民鮮果的地方,後來因為都市的開發,搖身一變成為市集購物商場,這裡的市集是露天的攤販,也是這裡的特色之一
科文特花園(Covent Garden),200多年以前發展形成,現在仍是最受觀光客喜歡的地區,劇院與特殊商店是此區的大特色,位於東側的史特蘭德是保存無數17~18世紀重要建築物文明的區域。
博羅市場(Borough Market)。博羅市場(Borough Market) 位於倫敦橋下,始建於1754年,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今天的博羅市場不僅是倫敦南岸生鮮食品的中心,更是倫敦最大型、最具歷史和規模的食品批發市場。單是在星期五、星期六加開的零售市場,便有超過一百個不同種類的攤檔擺賣。
格林尼治天文臺。格林尼治天文臺(Royal Greenwich Observatory,RGO)是英國國王查理二世於1675年在倫敦格林尼治建造的一個綜合性天文臺,在8月10日安放了奠基石,同時國王也創建了皇家天文學家的職位(第一位擔任此職的是約翰·弗蘭斯蒂德),以擔任天文臺的臺長和「致力於以最忱治的關心和努力校正天體運動的星表,和恆星的位置。
格林威治,一譯格林尼治。英國大倫敦的一個區。位於倫敦東南、泰晤士河南岸。1675-1948 年設皇家格林尼治天文臺。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經度會議決定以經過格林尼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也是世界計算時間和地理經度的起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天文臺已遷往東南沿海的赫斯特蒙蘇,其原址已改為皇家海軍學院、國家海洋博物館等。
博羅市場(Borough Market)。這裡出售讓人讚不絕口的各色美食,包括水果、蔬菜、肉類、魚類、蘋果酒和葡萄酒等等。倫敦人常說:若要買品質最好、最新鮮的食品,就一定要到博羅市場。
倫敦街頭特色電話亭
皮卡迪利廣場表演的街頭藝人
倫敦牆頭塗鴉
倫敦牆頭塗鴉
来源:淘寶旅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