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是個企業都想做地產。不管是做山寨服裝的或者賣假酒的,這些和房地產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企業都試圖和房地產發生床上關係,以期盡早生出個金娃娃來。在房地產暴利這個美女面前,誰都會口水三千丈,淫思萬里長。
隨便在網上一蒐羅,名單真是長長的一串:七匹狼、美的,海爾,雅戈爾,蘇寧,國美,蘇泊爾,格力,格蘭仕,奧康,娃哈哈,喜之郎、奧克斯,長城床墊,長虹電器,五糧液、郎酒、水井坊、阿里巴巴。真是爭奇鬥艷,滿園春色,看來再有10年,所有行業都將兼併成房地產,多牛逼的支柱產業啊。
當然昨天的一則新聞,又將我拉入到無盡的YY當中。1月9日,北京首場土地拍賣拉開帷幕,位於石景山區老古城村、順義新城兩宗地塊率先出場,進行招標出讓,按最高報價計算,樓面價分別為1.5萬元/㎡、2649元/㎡,而順義新城地塊最高報價者為北京銀行。
消息甫出,引來無數人熱議。主要觀點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銀行也跨界,標誌著金融企業也要進軍房地產了;二是春江水暖鴨先知,銀行最瞭解新的一年貨幣發行情況,難道在流動性的衝擊下,銀行也要通過不動產來避免貨幣的大幅度貶值?三是銀行成為地方政府的托兒,為抬高地價做貢獻。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在地產圈內,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專家。因為只要做房地產的,人人都可以是專家。你在北京的馬路邊,會看到很多二手房中介站在那裡,只要你路過,他就熱情的招呼你,給你介紹房產。為了說服你,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從中央說到地方,那口才、那陣勢,讓你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
對於上面三個觀點,我都覺得啼笑皆非,真佩服專家們的想像力。第一個銀行進軍房地產,其實縱觀房地產數十年的發展,銀行不但是地主,而且還是房東。因為開發商需要開發貸款、購房者需要購房按揭貸款,說白了,買賣雙方不但要給壟斷土地的所有者打工,還要給銀行打工,銀行不是主人誰是主人。
二是對於房價,銀行是否真的先知先覺。其實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在現有體制下,房價會不會漲,這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是漲多少。只要房價上漲,銀行就能夠依靠開發貸款和按揭貸款這兩大創富機器,獲取暴利。這幾年,中國的金融機構盈利率名列世界前幾位就是最好的證明。你那點開發利潤算得了什麼?
三是銀行成為地方政府的托兒,這觀點我到貌似同意,雖然北京城嚴重缺地,開發商已經乾渴的喉嚨冒煙,看到有地出賣就好像荒漠中的甘泉。但在偏遠的順義,非住宅土地其實有的是。此時地方政府為了出售土地,找個有錢有勢的銀行來托底,到是能說的過去。但人家為何不找開發商,偏偏找銀行呢?
其實最可能的情況是,這一塊土地實為金融用地,實際上就是給北京銀行量身定制的。而且事先在土地招拍挂之前,雙方已經草簽協議。人家早已經暗度陳倉好了。招拍挂只是走走形式而已。不管價格有多高,協議恐怕早已經約定好土地出讓金返還的比例了,當然參與者的私人口袋也會人手一份。地產江湖的水恐怕不比重男海的淺啊。